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六安市2021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试卷(十八)

更新时间:2021-07-25 浏览次数:123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面关于名著阅读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读名著首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B . 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评价的角度不要太单一。 C . 我们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从中体会、感受人物的性格。 D . 有些名著不通俗易懂,我们遇到阅读有困难的句段或章节,可以略去不读。
  •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自然界最美的季节,处于这个季节的人,如花朵婀娜多姿,如春雨   , 如春风   , 如白云   , 如蓝天   , 如小溪欢快活泼,如春山充满诗意。

    ①酥软滋润 ②清澈透明 ③温情和煦 ④缥缈纯洁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①②
  •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老师语重心长的话令他肃然起敬 B . 他们以雷霆之势控制住了歹徒,这场战斗真是惊心动魄 C . 再过五分钟动画片就开演了,这对动画迷小明来说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 D . 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员来自五湖四海
  • 4. 下面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人知  屡见不 B . 高采烈 尽晚回舟 C . 命令 决一 D . 往知来 半亩方塘一
  • 5. “在这个音乐之都中,最重要的(      )到处都有的音乐会,到处都有的音乐家雕塑与故居,(      )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句子中,关联词运用恰当的是(      )
    A . 只有……才…… B . 虽然……但是…… C . 不是……而是…… D . 不但……而且……
二、书写
三、填空题
四、句型转换
  • 11. 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 (1) 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改成“被”字句)
    2. (2) 春雨洗润了戈壁滩。(扩写句子)
    3. (3) 他是个好孩子。(改为感叹句)
    4. (4) 我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习提高了。(修改病句)
五、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______ (fè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______ (zú zhú)渐拉长,变粗,______(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______(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______(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______(tàn chàn)动起来。

    1. (1) 选出合适的拼音和词语。
    2.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 抖动 好像 飞跑

    3. (3) 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AABB):

      越来越近(ABAC):

    4. (4) 以上两段文字,是作者通过由地观察,描写的是(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头过后)的景象。
    5. (5) 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从第一段话中的“ ” “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6. (6)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句 ,它具体形象地描述了近看钱塘江大潮。(只填序号)

      ①所看到的景象。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景象和所听到的声音。

  • 13. 阅读理解

    挪树

    ①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②“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儿担心。

    ③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蔓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般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④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⑤“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⑥“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⑦“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⑧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⑨“嚓!嚓!察!”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⑩晚上,雷电大作 , 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⑪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 (1)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一息    有声     瘦骨

    2. (2) “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作者是
    3. (3) 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②晚上,雷电大作 , 大雨下了个透!

    4. (4) 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5. (5) 请概括第①-③段的主要内容。
六、书面表达
  • 14. 习作表达。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有忧愁,有成功,有失败……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字数在4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