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20 浏览次数:1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绿叶中的色素只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B . 制备滤纸条时用圆珠笔画横线更方便 C . 层析分离时必须确保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 D . 若研磨绿叶时没有加入碳酸钙,则不影响色索提取
  • 2. 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B . 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而绿光吸收量最少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C .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D . 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 3. 蓝藻在光合作用中以H2O作为供氢体,而光合细菌则以H2S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二者的光合色素均分希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B . 二者的拟核中均含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 C . 二者均可在核糖体上合成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D . 蓝藻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O2 , 但光合细菌可能不产生O2
  • 4. 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a点时,植物甲不进行光合作用 B . c点时,植物甲和植物乙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一样多 C . d点时,主要是CO2浓度限制了植物乙光合速率的增大 D . b点时,植物乙的叶肉细胞中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产生ATP
  • 5. 下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B . ①的过程中无纺垂体和染色体出现,不发生DNA复制 C . 蛙的红细胞能通过①方式增殖,人的成熟红细胞能通过②方式增殖 D . ③过程中也具有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③的方式增殖
  • 6. 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核DNA数量是之前的两倍 B . 着丝点分裂将导致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成倍增加 C . 核DNA的复制和数量加倍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 . 处于分裂中期和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同
  • 7.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做步骤如表所示(注:“+”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根尖2~3mm处

    根尖2~3mm处

    根尖10~15mm处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A .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 . 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 . 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D .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 8. 如图表示同一个体的5种细胞中5种基因的表达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此图能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 B . 基因b可能控制RNA聚合酶的合成 C . 细胞中mRNA差异最大的是细胞2和4 D . 一般来说,这5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相同
  • 9.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分裂和分化均可增加细胞数量 B . 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时期 C . 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提高 D .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 10. 下有关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   )
    A .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B . 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时除去母本的全部雄蕊 C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D . 在统计时,若F2的数量过少,其性状分离比可能偏离3:1
  • 11.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 .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 .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相同时基因型一定相同
  • 12.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 C . “若F1产生配子时承兑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2: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D .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13. 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且比例为1:2:1,如果让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分别进行自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
    A .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B . 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C . 红色:粉红色:白色=3:2:1 D . 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 14. 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另一条链中的碱基A所占比例也一定为a B . 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 C . 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2:2:3:3,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3:3:2:2 D . 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50个
  • 15. (2016高一下·汪清月考)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 16.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 B . 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 C . 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D . 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
  • 17. 在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格里菲斯,艾弗里,蔡斯和赫尔希等人所做的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格里菲斯的实验结论是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 B .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只有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C . 蔡斯和赫尔希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并且还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 D . 科学研究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 18.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 ④是构成DNA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名称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C . ⑤⑥分别代表A、G,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⑨连接 D .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 19. (2017·海南) 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 . 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 . 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 . 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 20.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 B . 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子的容错性 C . 反密码子是tRNA中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D . 通常一种密码子在不同生物中决定不同种氨基酸
  • 21. 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子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 B . 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C . 类囊体产生的ATP、[H]和O2均参与CO2固定与还原 D . 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
  • 22. 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圆片沉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不同温度的NaHCO3(等浓度)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图乙)。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ab段,随着水温的升高,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B . 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可反映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大小 C . 通过图乙分析可以找到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 . 因为抽气后不含氧气,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不能进行需氧呼吸
  • 23. 如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条件下和长期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此时植株干重达到一天中最大 C . 正常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6时和20~24时不能产生ATP D . 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能通过夜间吸收CO2以适应环境
  • 24. (2015高一下·揭阳期中) 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 , 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A . B . C . D .
  • 25. 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确呈蓝色,糯性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不考虑基因突变)。下面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观察F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 B . 观察F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可能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C . 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3:1 D . 选择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
  • 26. 已知等位基因B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分别决定山羊有胡子和无胡子,杂合子(BbB+)在雄性中表现为有胡子,在雌性中表现为无胡子。有胡子雌山羊与无胡子雄山羊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 , 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F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亲本的基因型为雌羊BbBb B . F2雌山羊中有胡子个体占1/4 C . F2雄山羊中有胡子个体3/4 D . F1中雄性无胡子,雌性有胡子
  • 27. 一杂合子(Aa)植物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B .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有50%的花粉死亡 C .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D .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 28.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的,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 . F2中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C . 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占8/9 D .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某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 29. (2018·海南) 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 15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 14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 DNA 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
    A . 15N14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1:3 B . 15N15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1:1 C . 15N15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 D . 15N14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
  • 30. 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狭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株中 B . 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C . 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 D . 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
  • 31. 用放射性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分别侵染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中物质的放射性,甲管的上清液(a1)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b1);乙管中上清液(a2)放射性远低于沉淀物(b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管中a1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中b2的放射性来自35S B . 根据甲、乙两管的实验结果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 C . 若搅拌不充分,甲管的b1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 D . 若保温时间过长,乙管的a2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
  • 32. 下图为翻译过长中搬运原料的工具tRNA,其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3′端→5′端”,其他数字表示核苷酸的位置。下表为四种氨基酸对应的全部密码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氨基酸

    密码子

    色氨酸

    UGG

    甘氨酸

    GGU,GGA,GGG,GGC

    苏氨酸

    ACU,ACA,ACG,ACC

    脯氨酸

    CCU,CCA,CCG,CCC

    A . 转录过程中也需要搬运原料的工具tRNA B . 该tRNA中含有氢键,由两条链构成 C . 该tRNA在翻译过程中可搬运苏氨酸 D . 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转运
  • 33. 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 34. (2020·全国Ⅲ) 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 B . 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 C . 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 D . 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 RNA分子
  • 35. (2020高二上·赣县开学考) 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 B . 乙病为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 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2/3,为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1/2 D . 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3/8
二、综合题
  • 36. 如图所示,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个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2中的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2. (2) 图2丙细胞中含有条染色单体。
    3. (3) 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Y”或“常”)染色体。
    4. (4)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段(填字母)。
  • 37. 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RNA—DNA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R环结构。研究表明R环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等。如图是原核细胞DNA复制及转录相关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酶C是。与酶A相比,酶C除能催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外,还能催化断裂。
    2. (2) R环结构通常出现在DNA非转录模板链上含较多碱基G的片段,富含G的片段容易形成R环的原因是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比例高,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
    3. (3) 研究发现原核细胞DNA复制速率和转录速率相差很大。当DNA复制和基因转录同向进行时,如果转录形成R环,则DNA复制会被迫停止,这是由于R环阻碍(“酶A”、“酶B”或“酶C”)的移动。
  • 38. 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1. (1) 叶肉细胞吸收的CO2 , 在中被固定形成C3 , C3阶段产生的的作用下,形成三碳糖,并进一步合成淀粉。
    2. (2) 科研人员给予植物48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

    3. (3) 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

      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

      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

  • 39. 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组成

    A_B_

    A_bb、aaB_

    aabb

    1. (1) 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为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种(不考虑正反交)。F2的棕毛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
    2. (2) 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白毛个体的比例为,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
三、实验题
  • 40. 果蝇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相对性状明显等优点,在遗传学研究中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材料。现有以下两只果蝇的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两只红眼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

    实验二:一只红眼果蝇与一只白眼果蝇杂交,子代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1:1: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实验一中可知为显性性状,实验二(“能”或“不能”)判断眼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2. (2) 为了判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有两种思路:

      ①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观察子代白眼果蝇的性别,如果子代,则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从实验二的子代中选取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则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