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来宾市合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四次...

更新时间:2021-07-05 浏览次数: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1. (2020·郴州) 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
    A . 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B . 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 C . 飞行的飞机 D . 拉开的弹弓
  • 2. (2021·静安模拟) 刀刃磨得锋利是为了(  )
    A . 增大压力 B . 增大压强 C . 减小压力 D . 减小压强
  • 3. (2020·南通)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能远远感知是梅不是雪,是因为闻到梅花香味,“暗香来”说明(   )
    A . 分子间有空隙 B . 分子间有引力 C . 分子间有斥力 D . 分子是运动的
  • 4. 2020年7月2日是全国低碳日,骑车出行是“低碳生活”倡导方式之一。如图所示的自行车上各部件,属于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
    A . 滚圆坚硬的钢珠 B . 花纹规则的轮胎 C . 粗糙柔软的把手 D . 凸凹不平的脚踏板
  • 5. (2018·徐州) 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 . 原子核带负电 C . 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D . 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 6. 如图所示是指甲剪的示意图,F是剪指甲时施加的一个力,则关于指甲剪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指甲剪只由一个杠杆组成 B . 指甲剪由两个杠杆组成 C . 对杠杆ABC,若以B为支点,则动力臂是L D . 对杠杆ABC,若以B为支点,则动力臂是BC
  • 7. 如图所示是“歼20”战斗机加速升空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B .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 .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D . 机械能保持不变
  • 8. (2020·鸡西) 如图所示,2019年4月23日海军成立70周年的海上阅舰仪式上,我国新型万吨级055型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其满载排水量达12500t,有关该型驱逐舰在海上航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驱逐舰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B . 满载时的排水量指的是驱逐舰所受的重力 C . 发射导弹后,驱逐舰所受浮力变小 D . 发射导弹后,驱逐舰会下沉一些
  • 9. 如图所示,小球由细线吊着在AB间自由摆动,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A点和O点,所受重力的方向不同 B . 小球由O点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 . 当小球刚好摆动到O点时,假如所有外力都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 . 换用质量更大的小球,小球从A点释放到达的位置高于B点
  • 10.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着A、B两个相同的木块,A、B木块用绳子相连,在力F1和F2作用下保特静止,绳子对AB的作用力分别为F3、F4 ,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2和F4是一对平衡力 B . 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 F1和F2大小不等 D . F3与F1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11. 有两根相同的缠有铜丝的木棒,将它们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会竖直立在液体中,静止时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ρ B . 木棒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F<F C .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关系p=p D . 木棒排开液体的质量大小关系m=m
  • 12. 为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训练拉力部分的机械结构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不计摩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两个滑轮在装置中起的作用相同 B . 拉力移动的距离与配重上升的距离相同 C . 沿方向1与2匀速拉动配重,所用的力大小相等 D . 将配重提升相同高度,用该装置与直接提升所做的功相等
  • 13. (2020·赤峰) 水平桌面上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后,在甲液体中的小球沉底,在乙液体中的小球悬浮,此时两个杯中的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 . 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C . 甲液体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乙液体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D . 盛甲液体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强等于盛乙液体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 14. 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的滑轮质量相等。用它们分别将相同质量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在相等时间内绳端A、B移动相同的距离(忽略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两重物上升的速度相等 B . 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相等 C . 甲滑轮组的总功比乙少 D . 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 15. (2020·河池) 如图所示,轻质木杆AC可以绕O点转动,AB:OB=4:1,A端挂着重为300N的物体G,为了使木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且物体G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100N,需要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力的大小为(   )

    A . 400N B . 600N C . 800N D . 1200N
  • 16. 如图所示,拉力F=20N,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为100N的物体M沿水平地面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10m,已知每个凸滑轮重10N,忽略绳重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该过程中( )

    A . 拉力F做的功为200J B . 拉力F的功率为120W C . 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400J 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 17. 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来宾市对公交车进行限载和消毒,在喷洒药水对公交车进行杀菌消毒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这说明药水分子在;当公交车正常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其动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8. 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木球(ρ)在水平地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铜球的动能 (选填“>”“=”或“<")木球的动能;匀速转弯的自行车,运动状态(选填“不变”或“改变”)。
  • 19. 如图所示,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了一个,当壶中水深12cm时,A点受到水的压强是Pa;若壶中装满水,用手指将壶盖上的小孔堵住,则壶中的水(选填“容易”或“不容易”) 倒出来。(g=10Nkg)

  • 20. 为了消防安全,楼房每层必须配备灭火器如图所示。用力压下手柄过程中,手柄相当于一个杠杆;灭火器里的干粉能喷出是因为灭火器内的气压外界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1. 将一块橡皮泥先后捏成实心球和碗,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甲、乙两杯液体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甲杯中液面高度乙杯中液面高度(均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 22. 如图所示为新一代四旋翼快递无人机,其下方悬挂着一个质量为3kg的货物。无人机以2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了10m,它对货物做的功是J,功率是W。

  • 23. (2020·吉林) 如图所示,用200N的拉力F把30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此时拉力F所做的功为J,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三、作图与简答题(24题4分,25题4分,共8分)
  • 24.           
    1. (1) 如图所示,一个用细线拴住的乒乓球在水中保持静止,画出乒乓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2. (2) 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请画出F1、F2的力臂L1和L2

  • 25. 为了保障出行安全,交通部门做了很多规定,如:高速公路上对机动车进行限速和限重:车上驾驶员和乘客要系安全带:特别是自今年的6月1日起,又开展了“一盔一带”专项整治行动。请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什么要对机动车进行限速和限重?
    2. (2) 为什么行驶中的车辆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
    3. (3) 安全带为什么要做得比较宽大?
四、实验与探究题(26题5分,27题5分,28题10分,共20分)
  • 26. 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 (1) 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A . 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 . 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 (2) 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3. (3) 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选填“上移”或“下移”);
    4. (4) 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多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用题中字母和ρ表示)。

  • 27.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请问:

    1. (1) 实验时应选择较(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
    2. (2) 如图甲所示,当左右两端同时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F1、F2的大小
    3. (3) 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 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
    4. (4) 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小明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小车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他将要对硬纸片进行的操作是
    5. (5) 小明同学完成课本的实验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后猜想: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也能保持平衡状态。为了验证猜想,他将一个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丙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下落,如图丁所示。由实验可知,小明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 28. 在生活和生产中,简单机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1) 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小明用图甲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
    2. (2) 小明用图乙的实验装置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的重力G/N

      钩码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

      0.1

      0.9

      0.3

      74.1%

      2

      4

      0.1

      0.3

      83.3%

      3

      6

      0.1

      2.2

      0.3

      ①由图乙可知,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 拉力所做的总功是J。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若提升同一物体时,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如图丙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球A从斜面上某点滚下,撞击在水平面上的木块B,木块B移动一段距离。

      ①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选填“小球A”或“木块B")的动能。

      ②实验表明,让小球A分别从斜槽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高度越大,速度越,木块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质量相同时,小球的速度越,动能越大。

      ③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让不同质量的小球A从斜面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比较木块B被撞移动的距离。

五、计算题(29题6分,30题9分,31 题10分,共25分)
  • 29. 如图所示是科学家新开发的一种便携式车,小亮仔细阅读了此车的说明书,主要参数如表所示:(g取10N/kg)

    质量

    2kg

    地面接触总面积

    1×10-3m2

    最高车速

    18km/h

    求:

    1. (1) 小亮站在便携式车上去距家2.5km的学校共用时10min,此过程中平均速度;
    2. (2) 小亮的质量为50kg,当他站立在便携式车上静止时,便携式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 (3) 若小亮站在便携式车上以最高车速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30s,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2倍,此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
  • 30. 如图所示,一根足够长的轻质杠杆水平支在支架上,将边长为5cm的正方体G1通过轻质细绳系于正上方杠杆的A点,物体G2重为40N,将G2放在B点时,G1 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已知OA=0.2m,OB = 0.1m,问:

    1. (1) 此时细绳作用于A的拉力是多大?
    2. (2) 正方体G1的重力是多少?
    3. (3) 现用F=5N的水平拉力使G2以0.05m/s的速度从B点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经过多少秒时间,可使G1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 31. (2018·东营) 如图所示,某施工队利用滑轮组从水中提取物体,上升过程中物体始终不接触水底。已知物体质量为4t,体积为1m3

    1. (1) 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2. (2) 物体下表面与水面距离为3m时,求物体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3. (3) 若不计动滑轮的自重、绳重和摩擦,当浸没在水中的物体被匀速提升时,求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
    4. (4) 物体离开水面后,在电动机作用下匀速上升,若电动机功率为9kW、对绳子的拉力为1.5×104N,求物体上升的速度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