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

更新时间:2021-10-14 浏览次数:1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6日22时18分,火星运行至最接近地球的地点,成为夜空中“超亮”的星星。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火星且级别最高的是(   )
      A . 火卫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2. (2) 当夜火星“超亮”的原因是(   )
      A . 火星自身能够发光 B . 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C .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D . 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最接近
  • 2. 科学家对月球进行地震波探索时,发现月面向下1000km深处横波突然消失,可推测该处物质可能为( )
    A . 岩石 B . 固态 C . 气态 D . 熔融状态
  • 3.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 .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 建筑物抗震能力在12秒后变脆弱
    2. (2) 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方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应迅速躲到空间较大的房间②在电影院,必须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以迅速躲到书桌旁或墙角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牌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下列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中,不来源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
    A . B . C . D .
  • 5.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不稳定状态的表现,太阳活动的类型有黑子和日珥等。读某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日珥和黑子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
      A . 光球层和色球层 B . 日冕层和光球层 C . 色球层和光球层 D . 日冕层和色球层
    2. (2) 图示太阳活动发生时产生的直接不利影响是(   )
      A . 降水状况变化 B . 短波通信中断 C . 磁场受到扰动 D . 高纬出现极光
  • 6.   2019年热映的电影《中国机长》讲述了飞机在近万米高空挡风玻璃破裂后,我国民航英雄克服困难驾驶飞机安全着陆的感人故事。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国内飞机起飞后爬升至万米高度的过程中(   )
      A . 大气对流显著,云雨常见 B . 温度上热下冷,气流平稳 C . 空气密度极低,类似真空 D . 经过了电离层,通信方便
    2. (2) 万米高空自然环境恶劣,其主要表现是(   )

      ①气温高②气压低③臭氧多④氧气少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7. 唐诗《庐山桑落洲》中有这么两句诗句:“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读某流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四地中,最能反映“古岸崩欲尽”的地点是(   )
      A . B . C . D .
    2. (2) 发生“古岸崩欲尽”的原因是(   )
      A . 流水下蚀作用强烈 B . 流水侧蚀作用强烈 C . 流水溯源侵蚀强烈 D . 流水堆积作用强烈
  • 8. 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圈层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岩石组成 B . 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 C . 位于水圈和大气圈之间 D . 固体为主的外部圈层
    2. (2) 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   )
      A . ①全部 B . ②顶部 C . ①全部和②顶部 D . ①和②的全部
  • 9. 下图为太空鸟瞰的某处地貌景观图,图中深色阴影部分为海洋。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貌的名称是(   )
      A . 冲积扇 B . 三角洲 C . 河漫滩 D . 风蚀沟槽
    2. (2) 该地貌多位于(   )
      A . 滨海平原 B . 河流出山口 C . 干旱环境 D . 大河入海口
    3. (3) 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A . 流水堆积 B . 流水侵蚀 C . 海浪堆积 D . 风力侵蚀
  • 10.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皮毛、听觉发达、善攀爬、喜捕食鸟类等特点。下图为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复原图、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古生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 . 浩瀚的海洋 B . 寒冷的冰原 C . 干旱的沙漠 D . 茂密的森林
    2. (2) 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A . 辽宁白垩兽 B . 东北三叠兽 C . 中华侏罗兽 D . 亚洲新生兽
  • 11. 人民币素有“国家名片”之称,2019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是素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它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2. (2) 图示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
      A . 山峰林立,地表崎岖 B . 垄槽纵列,沟垄相间 C . 山体锥形,顶有火口 D . 沙丘广布,植被稀疏
    3. (3) 与该景观图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 . 气候、植被 B . 植被、土壤 C . 土壤、地形 D . 岩石、水文
  • 12. 跑步已成为当下人们强身健体的时尚选择。冬季,浙江温州市的小明同学利用学校所学知识劝爷爷不要出去晨跑。下列4幅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可用于支持小明观点的是(   )
    A . B . C . D .
  • 13. 某些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不断冲刷和堆积,河流会越来越蜿蜒曲折,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下图为某地区牛轭湖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   )
      A . 凹岸堆积 B . 凹岸侵蚀 C . 凸岸侵蚀 D . 凸岸堆积
    2. (2) 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   )
      A . 横断山区 B . 东北平原 C . 黄土高原 D . 东南丘陵
  • 14. 下图为某校学生为理解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绘制的等压面发生弯曲的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可以判断(   )
      A . A地气压小于B地 B . 空气从B地流向A地 C . A地温度低于B地 D . 空气从A地流向B地
    2. (2) 该图可以用来解释(   )
      A . 大气的垂直分层 B . 大气的水平运动 C . 大气的受热过程 D . 地面的冷热状况
  • 15. 熏烟驱霜是指霜冻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霜冻冻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
      A . ①增强 B . ②减弱 C . ③增强 D . ④减弱
    2. (2) 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④
  • 16. 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下图为热带地区某河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河流甲处以上河段的剖面图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2. (2)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
      A . 甲—三角洲 B . 乙—冲积扇 C . 丙—火山 D . 丁—冲积平原
  • 18. 截止2020年8月,南水北调工程已为北京市供水超过60亿立方米,“南水”进京对北京地区水循环环节的直接影响是(   )
    A . 蒸发量增加 B . 降水量增加 C . 下渗量增加 D . 地表径流增加
  • 19.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时段)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 . 寒冷、干燥 B . 温暖、湿润 C . 寒冷、湿润 D . 温暖、干燥
    2. (2) 图示甲时期(   )
      A . 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B . 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 C .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D . 造山运动造就现在世界上许多高山
二、综合题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任务: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材料: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

    类地行星

    距太阳距离(地球为1)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水星

    0.39

    0.05

    0.056

    5.46

    87.9d

    58.6d

    金星

    0.72

    0.82

    0.856

    5.26

    224.7d

    243d

    地球

    1

    1

    1

    5.52

    1a

    23h56nin

    火星

    1.52

    0.11

    0.150

    3.96

    1.9a

    24h37rnin

    木星

    5.20

    317.94

    1316

    1.33

    11.8a

    9h50min

    土星

    9.84

    95.18

    745

    0.70

    29.5a

    10h14min

    天王星

    19.18

    14.16

    65.2

    1.24

    84.0a

    约16h

    海王星

    30.05

    17.22

    57.1

    1.66

    164.8a

    约18h

    (活动一)参考太阳系模式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1) 图中字母表示地球,它与其它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它们的公转方向为,轨道形状为形,且大体在同一上。

      (活动二)参考太阳系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

    2. (2) 同学们按同一比例缩小太阳及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如果用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球代表太阳(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则适合代表地球(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的是(   )

      A.玻璃球(直径约1.4厘米)        B.铅球(直径约14厘米)

      C.乒乓球(直径约4厘米)        D.篮球(直径约24厘米)

    3. (3) 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几个自身条件中,同学们制作的太阳系实物模型能够反映出来的是
    4. (4) 与地球相比,火星因为而温度较低,因为而大气稀薄,且没有充足的水分,所以没有生命存在。
    5. (5) 请你再举出一个在地理学习中使用过的实物模型。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分别前往全国各地进行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并绘制了地貌素描图。返校后,他们对本次实践探究活动进行了研讨。

    甲同学说:“我的考察活动是在浙江舟山进行的。”

    乙同学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

    丙同学说:“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

    丁同学说:“我在考察过程中,遇到了山体滑坡,幸好我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及早作了防避。”

    1. (1) 甲同学绘制的是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 (2) 乙同学绘制的是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3. (3) 丙同学绘制的两幅地貌景观图是,形成原因分别是
    4. (4)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滑坡多发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1. (1) 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 (2) A、B两地中温度较低的是,气压较低的是,B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3. (3) 在下图中的四条线段上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4. (4) 若此时为夜晚,A、B两点中表示海洋的是,吹(海/陆)风。
    5. (5) 假如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A、B两地中表示郊区的是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