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长宁区2021年地理高考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11 浏览次数:19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21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会议的主要目标之一。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是(   )

    ①提高矿物能源的使用量        ②增加水力发电开发

    ③增加太阳能光伏发电        ④减少氟利昂等制冷剂的使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 日本当地时间2021年2月13日23时8分,在本州东岸近海发生了里氏7.3级的地震。这次地震发生时,不同地区(   )
    A . 震级和烈度都不同 B . 震级不同,烈度相同 C . 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D . 震级和烈度都相同
  • 3. 2021年3月19日(农历初七)晚,天空出现火星、毕宿五(恒星)和月球“双星伴月”现象。三者在西南天空组成一张“红眼笑脸”。该日的月相是(   )

    A .   蛾眉月 B . 上弦月 C . 凸月 D . 下弦月
  • 4. 在福建漳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内,有一处整齐规则的多棱柱状岩石峭壁。该岩石色泽较深,矿物晶体颗粒细小,岩石中多气孔。这类岩石属于(   )

    A . 石灰岩 B . 大理岩 C . 花岗岩 D . 玄武岩
  • 5.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主要体现了( )
    A . 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 B .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C .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D . 从高原到平原的地带性
  • 6. 深秋初冬季节,晴朗的夜间和早晨常常出现霜冻是因为(   )

    A . ①增强 B . ②减弱 C . ③增强 D . ④减弱
  • 7. 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图中大连城市的扩展方向主要是(   )

    A . 沿河流延伸 B . 沿山谷绵延伸展 C . 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 . 沿铁路线方向延伸
  • 8. 2021年1月7日,受强冷空气的影响,青岛气温降到零下15.9℃,沿海一线由于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海面上升的水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海平面出现罕见的“海浩”奇观。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海浩”现象(   )

    A .   改变了水汽输送方式 B . 发生在海水蒸发环节 C . 促进了海上内循环 D . 使大气降水增多
  • 9. 近期,香港在不断探索“再工业化”。“再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下列可以成为香港“再工业化”经济新增长点的部门是(   )
    A . 生物制药 B . 钢铁工业 C . 家具制造 D . 食品工业
  • 10. 图中洋流甲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 . 地转偏向力 B . 大陆轮廓 C . 行星风系 D . 海水密度差异
  • 11. 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衡南县清竹村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实验示范基地,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的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迎来早、晚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大关。该实验基地水稻生产突出的优势是(   )
    A .   生产规模大 B . 热量条件充足 C . 劳动力丰富 D . 农业技术水平高
  • 12.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又称为赤道辐合带,其位置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做南北移动。下列与图中几内亚湾沿海地区盛行风成因相似的是(   )

    A . 南亚的东北季风 B . 西欧的中纬西风 C . 澳大利亚北部的西北季风 D . 我国东部的东南季风
  • 13. 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景现。气候炎热,随处可见圆顶尖塔的清真寺的文化圈是(   )
    A . 南亚文化圈 B . 伊斯兰文化圈 C . 东南亚文化圈 D . 拉丁美洲文化圈
  • 14. 2021年3月14日至15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了近10年来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我国对这次沙尘影响的范围、强度等进行了监测,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遥感 B . 数字地球 C . 地理信息系统 D . 全球定位系统
  • 15. 内蒙古西北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首要原因是(   )
    A . 人均消费水平低 B . 地区开放程度低 C . 水资源匮乏 D . 科学技术水平低
  • 16. 在我国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条被称为“世界上最窄的河”的网红河一耗来河,它以窄小、曲折回肠吸引了众多游客。下图为耗来河部分景观图,图中河流侧蚀作用明显的地点是(   )

    A . B . C . D .
  • 17. 我国家具工业的区域经济特征十分明显,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华北和东北等地区。这表明家具制造业属于(   )
    A . 原料主导型工业 B . 劳动力主导型工业 C . 技术主导型工业 D . 市场主导型工业
  • 18. 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石库门建筑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与欧洲联体式住宅相结合。它体现了不同文化的(   )
    A . 整合 B . 分化 C . 同化 D . 替代
  • 19.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 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B . 阿留申低压保留在北太平洋 C . 上海此时黑夜比白昼长 D .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 20. 2020年9月24日,中国在阿根廷北部胡胡伊省高查瑞(44°36′S,58°22′W)建成的南美洲最大的光伏电站一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下图为某安装工程师当天拍摄的太阳能电池板照片,若要再次拍摄到与该照片中太阳能板相同的影长和方位,日期大致为(   )

    A .   12月22日 B . 3月20日 C . 1月1日 D . 6月21日
二、综合题
  • 21.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角,又称比利牛斯半岛,该岛地理环境东西,南北各具特色。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伊比利亚半岛海岸平直,多高原和山地;半岛上有1800条河流,有色金属矿藏丰富,但能源矿藏较贫乏,近年来,葡萄牙、西班牙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全年,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电力供应的43% - 53%,较2019年的占比增长约6%。

    1. (1) 推测伊比利亚半岛可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并说明理由。
    2. (2) 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中,西班牙尤其注重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分析西班牙太阳能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
    3. (3) 去西班牙、葡萄牙旅游的中国游客住往喜欢购买当地的葡萄酒、橄榄油等特产。说明当地盛产葡萄、油橄榄的地区所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农业生产特点。
    4. (4) 从拉科鲁尼亚经马德里到巴伦西亚,沿途自然景观呈现地域差异。以拉科鲁尼亚为例,说出其主要自然带类型的名称,并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的角度简析该地主要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 22. “飞地经济”是指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开发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合作模式。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深圳三面环海,内部多山。辖区面积1997平方千米,不可开发的生态线达974平方千米,剩下1023平方千米中,已开发900多平方千米,空间拓展严重不足。

    材料二:汕尾地区经济原来一直属于欠发达地区。建于2011年的深(圳)油(尾)特别合作区,面积468.3平方千米,拥有50.9千米海岸线,常住人口约8万。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初步形成了四个产业集群,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集群、腾讯、华为等云计算数据服务中心、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新能源产业集群等,从当初汕尾最落后的区域逐步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部门户与产业新兴地。

    1. (1) 归纳1987年到2019年汕尾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特点。
    2. (2) 分析汕尾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3. (3) 简述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
    4. (4) 说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飞地经济”对深圳和汕尾发展的意义。
  • 23.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着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交汇地带,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湖水主要依赖河流汇入和大气降水。几十年来,青海湖的水位、面积发生着变化,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材料二:青海湖是阻挡西部沙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和典型的生态系统脆弱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前,流域内一直以畜牧业生产为主;50年代到2005年间,流域内大量开垦草原4.49万km2 , 尤其在湖东和江西沟等地开办农场;到1986年实际耕地只有2.22万km2 , 50.6%开垦面积沙化。

    青海湖区人口增长变化及比较  单位:人口规模/万人、平均增长(%)

    年均

    青海湖区

    青海省平均

    全国平均

    人口规模

    年均增长

    人口规模

    年均增长

    人口规模

    年均增长

    1953

    5.48

    167.65

    59434.67

    1964

    12.94

    7.36

    214.56

    2.23

    69794.34

    1.46

    1982

    19.16

    2.15

    389.57

    3.22

    100817.5

    2.02

    1990

    22.16

    1.82

    445.69

    1.68

    113368.3

    1.47

    2000

    21.92

    *-0.11

    518.16

    1.5

    126583

    1.1

    1950-2000

    2.55

    2.17

    1.54

    资料来源:根据青海省历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因经济建设、或某个工程、地区环境恶化等原因人口迁出。

    1. (1) 分析青海湖流域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 (2) 归纳青海湖1974年以来面积年际变化的总体特点,并从水循环角度分析2005年后来青海湖面积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3. (3) 青海湖环湖地区出现沙漠化现象,2005年以前沙漠化不断扩大。根据材料分析土地沙漠化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
    4. (4)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青海湖水量增大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