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21讲 密...

更新时间:2021-07-26 浏览次数:13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慈溪模拟)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可看成柱形)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体的体积是400cm B . 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C . 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4N D . 物体完全浸没后与最初时相比,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大了5N
  • 2. (2021九下·台州月考) 一薄壁正方体容器放在台秤上,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12 N,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103 Pa;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8 N;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2.9×103 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容器的底面积为120 cm2                                     B . 物块的密度为2.9×103 kg/m3 C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0.4×103 Pa D . 薄壁正方体容器的重力为2 N
  • 3. (2021八下·杭州开学考) 如图所示,有一个中间均匀分布着四个相同空心圆的塑料球,在水下恰好能够悬浮,若沿图中实线位置将其分割成不等大的两部分,则(   )

    A . 两部分仍然悬浮 B . 两部分都下沉 C . 左边部分上浮、右边部分下沉 D . 左边部分下沉、右边部分上浮
  • 4. (2020七上·仙居期末) 下列对密度定义式ρ=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 .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 . 密度是由它的质量和体积所决定
  • 5. (2020七上·诸暨期末) 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B . 20g的甲物体和10g的乙物体密度相同 C . 乙物质的密度是2g/cm3 D . 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成正比
  • 6. (2020七上·吴兴期末)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地球到太空的人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 .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会减小 C . 同种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D .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 7. (2020七上·吴兴期末)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量杯质量为 40g B . 4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 . 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D . 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
  • 8. (2020七上·缙云期末) 根据对密度公式ρ=m/V 的理解,下列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密 度之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20七上·杭州期末) 小应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 , 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 , 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 B . C . D .
  • 10. (2020七上·临海期末)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图中的烧杯,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制成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烧杯质量为240g B . 该液体密度为4.8g/cm3 C . 5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D . 该液体的质量与体积不成正比
  • 11. (2020七上·杭州月考) 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的图像,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体积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20七上·杭州月考)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 . 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C . 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 . 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 13. (2020七上·滨江月考)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不会改变的。 B . 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 , 表明1米3冰的质量是0.9×103千克/米3 C . 给气不足的篮球充气,气体的质量增加,气体密度也变大 D . 宇航员把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地球,标本的质量变大
  • 14. (2020七上·滨江月考) 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克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溢出煤油的质量为(注: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
    A . 4克 B . 8克 C . 12.5克 D . 10克
  • 15. (2020七上·滨江月考)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ρ , 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质量恰好相等,那么甲、乙密度以及甲、乙切去前的质量关系(    )

    A . ρ>ρ , m>m B . ρ>ρ , m<m C . ρ<ρ , m<m D . ρ<ρ , m>m
二、填空题
  • 16. (2021·台州) 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下列问题: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密度(克/厘米3)

    1.11

    1.22

    1.33

    1.43

    1.53

    1. (1) 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
    2. (2) 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3. (3)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
  • 17. (2021·鄞州模拟) 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

    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mL,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mL,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被测金属块的体积是
    2. (2) 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
    3. (3) 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18. (2021九下·绍兴月考) 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和b中,待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b容器盛的是液体;
    2. (2) 木块在a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木块在b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填“>”“<”或“=”)
    3. (3) a容器底部收到液体压强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填“>”“<”或“=”)
  • 19. (2020七上·新昌月考) 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同样规格的三支试管中,如图所 示,试管B中装的是。(ρ硫酸>ρ>ρ酒精

  • 20. (2020七上·滨江月考) 图像法是有效表述物理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所示,分析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可以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1·江北模拟) 小科进行测量大米密度的科学实验。

    ①小科想用托盘天平称取 5g 大米(如图甲),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接下来小科应如何操作?

    ②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

    ③由于大米吸水膨胀,小科想用排空气法来测量大米的体积。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

    小科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5g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气压计)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 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

    压缩前

    p

    23mL

    压缩后

    2p

    13mL

    ④由实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 0.01)

  • 22. (2021·长兴模拟)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量某品牌粉笔的密度大小,选择两支粉笔进行研究。他们用天平测出粉笔的总质量为m,并分小组继续进行下列探究。

    1. (1) 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 , 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 , 这样测得的粉笔密度将。(填“偏大”或“偏小”)
    2. (2) 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况: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
    3. (3) 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 , 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 , 丙组同学测得粉笔密度为。(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四、解答题
  • 23. (2021·宁海模拟) 把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块竖直放在容器底部,如图甲所示,然后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水,物块始终直立,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水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N/kg。

    1. (1) 物块完全浸没时的浮沉情况是(选填“漂浮”“悬浮”或“竖立在容器底上”),判断的理由是
    2. (2) 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 24. (2021·温岭模拟)   2020年底,“嫦娥五号”的探测任务圆满成功。其中“玉兔二号”月球车用时3小时行驶了600米获取月球土壤1731克,测得体积约为600立方厘米。请计算:
    1. (1) “玉兔二号”的运行速度。
    2. (2) 取样的月球土壤密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25. (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 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亚运场馆正在有序的施工建设.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96千克的某空心砖,规格如图所示,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3/5。求:

    1. (1) 该砖块材料的实心部分体积.
    2. (2) 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五、综合说理题
  • 26. (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 图甲是小明妈妈洗碗时不小心把一个菜碟卡在了碗里。为了把菜碟取出来,小明把碗放入水中,让碗和菜碟底部进入足量的水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碗放入冰箱冷冻室里一段时间,小明发现菜碟被挤出来了。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将碗放入冷冻室里一段时间后菜碟就会被挤出来。

  • 27. (2020八上·兰溪期中) 小金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

  • 28. (2019八上·义乌期中) 有人说,水里的冰山融化后,水面会上升,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你用下面给出的图示,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解释(忽略热胀冷缩对水和冰的影响,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并得出正确结论。

  • 29. (2018七上·义乌月考)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心的观察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水结冰后,冰会浮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常说这个“轻”。你知道这个“轻”实际是指什么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冰比水“轻”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