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1-09-30 浏览次数:8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天宁模拟) 下列有关化学史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B . 拉瓦锡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C . 门捷列夫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D . 屠哟呦发明了青霉素
  • 2. (2020九下·新宾月考)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活性炭吸附 B . 干冰升华 C . 蔗糖溶解 D . 食物腐败
  • 3. (2020九上·洛宁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没有物理变化发生 B . 物质如果发生化学变化,那么就一定会产生其他物质 C . 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现象产生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变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 4. (2020·石狮模拟) 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易挥发 B . 具有可燃性 C . 沸点 78℃ D . 具有特殊香味
  • 5. (2020九上·洛宁月考) 上化学实验课时,小芬突然发现点燃的蜡烛火焰很小。她提出是不是实验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造成的。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
    A . 猜想假设 B . 收集证据 C . 得出结论 D . 设计实验
  • 6. 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

    A .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 .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 .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 . 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 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 用滴瓶上的滴管吸取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C . 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 D .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 8.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液氧 B . 高锰酸钾分解后的残余固体 C . 蒸馏水 D . 冰水混合物
  • 9.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 .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C .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 . 铜、铝用于制作电线电缆
  • 10. (2020九上·洛宁月考)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高原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B .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 .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D . 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 11. (2020九上·海陵月考) 关于物质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 . 铜绿受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 . 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的固体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 12.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 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 D . 带火星的木条能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 13. 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固体物质是(    )
    A . K2MnO4 B . MnO2 C . H2O2 D . KMnO4
  • 14. (2020九上·新华月考) 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下列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C .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5. (2020九上·新华月考) 缺铁会引起贫血。符号“Fe”不能表示(   )
    A . 铁元素   B . 金属铁   C . 一个铁原子   D . 一个铁分子
  • 16. 2020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 . 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 . 水是常见的溶剂,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 D . 水中Ca2+、Mg2+增多会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
  • 17.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 . 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 该变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不变 D . 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 18. (2020九上·临湘期中) 2020年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防疫之战”,至目前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在防控病毒中非常重要的消毒剂“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1 B . 0 C . +1 D . ﹣3
  • 19. 研究表明,磷酸氯喹(C18H32ClN3O8P2)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磷酸氯喹不属于氧化物 B . 磷酸氯喹中含有7种元素 C . 磷酸氯喹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15.5g D . 磷酸氯喹中碳原子和氮原子的个数比为3:1
  • 20. 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浓度较高的盐酸(HCl),二者混合使用会发生危险。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NaCl+X↑+H2O,请推测X的化学式:(   )
    A . HClO B . O2 C . ClO D . Cl2
二、综合题
  • 21.            
    1. (1) 1774年,科学家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HgO)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A 诺贝尔    B 张青莲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

    2. (2) 下图的微观示意图可简单表示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请在反应后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

    3. (3) 如图甲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乙实验中的水,甲图和乙图中都有的玻璃仪器①的名称为,实验中产生气体的文字表达式为,与乙相比,甲优点有

    4. (4) 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

      (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缓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 , 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5. (5) 过氧化氢(H2O2)中存在过氧根( ),两个数字2的含义分别是,钠离子和过氧根形成的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 22. (2020九上·招远期末)             
    1. (1) 用符号表示或说出符号的意义:

      ①2个氮原子

      ②2个氢分子

      ③3H+

      ④2H2O

    2. (2) 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①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一“元素”组成的。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

      ②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A 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 一个原子的质量

      C 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 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③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右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硫离子的符号为,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填“相同”或“不同”)。

    3. (3)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将对应的字母序号填入空格内。

      a 分子结构不同

      b 微粒间隔变大

      c 微粒在不断运动

      d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①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温度计示数变大的原因是

      ②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

    4. (4) 根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

      ①原子个数相等的铁、镁、铝三块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②等质量的铁、镁、铝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23. (2020九上·招远期末) 水和水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1. (1) 某自来水厂生产的主要步骤为: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加一氯胺)→净水。这一过程中加明矾的作用是。一氯胺是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新增的一种消毒剂,请你写出一氯胺的分子式NH2Cl所表示的意义。

      宏观:①,②

      微观:①,②

    2. (2) 分离混合物,首先要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是分离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蒸馏是分离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3. (3) 如图是水发生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甲”或“乙”),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填“吸收”或“释放”)能量。

      ②图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4.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三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别为。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 (2) 由图一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
    3. (3) 对图一实验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改进。图二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1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小明分析,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任答一点)。
    4. (4) 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三实验的优点是(任答一点),图三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中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

      A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

      B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C减少加热时间节省燃料

  • 25.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 (1)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再,其目的是,若水槽中的水变红,原因是
    2. (2) 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用化学式表示),其起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填“能”或“否”),理由是
    3. (3)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端进入(填“b”或“c”)。
    4. (4) 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写一个)。
三、计算题
  • 26. 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措施之一就是少外出、戴口罩等,而口罩生产所需的重要物质之一就是熔喷布。熔喷布是聚丙烯材料,烯类是有机物家族中的重要一类,其中聚丙烯材料是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现已知道有机物烯类家族些成员的化学式如下:乙烯为C2H4、丁烯C4H8 , 戊烯为C5H10…请你根据烯类家族化学式特点寻找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丙烯的化学式:
    2. (2) 求出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C:H=
    3. (3) 12克碳元素理论上可以转化生成丙烯的质量是 (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