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天台、临海、温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

更新时间:2021-07-30 浏览次数:27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一个人生命的起点是(    )
    A . 精子 B . 卵细胞 C . 受精卵 D . 新生儿
  • 2. 选择适宜品种的马铃薯块茎,将其催芽(如图甲),分割成带有芽点的小块(如图乙),种植到土壤中,几个月后就能收获新的马铃薯。这种繁殖方式叫(    )

    A . 营养生殖 B . 分裂生殖 C . 出芽生殖 D . 有性生殖
  • 3. 对下列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测量海水的深度 B . 乙图中可通过改变拨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声的响度 C . 丙图中可通过改变杯子里水的质量来改变敲击时的音色 D . 丁图中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缺少传声的介质
  • 4.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 . 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 . 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 . 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 5. 如图是人类同卵双胞胎自然形成的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受精发生在阴道中 B . 过程②初期营养来自母体 C . 过程③④就是细胞的分化 D . 从①到④细胞数目增多
  • 6.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東,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为窗所束亦皆倒……”。文中描写的情景分别对应下图的甲、乙、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 . 三幅图中形成的“影”都是虚像 C . 乙、丙两图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 . 丙图成像的大小跟太阳和小孔的距离有关
  • 7. 如图是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 B . 作茧自缚指的是阶段① C . 与蝗虫发育的区别在于有③ D . 正确的发育顺序是②④③①
  • 8.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如图甲)。图乙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 . 近视眼,镜片Ⅰ B . 近视眼,镜片Ⅱ C . 远视眼,镜片Ⅰ D . 远视眼,镜片Ⅱ
  • 9. 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如图为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被固定在舱内的情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 . 以聂海胜为参照物,刘伯明是运动的 C . 以神舟十二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D . 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航天员都是运动的
  • 10. 下列有关力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 人推车前进时,人同时也受到车对人的推力 B . 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 . 用手捏塑料瓶会变瘪,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 . 脚踢足球使球飞起来,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11. 在观察花的结构活动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 用手直接剥下花的各部分 B . 用刀片剖开花丝取出花粉 C . 用镊子将子房横向夹开观察 D . 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的胚珠
  • 12. 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下方。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下列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 . 将蜡烛往下移 B . 将蜡烛往上移 C . 将凸透镜往下移 D . 将光屏往上移
  • 13. 右图是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球表面亮暗相间,暗区是高原或山脉,也称月陆 B . 7月2日即农历五月二十三,月球运行到d处附近 C .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绕地运动周期为24小时 D . 月球运行到c处,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当晚月相为新月
  • 14. 为了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几位同学将电子体重计平放在电梯中。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然后乘坐电梯从1层直接到10层,之后又从10层直接回到1层。如图1-4为照相机的拍照组图,上方显示的是电梯运行方向和层数,下 方为体重计的示数。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该同学的质量是50kg B . 图2中电梯在向上匀速运动 C . 图4中电梯在向下匀速运动 D . 图2、3、4中该同学受非平衡力作用
  • 15.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F

    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F'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p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p'

    A . ①和③ B . ②和③ C . ①和④ D . ③和④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 16. 周末,小明同学跟随学校劳动实践团队走进草莓园,看到了一个个红草莓躺在绿叶中间。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又酸又甜的“……
    1. (1) 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说出一个即可)。
    2. (2) 小明看到草莓后形成视觉的部位是(选填“视网膜”或“大脑”)。
    3. (3) 小明在草莓园里待了一会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香味了,这是因为
  • 17. “洁白棉花,不容玷污”,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标准。长绒棉一般株高1到2米,花先白色,后转成深红色,经传粉受精(如图1),发育成棉铃;棉铃内有棉籽,其表皮长绒毛,充满棉铃内部,成熟后裂开即为“棉花”(如图2)。

    1. (1) 由图1可知棉花的传粉方式属于(选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
    2. (2) 传粉受精后逐渐发育成棉铃的是图1中的(选填序号) 。
    3. (3) 棉农往往会在棉花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摘除顶芽,其原因是:
  • 18.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与世长辞。他培育杂交水稻造福广大民众,“功勋写在大地上,留下人间稻满仓。”
    1. (1) 培育秧苗时,突破种皮长成根的是(选填“胚芽”、“胚轴”或“胚根”) 。
    2. (2) 稻谷种子里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选填“胚乳”或“子叶”)中。
  • 19. 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

    1. (1) 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 (2) 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 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 B .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
  • 20. 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与地球运动有关。台州市某学校兴趣小组对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简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该日可能是(选填“夏至日”或“冬至日”。
    2. (2) 以下是兴趣小组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 . 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 B . 形成b点树影时刚好为正午时分 C . 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3. (3) 当地球按图中由丁→甲→乙的方向公转时,我们将观察到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选填“长”或“短”)。
  • 21. 人工种子是人们模仿天然种子结构制造出来的生命有机体,它能像种子一样萌发生长。如图是人工种子的生产过程:将外植体诱导为愈伤组织,进一步诱导为胚状体,而后将其包埋在提供营养物质的胶质中,得到人工种子。据图分析可得:

    1. (1) 在人工种子中相当于植物种子胚的是(选填序号)。
    2. (2) 利用人工种子培育新植株的生殖方式属于(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3. (3) 与天然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具有的优点是    
      A . 萌发时不需要营养物质 B . 生产可以不受季节限制 C . 可加入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
  • 22.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1. (1) 当n=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
    2. (2) 当t2=5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为m/s。
    3. (3) 在0-6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是m。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4空格,第27题第2空6分,其余每空3分,共45分)
  • 23. 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同学按如下方案实验,在各自的环境温度下放置5天,观察各组A、B、C种子的发芽情况。

    1. (1) 最先发芽的种子是组B种子。
    2. (2) 有同学质疑结论存在偶然性,请你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
  • 24. 小明同学用两块平面镜制成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两平面镜之间是空的),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一般为后镀膜,即后镜面为主要反射面。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在白纸上放置该装置;

    ②取两支完全相同的铅笔A、B,将A铅笔置于平面镜前某一点上,并做上记号;

    ③再将B铅笔竖立着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     为止,并做上记号;

    ④改变A铅笔的位置,重复第2、3两步;

    ⑤连接对应的物点和像点,测出物距和像距,得出结论。

    1. (1) 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2. (2) 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应分别测量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

      ①AD

      ②AC

      ③BC

      ④BD

    3. (3) 用该装置进行探究比单独用一块玻璃板具有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 。
  • 25. 小明想自制一款手机投影仪,准备的材料有凸透镜、硬纸盒、胶水等。
    1. (1)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将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上,并将手机侧放在盒子里,如图乙。为了能在墙壁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应将手机放在距离凸透镜cm处(填写范围)。

    3. (3) 为了得到更大的像,可进行的调节有 。
  • 26.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研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示意图。

    1. (1)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运动时,弹簧被拉长,这说明(答出一点即可)。
    2. (2) 如图甲、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研究的影响因素是
    3. (3) 用同一装置重复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某时刻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
    4. (4) 为解决(3)中的问题,将实验装置改进如图丁。实验时,拉着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即使木板不作匀速直线运动,也不影响木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原因是:
  • 27.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 (1) 如图甲,往玻璃筒中逐渐加水,底部橡皮膜下凸程度增加,由此可得结论:
    2. (2) 继续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同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液体质量无关。

      实验器材(如图乙) :上端开口形状不同的玻璃容器3个(虚线A以下完全相同),橡皮膜,刻度尺,水。

      实验步骤与预测结果: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28、30、31、33 题各6分,第29题8分,第32题9分,第34题14分,共55分)
  • 28. 细菌中的乳酸菌、真菌中的酵母菌和青霉菌都属于微生物,它们不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人类生产生活也密不可分。
    1. (1) 乳酸菌用于制泡菜、酸奶,酵母菌用于发面、酿酒。这两种生物体的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 (2) 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绿色的孢子,其作用是
    3. (3) 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请列举一种防 止或减慢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 29. 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着陆巡视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开启“绕、落、巡”中的第三个任务,这也是我国行星探测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1. (1) 图甲为太阳系示意图,代表火星的是图中的(选填字母) 。
    2. (2) 5月16日夜里,我国西方天空上演了“火星合月”的美丽天象,如图乙。这一天的农历日期是(选填“初七之前” 或“二十三之后”)。
    3. (3) “天问一号”的巡视器在火星上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A . 荒凉的火星表面布满岩石 B . 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 C . 太阳看起来比地球上看到的还要大
    4. (4) 人类把火星选为移居外星球的第一站,其理由是(请说出一点)。
  • 30.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的天空惊现大陨石!这颗陨石体积有40辆公共汽车总体积那么大( 每辆汽车体积约50米3),质量约为7000吨。它坠落时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导致爆炸形成“陨石雨”,造成多人受伤。陨石可分成三类,其类型、主要成分及密度见下表。

    类型

    石陨石

    石铁陨石

    铁陨石

    密度(千克米3)

    3.0×103~3.5×103

    5.5×103~6.0×103

    7.5×103~8.0×103

    1. (1) 请通过计算说明俄罗斯陨石的类型。
    2. (2) 月球上会形成类似的“陨石雨”吗?请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
  • 31. 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音叉,C是粘在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D为挂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E为固定的激光笔,F为天花板。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发生变化。

    请写出这个现象中包含的三条科学知识或科学方法。

  • 32. 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是因为汽车的制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距离。 其中,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踩刹车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假定同一人在不同速度下的“ 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此时汽车通过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踩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通过的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是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时,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v/(km/h)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停车距离S3/m

    1

    45

    9

    14

    23

    2

    75

    15

    38

    53

    3

    90

        

        

    74

    4

    105

    21

    76

    97

    1. (1) 表格中空缺处的数据依次为
    2. (2) 下列行为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      
      A . 疲劳驾驶 B . 酒后驾驶 C . 手机通话 D . 超速驾驶
    3. (3)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说明超速驾驶的危害。
  • 33. 如图,物块A竖立在光滑的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后来小车突然被铁块B挡住。(小车平面足够长)

    1. (1) 请画出物块A随小车一起作匀速 直线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2. (2) 当运动的小车突然被铁块B挡住时,请分析物块A将怎样运动。
  • 34. “五一”假期期间,小明一家外出自驾游。小明质量55千克,爸妈质量分别是70、60 千克,行李质量15千克,小轿车质量1.8吨。
    1. (1) 行驶时父亲要求小明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而造成伤害,安全带设计较宽,这是为了
    2. (2) 小明注意到经过AB路段时,区间限速为80千米/时(所谓区间测速,是指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利用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C若监测点A、B相距21千米,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76千米/时和78千米/时,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请计算说明他们在AB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3. (3)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18倍,求发动机的牵引力。
    4. (4) 如果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 , 求静止时空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