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07 浏览次数:9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0·东营) 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 北京人会使用火 B . 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 . 半坡人种植粟 D . 华夏族形成
  • 2. (2021·德庆模拟)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 . 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 . 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 . 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 . 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 3.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 . 兼爱非攻,选用贤能 C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 . 主张改革,以法治国
  • 4. (2020·襄阳) 秦朝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度是(    )
    A . 分封制 B . 中央集权制 C . 行省制 D . 科举制
  • 5. (2018·莱芜)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北方统一 B . 民族融合 C . 中外交流 D . 文化昌盛
  • 6. (2020·张家界) 下列历史事件与广受热议的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相关的是(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光武中兴” D . “开元盛世”
  • 7.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杜牧
  • 8. 下列四件历史故事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①收复建康             ②取得郾城大捷

    ③“冻光不拆屋,饿死不摅掠”    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 . 卫青北击匈奴 B . 岳飞抗金 C . 文天祥抗元 D . 戚继光抗倭
  • 9. 如图是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路线图。这两次远洋航行的共同点(    )

    ①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  ②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

    ③都具有开拓冒险精神  ④推动了殖民扩张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0. (2020·濠江模拟)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呈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 皇帝的辛劳 B . 仪式的完善 C . 地方的无权 D . 君权的强化
  • 11. (2018·南京)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武昌起义 D . 北伐战争
  • 12. (2020·巴中) 如图是小明同学对某主题的归纳,空白处内容应为(    )

    A . 中国人民的抗争 B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 .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 13. 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爱国运动 B . 一二九运动 C . 国民革命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4. (2020八下·齐齐哈尔期末)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 农村停产革命 D . 农村实行“大包干”
  • 15. (2020·襄阳)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根本方针是(    )
    A . 中国梦 B . “一国两制” C . 五大发展理念 D . 西部大开发
  • 16. (2021·河南模拟) 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 . 核能利用 B . 走向太空 C . 大国外交 D . 军队改革
  • 17. 有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    )
    A . 欧洲封建等级制度 B . 亚洲封建等级制度 C . 印度种姓制度 D . 日本大化改新
  • 18. “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 . 老子、庄子 B . 但丁、达·芬奇 C . 伏尔泰、卢梭 D . 胡适、鲁迅
  • 19. 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20·雅安) 甘地出生于英国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长在一个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家庭,主张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战胜暴力。为此倡导了(    )
    A .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华夫脱运动 D . 纳米比亚独立运动
  • 21. 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的事件是(    )
    A . 大化改新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农奴制改革 D . 明治维新
  • 22. 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

    A . 推行“以工代赈” B . 创立养老金制度 C . 颁布《紧急银行法令》 D . 颁布《农业调整法》
  • 23.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其开始的标志是(    )
    A . 马歇尔计划 B . 北约的建立 C . 华约的建立 D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24. 阅读下边“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导致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的直接原因是(    )

    A . 国际联盟的成立 B .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 .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 . 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 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
    A . 原子时代 B . 蒸汽时代 C . 电气时代 D . 信息时代
二、综合题
  • 2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者见到了党的一大纲领和决议。纲领第一条明确提出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了……之所以这个党才能不断壮大,是因为这些人始终心怀为人民、为民族要奉献一切、牺牲一切这样一个宗旨。

    ——摘自《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小小红船开启中国共产党跨世纪航程》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选编自《学习强国》

    材料三: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决定,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①、②、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是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开路。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奋斗前行,如今的深圳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央视网《深圳: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春天里的故事再启新篇》

    材料四:改革升放之后,我们党曾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我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 (1) 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哪次会议诞生的?根据材料总结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2. (2) 写出材料中的“两次会议”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20世纪70年代确立的“新的领导核心”是谁?
    3. (3) 结合所学知识把①、②填写完整。根据材料指出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4. (4) 阅读材料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 27. 法律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石柱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一部法典。它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把奴隶看做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围,因而不予保护。如: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衆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等。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摘编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走向。……从此,宪法精神被作为中国政治的最高精神和原则,成为近代政治制度的保障。以后的中国历史,尽管宪法的命运多舛,但宪法的精神一直维持不辍。

    ——刘庆楚《民族复兴史上的三大历史“飞跃”》

    材料四:

    材料五: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都具有重大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

    1. (1) 材料一所叙述的是哪一部法典?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法典在欧洲的推行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认为,近代政治制度的保障是什么?材料中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政治走向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1文献在建国初期的作用。上图2文献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它是在哪一会议上制定?
    5. (5) 材料五中的“民法典”是我国2020年5月22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对古今中外法津的探究,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 28.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榜样,更需要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二: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材料三:在苏联,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18年的改革,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勃列日涅夫也曾谈到,许多地方“向居民供应食品的困难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经济、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据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整编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模式长期桎梏下,国家发展受阻。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挫折。

    ——摘编于部编版《世界历史》九下

    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摘编于那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通过哪个措施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4. (4)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我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这里的“走自己的道路”指什么?通过对中苏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成一败,谈谈你的认识。
  • 29.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中重要的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王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王义的策略》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美国援华贷款5亿美元,并与国民政府签订了8.7亿美元的中美租借协定。1941年8月,美国将陈纳德创立的美国义勇航空队(飞虎队)正式编入正规军,参加中国战场的战斗。

    ——有编自《全球视野网》

    材料三:

    下表展示的是20世纪70年代三个年份中美贸易趋向

    年份

    美国对中国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6

    304

    156

    1978

    865

    324

    材料四:病毒无情人有情,面对美国这场严重的新冠疫情,我们国家也伸出援助之手。据《纽约时报》报道称,一架来自上海的飞机飞抵纽约,机上载有80吨医疗物资。这些物资具体包括:1200万手套、13万N95口罩、170万外科手术口罩、5万套防护服以及13万瓶洗手液和3.6万支温度计。

    ——摘编自张平《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援助疫情期间的美国?》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找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我同国际上新老朋友进行了多次通话,出席了多场“云会议”,谈得最多的就是和衷共济、团结抗疫。疫情防控任重道远。世界各国人民要携起手来,风雨同舟,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2021新年贺词

    1. (1) 材料一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一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 (2) 材料二中“共同的敌人”指的是谁?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方式都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中美贸易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
    4. (4) 我国对美国在疫情期间的援助说明了什么?你认为该如何做才能处理好中美两国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