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4 浏览次数:5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农民在田里辛勤劳作,为我们生产出粮食和瓜果;工人在工厂里做工,为我们生产出各种生活用品;教师在讲台上给我们授课,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城市清洁工在街道挥舞扫帚,为我们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空间……这说明(   )

    ①人的个性品质具有多样性

    ②不同行业和职业的人都在默默无闻地书写着自己生命的价值

    ③平凡人的生命也是有意义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具有多样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一部《少年的你》,引发了人们对于校园暴力的极大关注,为此小华在全班做了一个“面对校园欺凌你将如何应对”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67.6%

    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22.6%

    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10.8%

    告诉家长或老师拨打“110”

    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的保护

    ②对未成年人应加强司法保护,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

    ③学校应加强管理和规范,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④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3. 2020年5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关于国家安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国家安全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④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军队的职责,与我们关系不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4. 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由此可见(  )

    ①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②享受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④履行义务比享有权利更重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下列对我国宪法监督认识错误是(    )
    A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督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B .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C . 加强宪法监督,需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全民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增强人民的宪法意识 D . 我国宪法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
  • 6. (2020·连云港) 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7. (2020·本溪模拟) 从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企业的生产运营、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   法治政府是老百姓从摇篮到坟墓的呵护。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依法行政。其核心是(    )
    A . 转变政府职能 B . 建设和谐社会 C .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 . 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
  • 8. 下面是某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选票内容:

    ××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选  举  票

    〇或×

    候选人姓名

    另选人姓名

    王维才

    左  鹏

    申亚男

    李  淳

    注:正式代表候选人4人,应选3人。同意的在左面空格内画“〇”,不同意的画“×”。如另选他人,在画过“×”的候选人右面的空格内写上另选人的姓名。既不画“〇”也不画“×”的为弃权。

    关于这张选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判断该选举为等额选举 B . 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判断该选举为差额选举 C . 根据选票推测,该区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农村人大代表的4倍 D . 在左栏空格内画“×”,并在同一行另选人姓名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该选票无效
  • 9. 面对传播性强、致死率高的新型冠状病毒,陈薇院士毅然选择奋战在研发疫苗的一线前沿阵地,任药液侵蚀了双手,汗水湿透了衣背,口罩磨破了脸颊,却没有丝毫的退缩和动摇,在她看来,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这告诉我们(     )

    ①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业    ②要培养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

    ③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④选择职业要认真对待,慎重选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2020·通辽) 下列正确反映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过程的是(    )

    ①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④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②——③——④
  • 11. 2020年11月1日开始进行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调查。这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职业等情况。开展人口普查意在(  )
    A .   摸清老年人口规模,防止出现人口老龄化 B . 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C . 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 查清人口国情,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 12.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信加珍情,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这说明( )

    ①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③促进民族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完成下面小小题。
    1. (1)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    )

      ①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④依托发达国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2)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    )

      ①先发展经济,再保护生态环境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不动摇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④自觉践行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2020·包头)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这给我们的职业选择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下列选项体现劳动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是(    )

    ①利用国家鼓励政策积极创业的同时提高个人素质

    ②灵活多样选择职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敬业精神

    ③关注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了解社会需求更新的同时促进个人兴趣多元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 15. 一部民法典,彰显一个国家的立法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望立法之路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编纂民法典的决定。

    历经7年,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在反复讨论修订后完成了民法典草案。民法典草案于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是迄今为止我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请你读取下列表格信息,解读民法典解决的现实问题。

    1. (1) 民法典的产生过程表明了什么?
    2. (2) 试分析民法典与宪法的关系。
    3. (3)

      现实问题

      《民法典》规定

      解读

      现今大多数App都要求读取手机信息。面对个人信息可能泄露的风险,很多时候让人无奈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①答:

      近年来,小区宠物伤人、不拴牵引绳、扰民等问题频繁发生,甚至引发治安案件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

      ②答:

      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③答:

      超市保安认为顾客偷拿了超市商品,对顾客进行非法搜身

      以非法拘禁等方式剥夺、限制他人的行动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④答:

三、综合探究题
  • 16. 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W市某校九年级学生针对市区无序养犬现象,开展模拟政协活动,形成以下提案(节选):

    关于市区养犬问题的提案

    (问题的找出)市区犬多,犬类伤人事件频发,影响卫生市容。犬类扰民现象普遍。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调查过)…

    (结果与分析)部分市民认为,养犬是个人的自由,他人不应干涉;多数市民认为,应加强对养犬的管理……

    (建议与对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养犬行为,政府加强监管,及时处置病犬、流浪犬….

    材料二:无序养犬问题引起了W市人大高度关注。人大在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后,制定通过了《W市养犬管理规定》。该法施行以来,W市行政执法局建立了犬类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市民养犬行为更规范,恶犬伤人事件大幅减少,城市变得更加文明美好。

    1. (1) 运用自由与法治关系的知识,评析“养犬是个人的自由,他人不应干涉”的观点。
    2. (2) 关注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请简述学生参与模拟政协活动的意义。
    3. (3) 结合材料二,阐述该市为建设法治中国是如何坚持厉行法治的。
  • 17. 18.    2020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传递着激荡人心的奋进力量。下面是关于贺词内容的摘录,请你一起探究学习。

    序号

    《贺词》内容摘抄

    探究学习

    “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

    ⑴这些重大突破,说明了什么?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摘帽。

    ⑵请说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答结两点即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⑶我国取得的成就、克服的困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初心和使命?

    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成就,树立了中国自信、民族自信,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哪些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答出三点即可)

    ⑸为实现中国梦助力,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能为现代化强国做些什么来成就有价值的人生?(答出三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