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10讲 光...

更新时间:2021-07-25 浏览次数:12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湖州) 叶绿素是一类含镁的有机物,是叶绿体中的重要色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 )
    A . 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绿光 B . 存在于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中 C . 能溶解在酒精中 D . 含有的镁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 2. (2020·温州) 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19·温州) 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箱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箱,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


    选项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18·台州) 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 褪色时间过短 B . 光照时间过短 C . 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 . 铝箔遮光不严
  • 5. (2017·湖州)

    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4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 . 对比d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 . 对比d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 . 对比d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 6. (2014·金华) 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 . 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C . 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 D . 叶片经脱色、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
  • 7. (2012·义乌) 下列措施是为了改变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 . 低温、干燥条件下贮存种子 B . 春季播种时用地膜覆盖 C . 温室栽培作物时白天适当升高温度 D .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 8. (2020·仙居模拟) 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下列不属于“人工树叶”作用的是( )

    A . 为人类提供食物 B . 为人类提供能源 C . 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 . 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 9. (2020·富阳模拟) 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所做的实验:在叶片照光2至4h后,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0. (2019·宁波保送考试)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 .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 .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 . 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 .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 11. (2019·富阳模拟) 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步骤①是为了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B . 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 . 步骤③为了脱去叶片的色素 D . 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 12. (2017·浙江模拟) 下面是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B . 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C . 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 . 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13. 光合作用过程是一个(    )


    A .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   B . 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 C .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D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 14. (2021八下·乐清期末) 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B . 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 . 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D . 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 15. 如果把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分别是( )
    A . 叶肉细胞和叶绿体 B . 叶绿体和叶肉细胞 C . 叶肉细胞和叶绿素 D . 保卫细胞和叶绿体
二、填空题
  • 16. (2021八下·拱墅期末) 图甲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植物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 (1) 温室大棚中安装图乙所示仪器,可使绿色植物的[](填写图甲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动名称,下同)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和[]
    2. (2) 如图丙所示,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 17. (2020·杭州)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3. (3) 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选填“能”或“不能”)。
    4. (4) 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18. (2019·杭州) 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人足量的含有同位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C的部位),据此回答


    1. (1) 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 (2) 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3. (3) 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
    4. (4) 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 ,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 19. (2012·衢州)

    如图表示春季晴天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设6时日出、19时日落.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棚内蔬菜的光合作用和

    2. (2) 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请你推测,一昼夜空气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时刻位于图中的点.

  • 20. (2021·婺城模拟) 小明将装有植物的密闭装置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测定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1. (1) 图中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是(填字母)。
    2. (2) 从氧浓度的角度考虑,一天中时左右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最佳时间。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1·柯桥模拟) 如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 (1) B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选填“c点前”、“c点”或“c点后”)
    2. (2) 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 f 时,一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3. (3) 在农业生产中要使A植物正常生长,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
  • 22. (2020·富阳模拟) 下图甲为某校科学探究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每小时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分析:

    1. (1) 请写出控制本实验自变量的一种方法:
    2. (2) 为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对照装置如何设置?答:
    3. (3) 实验测得,当用40W灯泡照射时,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原因是
    4. (4) B点以后,限制茉莉花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四、解答题
  • 23. (2021·越城模拟) 如图表示在25℃时,某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

    1. (1) P点表示的意义是
    2. (2) 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3. (3) 当光照强度为n3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质量为mg/ (m2·h);
    4. (4) 当平均光照强度在n1-n2之间(不包括n1、n2),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则该植物一昼夜内体内有机物总质量将(填“减少”或“增加");
    5. (5)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点位置如何变化?
  • 24. (2021·温州模拟) 如图甲,小明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 密闭玻璃罩内,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传感器测定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成如图乙曲线。

    1. (1) 该植物经过一天的培养后,其体内有机物含量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 (2) BC段CO2浓度增加的较AB段慢的主要原因是 。
    3. (3) 空气中含氧较高时会令人心旷神怡。据图分析,你建议人们外出到公园等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进行散步、放松的时间为时左右。
  • 25. (2020·仙居模拟) 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 (1) 利用图甲装置来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利用这套装置可以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观察移动快慢来判断光合作用速率。
    2. (2) 图乙中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温度,那么B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值为
    3. (3) 图乙中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横坐标代表正常人饭后的时间,曲线BC段的最主要成因
五、综合说理题
  • 26. (2021·温州模拟) 材料一:一天中早晚的光照强度较小,中午的光照强度较大,当光照强度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即使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也不再增强。

    材料二:夏季晴朗的中午,部分植物会因为蒸腾作用过于剧烈而出现气孔关闭的现象,来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

    下图为夏季晴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含量的角度解释各时段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原因。

  • 27. (2019·温州模拟) 在一个大型平底烧瓶湿润的泥沙中插上几枝新鲜的枝条和一支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试管,烧瓶口紧包一个气球,使烧瓶悬浮在玻璃缸中某一位置(如下图)。黑暗环境下隔天观察,最终可以发现烧瓶的浮沉情况怎么样?请解释其中原因。

  • 28. (2019·宁波模拟) 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