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5 浏览次数:10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19·深圳模拟) 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混合                B . 成型 C . 晾干                  D . 烧结
  • 2. (2019九上·临洮期末)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为保护环境,把废旧电池深埋处理 B . 为增加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 . 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 . 为节约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 3. (2018·黄石) 下列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葡萄干    B . 白砂糖    C . 鲜鸡蛋    D . 植物油
  • 4.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 用试管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B . 用量筒做反应容器 C . 用温度计搅拌液体 D . 用烧杯盛固体直接加热
  • 5. 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符合题意是( )

    选 项

    类         别

    物     质

    A

    纯净物

    纯净的空气、蒸馏水、高锰酸钾

    B

    氧化物

    氧化镁、二氧化硅、臭氧

    C

    硫酸铜、纯碱、硝酸银

    D

    糖类

    淀粉、酒糟、葡萄糖

    A . A   B . B   C . C   D . D
  •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将碳酸钠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B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C .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 D . 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变化
  • 7. (2020·金牛模拟) 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关于羟基磷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 . 该物质中钙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 C .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g D . 它属于有机化合物
  • 8. (2018·铁岭) 下列盐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 . CuCl2    B . AlCl3    C . FeCl3    D . AgCl
  • 9. (2018·黄石)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只有乙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再将甲加入到丙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甲>乙>两    B . 甲>丙>乙    C . 乙>丙>甲    D . 丙>甲>乙
  • 10.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CaO中的CaCO3 B . 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少量CO2 C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D .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二、填空题
  • 11. 用化学用语表示
    1. (1) 铵根离子
    2. (2) 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3) 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
  • 12. 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选镇“是”或“否”);种类发生改变的微粒是(选填“分子”或“原子”)。
    2. (2) 丙微粒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写化学式)。
  • 13. (2018·襄阳)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 (1) 汉江是襄阳的母亲河。汉江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 (3) 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的性。
  • 14. 如图是开启后的碳酸饮料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饮料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开启后可以闻到香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该现象:
  • 15. 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是
    1. (1) 从性质上看:丁烷可作燃料,说明丁烷具有性;
    2. (2) 从组成上看:丁烷是由组成;
    3. (3) 从结构上看:丁烷分子是由构成。
三、综合题
  • 16.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三种物质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填“甲”或“乙”或“丙”);
    2. (2) 将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填“>”或“<"或“=”);
    3. (3) 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甲;
    4. (4) 将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7. 如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将装置A和C相连接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2. (2) 若将装置B和D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可观察到试管中石蕊液,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稀硫酸分别加入到盛有不同药品的A、B、C、D四只试管中。请回答:
    1. (1) 甲同学观察到A、B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氢氧化钠及氯化钠都不能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A试管中发生了反应,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试管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
    2. (2) 丙同学观察到C试管中有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碳酸钾能发生反应。
    3. (3) 丙同学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K2SO4    结论二:K2SO4、H2SO4    结论三:

      丙同学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三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三正确

      方法二: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

      产生气泡

      乙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不正确,理由是

    4. (4) 丁同学观察到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硝酸钡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
  • 19. 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一定量该样品,加水配制成80g溶液,再加入8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滤液150g。求:
    1. (1) 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
    2. (2) 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