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1-06-08 浏览次数:2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 . 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D . 人们能听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 2. 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B .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 . 此地有乐队出租 D . 禁止停车
  • 3. (2018七下·绍兴期末) 如图为盲人在“阅读”盲文.关于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B . 盲人是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    C . 盲人“阅读”盲文时,是利用听觉 D . 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 4. 中国有句古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因为(   )
    A . 花的香味小了 B . 嗅觉能力减弱 C . 嗅觉有适应性 D . 时间长了人不感兴趣
  • 5. 考试期间,对于同学们“看卷”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6. 关于甲、乙两图表现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图乙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光污染”是因图甲的反射造成的 D . 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与图乙的反射有关
  • 7. 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8.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等于30° B . 折射角等于50° C . NN′是界面 D . MM′的右边是玻璃
  • 9. 平静的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
    A . “鸟”是实像,“鱼”是虚像 B . “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 . “鸟”和“鱼”都是实像 D . “鸟”和“鱼”都是虚像
  •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 . 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 . 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 . 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 11.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丙 D . 丙丁
  • 12. 将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一颗以绝缘细线悬挂的不带电金属球,但玻璃棒与金属球不互相接触。关于金属球两侧所带电性与受力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示意图,下列何者最合理(   )
    A . B . C . D .
  • 13.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合上开关,用酒精灯将玻璃加热到一定程度后,观察到电灯亮了,这说明( )

    A . 常温下玻璃是导体 B . 火焰将电路直接连通 C . 玻璃加热到一定程度可以导电 D . 导体和绝缘体不可能转化
  • 14. 下列电表示数为1.4 伏的是(     )
    A . B . C . D .
  • 15. 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时,小明把阻值不等的两个灯泡接入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出通过ABC三点的电流分别为IAIBIC。关于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IAIBIC B . IAIBIC C . IAIBIC D . IAIBIC
  • 16. (2020·嘉兴) 为了减少碳排放,国家大力推行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速度由流经电动机的电流大小控制,当驾驶员向下踩“油门” 踏板时,改变接入电路的变阻器阻值,车速变大。下列是该电动汽车的模拟电路,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 17.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 ,可变形得到R= 。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C .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 .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无关
  • 18.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已知定值电阻R1和R2的阻值大小关系为R1>R2。在这四个电路中,电路的等效电阻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 19. 如右图所示,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0.2A,若图中虚框内有两只电阻,其中一只电阻R1=10Ω,则另一只电阻R2的阻值及其与Rl的连接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R2=10Ω与R1串联 B . R2=20Ω与R1并联 C . R2=20Ω与Rl串联 D . R2=10Ω与R1并联
  • 2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为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U=5∶3;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都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I∶I是( )

    A . 3∶5 B . 5∶2 C . 2∶5 D . 2∶3
二、填空题(第21-26题每空1分,第27-29题每空2分,共32分)
  • 21.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频率为256Hz的A音叉和频率为440Hz的B音叉中,(选填“A”或“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 22. 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

    A

    B

    C

  • 23. 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及相应的感觉器官

    触觉的感觉器官是;嗅觉的感觉器官是;味觉的感觉器官是;听觉的感觉器官是;视觉的感觉器官是

  • 24. 把一支铅笔斜插入装水的杯中,铅笔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如图(甲)所示,这是光的现象;把一支铅笔紧贴在装满水的玻璃瓶的一侧,如图(乙)所示,透过玻璃瓶看到的那支笔是。(选填“放大的虚像”、“缩小的实像”、“等大的实像”)

  • 25. 如图是小科判断泡沫球带电情况的流程

    ;②.

  • 26. 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电路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

    1. (1) 图中“A”是,“B”是
    2. (2) 手机在通话时,它相当于一个(选填“电源”“用电器”或“电路”)。
    3. (3) 用充电宝对手机充电时,充电宝内部单节锂电芯的输出电压为3~5V。如果电芯串联,则输出电压成倍增加;如果电芯并联,则输出电压不变。在保障输出电压3~5V不变时,为了增加充电宝储电能量,通常将多节锂电芯连接在一起,则其连接方式是_ 。
  • 27. 如图所示是一种定时课间音乐播放装置的原理图。“播放器”是有电流通过时会播放音乐的装置;“定时开关”是到达设定时间,自动断开的开关。闭合开关S,当“定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指示灯(填“会”或“不会”)亮,播放器(填“会”或“不会”)播放音乐;当到达设定时间“播放器”播放音乐时,指示灯(填“会”或“不会”)亮。

  • 28. 小科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时(图中电流表、电压表未画出)发现小灯泡突然不亮了,为寻找原因,他进行了如下操作,并画出思维导图,请将小明的分析过程补充完整。

  • 29.             
    1. (1)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已知入射光线AO,请画出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


    2. (2)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①闭合电键S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变暗;⑤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0分)
  • 30.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说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 31. 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 (1) 他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光滑/粗糙)。
    2. (2) 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看到/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存在/不存在);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上部/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不在)同一平面。
    3. (3)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 3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 (1) 为了位置,实验时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2. (2) 实验时,将蜡烛1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2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1的像重合,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处观察(选填“A”、“B”、“C”或“D”),蜡烛2的位置即是的位置。
    3. (3) 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选填“蜡烛1”或“蜡烛2”),并在图中的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或“D”)。

  • 3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 (2) 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厘米刻度处。
    3. (3) 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以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 (4) 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 34. 某中学的小科同学在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1的电路: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按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在端(选填“左”或者“右”),以保护电路;
    3. (3) 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V,电流表的读数是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Ω;
    4. (4) 小科同学测量完毕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你认为他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提出什么建议呢? 。
四、解答题(6分+5分+7分,共18分)
  • 35. 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路中,R1两端的电压为8V,R2两端电压为4V,R1+R2=60Ω 求:
    1. (1) 电路的总电压;
    2. (2) 电路中的电流;
    3. (3) 电阻R1和R2的阻值。
  • 36. 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甲、乙两人使用装有上述软件的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为s=80m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0.69s,t=0.21s。试完成下列问题:

    1. (1)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m,则声音在0.001s内的传播距离为多少m?
    2. (2) 甲、乙两人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m/s?(结果保留1位小数)
  • 37. 如题图所示,已知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30Ω,闭合开关时整个电路正常工作,两电流表的指针都在同一位置,示数如题图所示.(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求:

    1. (1) 电源电压U是多少?
    2. (2) 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是多少?
    3. (3) 现用一个未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x替换电阻R1或R2 , 替换后只有一个电流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请判断Rx替换的是电阻R1或R2
    4. (4) 此时替换后电流表示数减少了0.3A,求未知电阻Rx的阻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