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道法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02 浏览次数:278 类型:同步测试
一、正视发展挑战
  • 1. (2021·云南) 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2010 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材料反映我国人口状况新的特点是( )
    A . 人口基数大 B . 男女比例失衡 C . 老龄化加剧 D . 人口素质偏低
  • 2. (2021·遂宁)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   )
    A . 人口老龄化加剧 B . 人口素质偏低 C . 总人口低速增长 D . 男女比例失调
  • 3. (2021·苏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根据人口变化趋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2021年中央提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

    ①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②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矛盾

    ③改变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④根本改变了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21·广安) 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我国重视人口普查工作(    )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②有利于迅速改变我国的人口状况

    ③有利于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④是因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④
  • 5. (2021·重庆)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全国人口、65岁以上人口、城镇常住人口、大专及以上人口等均呈上升趋势。下面是对产生这种变化的可能性因素及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推导,其中合理的是( )
    A .   人口流动率提高→人口增长→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B .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大专及以上人口增加→改变我国基本国情 C .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常住人口增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 .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65岁以上人口增长→人口均衡发展面临压力
  • 6. (2021·南充)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全国人口较2010年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关于我国人口问题,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 . 由于老龄化加剧,解决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B .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C . 生育政策调整表明计划生育不再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D . 表明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7. (2021·江西) 2021 年 5 月1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下列数据可知(   )

    人口普查次序

    每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

    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文盲率

    第六次

    8930 人

    9.08 年

    4.08%

    第七次

    15467 人

    9.91 年

    2.67%

    A .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B . 我国人口性别结构改善 C . 我国总人口增速趋缓 D . 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 8. (2021·重庆) 2020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面出炉。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少儿人口)上升1.35个百分点,5-59岁人口下降6.79个分点,60岁以上人口,上升5.4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下列对此变化可能产生的原因或结果的推论成立的是(   )

    ①人才强国战略稳步推进→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③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少儿人口比重回升

    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压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2021·潍坊)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党和国家重视人口普查是因为( )

    ①人口问题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②搞好人口普查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详实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支持

    ④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根本改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1·河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B . 我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C . 我国文盲率明显下降,国民受教育程度与发达国家持平 D . 我国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已发生根本改变
二、共筑生命家园
  • 11. (2021·威海) 2020年12月16日,威海市人民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威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于2021年7月1日起施行。作为威海小市民,我们要( )

    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②强化监督力度,处罚乱放垃圾的行为

    ③从自身做起,让垃圾分类成为自觉行动       ④宣传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1·威海) 漫画《复耕难》警示我们( )

    ①如此“挖湖造景”侵占耕地,破坏生态,将祸及子孙

    ②打造人文景观,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③发展经济必然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④要建设生态文明,“挖湖揸景”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生态保护红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3. (2021·成都)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小强积极响应“参与垃圾分类共建美丽成都”的号召,对家中的剩菜剩饭、废旧报刊、过期药品、普通无汞电池四类垃圾进行了科学分类。过期药品和普通无汞电池两类垃圾,应分别投放的垃圾桶是(   )

    ①可回收物            ②厨余垃圾            ③有害垃圾            ④其它垃圾

    A . ②① B . ①③ C . ④① D . ③④
  • 14. (2021·无锡) 《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将园区景观风貌、生态保护、湿地建设、地方文化特色等列入发展规划之中。这一规划(   )
    A . 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 B . 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 C . 既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 . 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高速发展
  • 15. (2021·安徽) 安徽薛家洼地处长江岸边,经过搬迁拆迁、种草植树、修改江岸等系统整改,华丽“变身”生态游园,成为我省落实长江大保护的一张重要“名片”。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

    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②开发利用自然须遵循自然规律

    ③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彻底改善         ④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2021·安徽) 下列漫画中的行为值得提倡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1·南充) 漫画《选择》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④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8. (2021·衡阳) 2021年4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这启发我们(    )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要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③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9. (2021·自贡) “无废城市”是我国的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下列行为有助于建设“无废城市”的是( )

    ①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②全面扩大社区绿化面积

    ③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④防止污水、废水进入河流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0. (2021·昆明) 近年来,“碳中和”从一个陌生的专业词语成为高频热词。下列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行为是(    )

    小资料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A . 大吃大喝,铺张浪费 B . 绿色出行,健康环保 C . 垃圾分类,节约资源 D .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三、辨析题
  • 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2020年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举办30周年,2020年节能宣传周期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单位围绕宣传主题,组织开展“云”上节能周相关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节能意识和节能能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对此,有人认为,我国资源形势严峻,只要加强宣传就能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有人认为,只有全民厉行节约, 才能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 22. (2021·怀化模拟)   2020年3月20日,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以“梯田花海,美丽碧涌”为主题,在碧涌镇哨田村黄沙侗寨隆重举办“第三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借势“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而一些游客为了和美景“合影留念”,不惜折花、摇树拍照,并称花总是要落的,其言行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评论。

    芷江某中学学生对此开展讨论,以下是两同学的观点,请你辨析。

四、材料分析题
  • 23. (2021·自贡) 绿色之路。

    材料一:S省计划在未来五年中,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美好家园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材料二:2019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开展绿色出行的决策,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水平。

    1. (1) 根据材料一,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2. (2) 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今后开展绿色出行的具体做法。
  • 24. (2021·邵阳) 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国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原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力争实现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 (1)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找出最能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一句话。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3个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