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4节 简单机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 第4节 简单机械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更新时间:2021-07-25 浏览次数:13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下·浙江期末) 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 . 弹簧测力计 B . 杆秤 C . 台秤 D . 托盘天平
  • 2. (2020九上·江北月考)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最省力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0九上·温州月考) 人体中有不少骨骼构成杠杆。如图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则(    )

    A . 这是一个省力杠杆 B . 这是一个等臂杠杆 C . 肘关节相当于杠杆支点 D . 肱二头肌相当于杠杆支点
  • 4. (2020九上·乐清月考) 如图所示,夹食物时两根筷子都可以看作杠杆,能正确表示其中一根杠杆的支点O、杠杆受到的动力F1和阻力F2的是(    )
    A . B . C . D .
  • 5. 使用动滑轮可以(   )
    A . 省力又省距离 B . 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C . 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D . 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 6. (2019九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B处挂着一重物G,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
    A . 费力杠杆 B . 省力杠杆 C . 等臂杠杆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 7. (2019九上·杭州月考) 按如下图使用简单机械,有可能实现F为200N的力移动重为700N的物体G的有(    )

    A . 只有①③④ B . 只有①③ C . 只有④ D . ①②③④都可以
  • 8. (2019九上·嘉兴期末) 学校教室黑板上方常安装有如下左图的多媒体投影仪(示意图),右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投影仪杠杆示意图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18九上·嘉兴期中) 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    )

    A . 定滑轮,可省力 B . 动滑轮,可省力 C . 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 . 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 10. 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机械的是(   )
    A . 斜面 B . 赛艇的船桨 C . 定滑轮 D . 镊子
  • 11. 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蒸汽机的效率通常高于喷气发动机 B . 热机效率一定小于100% C . 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有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它们的效率达到100% D . 在完全无摩擦的道路上,汽车发动机可达到100%
  • 12.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200N的货物提到9m高的楼上,所用拉力为80N,则总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

    A . 1400J   80% B . 1800J   80% C . 1800J   83.3% D . 2160J   83.3%
  • 13.

     用图所示的指甲剪剪指甲时,以O为支点的杠杆AOB属于(  )

    A . 省力杠杆          B . 费力杠杆 C . 等臂杠杆 D . 无法确定
  • 14. 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B . 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C . 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 D . 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 15.

    如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F的力臂是(     )

    A . DF B . OD  C . OC D . OF
  • 16.

    校工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的轴处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

    A . 增大阻力臂,省力          B . 减小阻力臂,省力 C . 增大动力臂,方便 D . 减小动力臂,方便
  • 17.

    如图,一质量分布均匀的12kg铁球与轻杆AB焊接于A点后悬挂于竖直墙壁的B点,轻杆的延长线过球心O,轻杆的长度是铁球半径的三分之二,要使铁球刚好离开墙壁,施加在铁球上的力至少为(  )

    A . 27N  B . 45N C . 72N  D . 90N
  • 18.

    为模拟盘山公路,现将连接了重1N小球的细线穿入一根长1m的细管,如图,将细管从竖直放置的圆柱体底部a点开始斜向上缠绕5圈后,恰好绕至顶部b点,相邻细管间的高度均为12cm,在b点处通过细线用0.8N的拉力(与管的轴线平行)将管口的小球从a点匀速拉至b点,则缠绕在圆柱体上的细管(模拟的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  )

    A . 83.3%  B . 80% C . 75% D . 60%
  • 19.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将重6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了2m,已知动滑轮重为1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为300N B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C . 提升物体的过程中,额外功为200J D . 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为150W
  • 20.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用开瓶器在A处用力开启瓶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点为开瓶器的支点 B . 开瓶器受到的阻力方向为竖直向上 C . 使用开瓶器能省力 D . 使用开瓶器能省功
二、填空题
  • 21. 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的作用下可绕转动的称做杠杆,杠杆(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是弯的,杠杆处于状态时称做杠杆平衡。
  • 22. (2019·宁波模拟) 哑铃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运动器材,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实用而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如图是我们在使用哑铃时,上臂完成托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 (1) 若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则此杠杆是(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 (2) 在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3. (2016·余姚模拟) 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 (1)

      如图甲,旗杆的顶端安装着一个定滑轮,用来改变

    2. (2)

      如图乙,把被剪物体尽量靠近剪刀的转动轴,可减小臂,剪断物体更省力.

    3. (3)

      如图丙是钓鱼示意图.使用钓鱼竿的好处是

  • 24.

     如图所示,一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的杠杆,杠杆上所标刻度每小格长为3cm.某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实验时,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钩码,每个重为1N,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为 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 25.

    如图是小聪为拉船靠岸而设计的甲、乙两种方案,若拉船的力需要很大,则应选用方案 (选填“甲”或“乙”),因为采用这种方案可以 .(不计机械的自重及摩擦)

  • 26.

     如图所示,用滑轮拉着一重为400N的物体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滑轮为 滑轮(选填“动”或“定”),如果不计滑轮重及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竖直向上放入拉力F是 N.

  • 27. 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   状态或 状态。

  • 28. 杠杆的五要素

      (1)       :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       :使杠杆转动的力。

      (3)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       到       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       到       的垂直距离。

  • 29.

    列车上出售的食品常常放在如图7所示的小推车上,若货物均匀摆在车内,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 (写出支点位置的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 。后一种情况下,手推车可以视为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 30.

    如图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30cm,AB=10cm,将重30N的物体悬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N的拉力,这是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三、解答题
  • 31.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旋转,画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1的示意图和对应的力臂L1

  • 32.

    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

  • 33.

    渔夫用绳子通过竹杠拉起渔网,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绳子AB段对杆拉力F的力臂L。

  • 34.

    如图所示,司机师傅利用滑轮组把汽车从泥坑里拖出来(泥坑可近似看成水平面),在此过程中汽车匀速移动了1m,共用时5s,已知 汽车所受阻力为1200N,司机师傅的拉力功率为300W,在考虑滑轮组摩擦阻力影响因素条件下,求:

    1. (1) 司机师傅的拉力为多大?

    2.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35.

    如图是一种活塞式抽水机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手柄所受动力F1的力臂及阻力F2

四、实验探究题
  • 36. (2016·丽水)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1) 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A点如图甲,为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应在B点沿着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2) 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测力计示数将

  • 37.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 (1) 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 (2) 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 (3) 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

    4. (4) 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

      ①将杠杆的B位置挂在支架上,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前后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

      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  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 38.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 (1) 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 (2) 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大小,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 (选填“左”或“右”)调

    3. (3)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做为动力F1 , B点处挂上l个钩码,做为阻力F2 , 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 , 计算后发现:F1L1=F2L2 , 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 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 

    4. (4)

      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 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 作用的影响.

    5. (5) 小明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丁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N.

  • 39. (2020九上·绍兴月考)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1) 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 或匀速转动状态.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主要目的是

    2. (2) 实验中,用装置A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 ( )

      A .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 .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 .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 . 杠杆受力不平衡
    3. (3) 若用装置B进行实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0.

    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物重

    (N)

    物体上升的高度

    (m)

    拉力(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1

    1

    0.1

    0.6

    0.2

    83.3

    2

    1

    0.1

    0.4

    0.4

    62.5

    3

    2

    0.1

    0.65

    0.4

    76.9

    4

    1

    0.2

    0.6

    0.4

    83.3


    1. (1) 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 ;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 ;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2. (2) 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 有关.

    3. (3) 有两个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 它的机械效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