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1-11-17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橙矮星”可能属于哪种天体系统 (   )
      A . 河外星系 B . 银河系 C . 太阳系 D . 地月系
    2. (2) 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
      A . 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 . 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 . 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 . 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 2. 下图所示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该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终端)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 . 四川盆地 B .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 东北平原 D . 青藏高原
    2. (2)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 煤、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 C .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产生“磁暴”现象 D . 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 3.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太阳的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
      A .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 .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 .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 .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2. (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A . 干扰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B . 发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 在高纬度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 D . 航空航天活动受影响
  • 4.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   )
      A . 甲层深度约2900千米 B . 乙层由外力作用形成 C . 丁层的时代最古老 D . 共有十个时代的地层
    2. (2) 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 . 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B . 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 . 沉积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 . 侵蚀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 5. 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界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莫霍界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B .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C . 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 D . 地形高度与莫霍界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 .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成正比 C . 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 .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 6.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④→③
    2. (2)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 . 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 . 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 . 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3. (3) “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
      A . 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B . 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 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 . 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 7.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日11时近地面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 . 东南风 B . 东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2. (2) 下图中与M、P、N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相符合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20高一上·启东期中) 植被浅沟常布局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   )
      A . a减少 B . b增加 C . c增加 D . d减少
    2. (2) 建设植被浅沟对城市的影响有(   )
      A . 减少城市水资源 B . 缓解城市内涝 C . 造成地面沉降 D . 增强热岛效应
  • 9. (2020高一上·淮安期中)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 .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 . 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C . 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 . 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2. (2)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 . 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 . 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 . 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 . 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 10. 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有关海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B . 海啸只能由地震、火山爆发引起 C . 波浪的能量十分密集,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源 D . 海浪主要由地、日、月三者的相互吸引产生
    2. (2) 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麦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1. (2020高二上·会泽期末)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Ⅰ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 . 蒸发 B . 降水 C . 水汽输送 D . 径流
    2. (2) 读图 Ⅰ 和图 Ⅱ,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 .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 . 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 . 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 12. (2021高一下·黑龙江月考)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且被蒸发(腾),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蓝水”和“绿水”的根本来源相同 B . “蓝水”的数量与“绿水”的数量完全相同 C . “绿水”主要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D .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2. (2) 关于“绿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 . 对海上内循环产生显著影响 C . 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 . 数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二、综合题
  • 13. 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学习材料: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下表)、太阳系模式图(图一)

    行星

    距太阳(地球=1)

    体积(地球=1)

    赤道半径(千米)

    水星

    0.387

    0.056

    2440

    金星

    0.723

    0.856

    6050

    地球

    1.00

    1.00

    6378

    火星

    1.52

    0.15

    3395

    木星

    5.20

    1316.00

    71400

    土星

    9.50

    745.00

    60000

    天王星

    19.20

    65.20

    25900

    海王星

    30.10

    57.10

    24750

    活动一  读上表和图一,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该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这样描述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 (1) 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四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示例)错误1.原文:河外星系改正:银河系。
    2. (2) 读 “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照片”下图,请你从科学性角度对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进行简单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 (3) 结合学习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简述地球上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
    4. (4) 根据所学,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 (1) 试比较“穿堂风”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
    2. (2) 在图中画出白天“穿堂风”完整的热力环流。
    3. (3) 依据所学,简述“穿堂风”的形成的基本原理
    4. (4) 说明图中石质地面在“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
  • 15.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序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②;③;④
    2. (2) 下列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做法的有(多选)(   )
      A . 大力开采利用蓄存的地下水 B . 建设拦水坝,拦蓄和利用雨水 C . 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 D . 发展污水处理技术,消除水污染 E . 植树种草、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F . 全面绿化建筑物屋顶,扩大绿地面积
    3. (3) 某校学生为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积极献计献策,下图中城市绿地、道路设计提议符合海绵城市要求的是哪个设计?并简述理由

    4. (4) 简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16. 下图为“亚洲季风图(图家)”和“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图乙、图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此时为(1月或7月),图中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是;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2. (2) 此时D处盛行风(风向),其形成的原因是
    3. (3) 此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时针流动。此时一艘从我国广州驶往非洲的油轮途径该海域,船员发现在相同动力条件下与其它季节相比航速明显(减慢或加快)。
    4. (4) 丙河a汛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乙河流主要分布在甲图中ABC三地中的地,该河流的水源补给最主要是,该河属于(内流河或外流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