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3:化学基础1

更新时间:2021-06-29 浏览次数:23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台州) 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1·台州)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加热氧化汞时,制得并命名了氧气。加热氧化汞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HgO=2Hg+O2↑。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3. (2021·温州) 氮化锶(Sr3N2)是生产高端荧光粉的主要原料。已知Sr3N2中N的化合价为-3,则Sr的化合价为(    )
    A . -3 B . -2 C . +2 D . +3
  • 4. (2021·温州) 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92 B . 122 C . 214 D . 306
  • 5. (2021·衢州)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右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 . 含有2个质子 B . 核电荷数为1 C . 相对原子质量为4 D .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 6. (2021·宁波)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人体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生命活动。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B . 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C .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 . 胃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 7. (2021·宁波) 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 .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 . 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8. (2021·宁波) 含硫元素的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不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相同,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类别

    物质

    化合价

    单质

    氧化物

    X

    0

    a

    -

    -

    -

    +4

    -

    b

    d

    Na2SO3

    +6

    -

    c

    e

    f

    A . X表示碱 B . 物质a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 物质b是二氧化硫,它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D . 物质d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2SO4和H2O
  • 9. (2021·杭州)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O2具有助燃性 B . 铁生锈属于物理变化 C . 金属活动性Cu比Mg强 D . KClO3属于氧化物
  • 10. (2021·杭州) 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约80℃的热水里, 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该条件下, 燃烧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1·金华) 据报道,科学家已在实验室利用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下将甲酸分解制出氢气。其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 B . 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克    C . 丙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 : 1 D . 由乙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单质
  • 12. (2021·宁波) 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 . 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 . m3的值为21.6 D . 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二、填空题
  • 13. (2021·衢州) 从生活经验到定性实验,再到定量实验,科学方法的进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材料一:公元前,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是由火、空气、土和水四种元素组成的,他把元素定义为其他物体可以分解成它,而它本身不能再分割成其他物体。

    材料二:17世纪,玻义耳认为元素是只能通过实验证明不能再进一步分解的物质。他把严密的定性实验方法引入科学中,认识到“混合”和“化合”的不同,把“混合”叫“机械混合”,把“化合”叫“完全混合”。

    材料三:18世纪,卡文迪许用酸与金属反应得到“易燃空气”,这种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小露珠。拉瓦锡知道后,进行定量实验,发现“易燃空气”与“氧”化合生成水的质量?两种气体消耗的质量,从而得出水是两种气体的化合物,而不是一种元素。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完全混合”后的物质,其类别属于纯净物中的
    2. (2) 材料三作为“水不是一种元素"的证据,应在“?”处填
  • 14. (2021·衢州) 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 (1) 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 (2) 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15. (2021·衢州) 2020年12月,贴满“暖宝宝”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图片(如图1)火遍全网。给返回器贴“暖宝宝”是为了防止它携带的推进剂无水肼(N2H4)凝固。

    1. (1) 无水肼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甲表示的元素是
    2. (2) 下列关于无水肼说法正确的有    
      A . 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B . 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 无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 . 无水肼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 16. (2021·宁波) 家庭医药箱里有一瓶标签缺损的医用双氧水,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小宁设计了如图实验: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然后用注射器注入10mL该医用双氧水,直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双氧水质量分数。

    1. (1) 实验中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是因为氧气具有的性质。
    2. (2) 若俯视读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则测得的双氧水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7. (2021·杭州)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

    1. (1) 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2. (2) 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 18. (2021·杭州)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全。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如图的 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填写离子符号)
  • 19. (2021·金华) 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二氧化锰、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下列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1) 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 (2) 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0. (2021·温州) 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 (1) 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2. (2) 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
    3. (3) 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 , 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 , 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 , 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三、解答题
  • 21. (2021·衢州) “加氢几分钟,畅行数百里”,这是2021上海车展上为氢能源汽车打出的标语。氢能源汽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氢离子,穿过电极A通过电解液移动到电极B与氧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而电子则从电极A经外部电路通过电动机四到达电极B,形成电流。

    1. (1) 氨燃料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能。
    2. (2) 氢气是氨燃料电池的原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网多余电能电解水米制取。已知1.2kg氢气大约可供某款氢能源汽车行驶100km,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多少质量的水。
    3. (3) 氨燃料电池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方向是:
    4. (4) 世界能源组织提出: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碳排放而得到的氢气称为绿氢。下列方式可制得绿氢的是     
      A . 水力发电制氢 B . 太阳能发电制氢 C . 火力发电制氢 D . 核能发电制氢
  • 22. (2021·台州) 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广泛存在于细胞核中,嘌呤的化学式为C5H4N4 , 在人体内会被氧化成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痛风。
    1. (1) 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2) 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尿酸主要通过(器官)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
    4. (4) 对于以上材料。以下观点或者推论正确的有    
      A . 尿酸过高的人,应该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B . 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都含嘌呤 C . 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摄入嘌呤会引起人体遗传物质的改变
  • 23. (2021·台州) 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 (1) 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2. (2) 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 (4) 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 24. (2021·宁波) “青团”是宁波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
    1. (1) 侧柏莲酮芳香油由种元素组成。
    2. (2) 7.3g侧柏莲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
    3. (3) 侧柏莲桐芳香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 25. (2021·宁波) 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 (1) 表中n=
    2. (2) 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 。
    3. (3) 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26. (2021·杭州) 磁铁矿石(含Fe3O4)是常用的炼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4CO+Fe3O4 3Fe+4CO2 , 将其中的Fe3O4转化为Fe。
    1. (1) 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2) 假设冶炼过程中铁没有损耗,用含有464吨Fe3O4的磁铁矿石可提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 27. (2021·杭州) 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 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 (1) 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 . 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 . 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 . 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 . 只开花不结果
    2. (2) 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 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3. (3) 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NH4NO2 N2↑+2H2O,该反应是属于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4. (4) 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 , 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变为
    5. (5) 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28. (2021·金华) 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克。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克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0

    6.0

    4.0

    2.2

    2.2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       
      A . 元素 B . 单质 C . 原子
    2. (2) 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克;
    3. (3) 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
  • 29. (2021·衢州) 钢丝棉是一种由低碳钢制成的细丝,直径约0.125-0.189毫米。小科利用钢丝棉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实验如下:

    步骤一:取3个50mL活塞润滑性良好的注射器,检查气密性后备用。

    步骤二:称取3团等质量的钢丝棉(每团体积约为6cm3),A保持干燥,B用少量蒸馏水润湿,C用少量食盐水润湿,分别放入甲、乙、丙注射器中。

    步骤三:移动活塞,使它们均处于46mL刻度处,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如图所示)。

    步骤四: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

     

    5分钟

    20分钟

    1小时

    5小时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出现少许锈斑,活塞未明显移动

    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

    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

    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

    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

    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

    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

    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

    1. (1) 检查注射器气密性:先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用手向外拉动活塞,放手后观察到,则气密性良好。
    2. (2) 比较乙、丙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3. (3) 钢铁生锈还需要氧气,请你利用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30. (2021·台州) 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

    ②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

    ③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
    2. (2) 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
    3. (3) 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

  • 31. (2021·台州) 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 (1) 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
    2.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    
      A . B . C . 二氧化锰 D . 氧化铜
    3. (3) 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 32. (2021·金华)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2. (2) 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环节;
    3. (3) 【改进创新】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2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

      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4. (4) 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