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岚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

更新时间:2021-09-21 浏览次数: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也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下列生活状况在原始社会末期能够见到的有(  )

    ①个体劳动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②氏族成员在氏族中的地位一律平等

    ③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活资料

    ④相毗邻或利害一致的部落组成部落联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奴隶制度虽然是一个最野蛮的制度,但是奴隶社会把人类带进了文明时代,成为人类文明时代的开端。奴隶社会促进人类文明时代到来的表现有(  )

    ①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社会分工

    ②社会划分为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

    ③文字得到了发明和应用,并出现了城市

    ④铁制农具得到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 下面是一位农奴的生活写实,由此可知( )

    我已经为我的领主无偿服务了三天,明天我就可以去我的份地上劳动。第二天,我走出我那破旧的农舍,把鸡和鸡蛋上缴给了领主的管家,然后便一直在农田里耕作。可是,一位警卫找到了我,说我没有向领主缴纳物品。原来,一个无赖用一个钢子买通了管家,管家将我的物品转给了那个无赖。警卫将我带到了庄园法庭,法庭判处了我。

    ①农奴阶层毫无人身自由

    ②领主榨取农奴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收取地租是封建社会的剥削方式

    ④农奴掌握了一定的生产资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这首诗(  )
    A . 指斥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剥削压榨无孔不入 B . 表明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已经被地主阶级钳制 C . 反映了封建制和农奴制的剥削关系的特点是一样的 D . 表明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人身自由,但不能支配劳动成果
  • 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40年),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彻底取代封建统治而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 . 剥削者改变并丰富了剥削方式 B . 生产力大发展出现了社会生产过剩 C . 机器化大生产创造出了巨大财富 D . 阶级对立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 6. 芦柴棒,是夏衍的作品《包身工》中的一人物形象,形容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包身工”,她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每天劳作,却永远吃不饱,穿不暖。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   )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

    ③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发生

    ④资本主义劳动雇佣关系的存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试图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以改变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的悲惨境地。在他看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但是,圣西门最终失败了。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弊端并试图改变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发现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④缺乏对未来美好社会蓝图的规划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此可以推断出,在社会主义社会(    )
    A . 被统治阶级受剥削的程度减轻了 B . 社会资源和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 C .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 D . 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
  • 9.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在探寻救国救民道路上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这一共同历史任务包括(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告诉我们(    )
    A .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主体、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B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国家富强的主心骨 C .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 D . 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 11. 某同学绘制了一条1921年至1949年标志性事件数轴图。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共产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②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

    ③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④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下列关于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在(    )

    ①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在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③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下图为1956年《人民日报》刊发的三张照片。通过三张照片,可以推断出(    )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到最终确立

    ②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阶级对立与阶级矛盾已在社会中消失

    ④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掌握国家政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在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一探索过程(    )

    ①全面模仿苏联的社会建设模式

    ②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

    ③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任务要求的有(    )
    A . 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B .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 .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D . 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 16.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5年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理念和100多个创新事项已在全国分领域、分层次予以复制推广。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    )
    A .   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B . 增强我国经济实力,落实改革开放的决策 C . 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D . 参与国际分工,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18. 改革是一场接力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这告诉我们(    )
    A . 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也永无止境 B . 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改革开放转移 C . 改革要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社会发展 D . 改革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 19. 2019年8月,为支持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向14个深度贫困县和罗甸、锦屏2个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县,下达合计16亿元2019年深度贫困县专项扶贫补助资金。这一做法(    )
    A .   坚持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 . 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 . 体现了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 D . 坚持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年同志为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的是(    )
    A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的自信来自于(    )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可调动积极因素,巩固和谐民族关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可促进党科学执政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国情,可提升综合国力

    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体,适应国体,造福于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列对这个新时代描绘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它是决胜建成总体小康社会的时代

    ③它是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④它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

    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②是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总依据 

    ③决定了我国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④是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总依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4. 习近平同志指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全党全国要戮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要“补齐这块短板”必须坚持的中心工作是(    )
    A . 改革开放 B . 四项基本原则 C . 经济建设 D . 党的领导
  • 25. 下列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A .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要多借鉴西方模式 B .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最高程度 C . 意味着我国已经成功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 D .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离不开全国人民一以贯之的接续奋斗
二、材料分析题
  • 26.     某校举办了一次有关“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主题交流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展示的四组主题图片。

    1. (1) 上述四个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形态,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2. (2) 有人说:“原始社会是一种绝对平等和平均的社会,没有剥削与压迫,人们崇尚的是自由,所以相比其他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应该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社会形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 2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党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指明:“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20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初期国家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 28.     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90.03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超过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超越主要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大的一支力量,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思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1. (1) 结合材料,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2. (2)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 29.     40年改革开放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不断发展的体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