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1-06-10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一下·新蔡月考)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高程分布图,图乙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居民点—方位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 (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
      A . 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B . 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上升而迅速增加 C . 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 . 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2. (2) 与该流域人口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 太阳辐射能 B . 土地利用方式 C . 水能资源 D . 年降水量
    3. (3) 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
      A . 与村级居民点相比乡镇级居民点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 . 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 C . 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 . 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方向是正北
  • 2. 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四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
      A . ①国 B . ②国 C . ③国 D . ④国
    2. (2) 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   )
      A . 1992年 B . 2000年 C . 2021年 D . 2050年
    3. (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国的劳动力充足 B . ②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C . ④国城市化水平低于①国 D . ②③两国均为发达国家
  • 3. 下图示意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含预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A . 1980年 B . 2000年 C . 2015年 D . 2025年
    2.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速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B .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C . 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 .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3. (3) 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
      A . 老龄人口减少 B .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 . 少儿比重上升 D . 人口总数减少
  • 4. (2021高三上·吉安期末) 我国流动人口由2000年的1.21亿人增长到2010年的2.21亿人。下图为我国2000年和2010年流动人口年龄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2000年流动人口相比,2010年(   )
      A . 5-15岁流动人口数量减少 B . 20-35岁流动人口比重较高 C . 40-60岁流动人口比重低 D . 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数量较多
    2. (2) 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
      A . 流动人口的变化会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 B . 流动人口中年老者不断替代年轻者 C . 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总体呈年老型 D . 60岁及以上人口流动主要是为了谋求生计
  • 5.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也存在着弱回流现象,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极为重要。基于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问卷调查资料,研究者对199份回流劳动力有效样本进行了职业转换分析。对比分析回流劳动力在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最后一份工作,发现其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下表为本次问表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1代表农业,2代表制造加工业,3代表建筑业,4代表交通运输仓储业,5代表批发零售业,6代表住宿餐饮业,7代表社会服务业,8代表其他。

    1. (1) 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农村劳动力弱回流态势慢慢显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 乡村环境改善 B . 城市规划需要 C . 产业结构调整 D . 家乡文化认同
    2. (2) 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人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 . 农业 B . 制造加工业 C . 批发零售业 D . 社会服务业
    3. (3) 部分回流劳动力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类型独特 B . 农业门槛较低 C . 农业人口减少 D . 农业效益提升
  • 6. (2018高一下·灌南月考)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某岛国2014年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1. (1) 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 . Z>Y>X B . X>Y>Z C . Y>Z>X D . Z>X>Y
  • 7. (2021·渭滨模拟)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住房平均成本与地铁内通勤时间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研究表明,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小于45分钟,居民在搬迁时会倾向于延长通勤时间,进而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或者居住环境;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大于45分钟,居民搬迁时会将缩短通勤时间作为目标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通勤时间最短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 . 住宅区 B . 工业区 C . 金融区 D . 仓储区
    2. (2) 与公交车相比,地铁的突出优势是(   )
      A . 站点较多 B . 价格便宜 C . 发车频次高 D . 运行速度快
    3. (3) 据图推断,通勤时间小于45分钟的地区(   )
      A . 与城市中心的距离约为33千米 B . 住房成本大于6万元/平方米 C . 道路出现交通拥堵状况的概率小 D . 居民大多属于较低收入人群
  • 8.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2015-2030年空间布局规划。近年来,随着高铁站建立,该城市实施跨江发展,修建了多条跨江隧道,未来将重点发展河流南岸的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近年来,促进河流南部和北部地区经济广泛合作的主导因素是(   )
      A . 资金 B . 交通 C . 劳动力 D . 市场
    2. (2)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商业综合体中,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是(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 9. (2021·徐州模拟)     2020年济南市GDP跨入“万亿元俱乐部”行列,达1.014万亿元,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率超过75%.图为“1970年以来济南市主城区面积、人口、经济年均变化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1970年以来,济南市主城区(   )
      A . 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慢 B . 人口数量增长停滞 C . 用地增速总体快于人口 D . 用地面积波动上升
    2.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主要表现为(   )
      A . 二三产业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 B . 城市人口越多,经济总量越大 C . 经济水平越高,城市化的速度越快 D . 城市面积越大,经济增速越快
  • 10. (2019高二上·玉田期中) 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绿洲城镇与珠三角城市城镇相比(   )
      A . 环境承载力大 B . 社会文化差异小 C . 经济基础薄弱 D . 交通通达度较高
    2. (2) 制约绿洲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 交通 B . 风沙 C . 矿产 D . 水源
    3. (3) 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
      A . 荒漠化盐渍化治理 B . 水力设施的建设 C . 人工植被的培养 D . 光照资源的开发
  • 11. (2020·濮阳模拟) 2019年4月18日的某地新闻标题:“上海一个包,东北一套房”。此新闻内容说的是东北某城市144平方米的房子仅售1.5万元,这反映了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城市收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城市中城市收缩现象最明显的可能是(   )
      A . 重庆 B . 吉林 C . 鹤岗 D . 沈阳
    2. (2) 该城市应对城市收缩现象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 改善城市环境 B . 调整产业结构 C . 放宽户籍政策 D . 加强治安管理
  • 12.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1) 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  )
      A . 内蒙蒙古包 B . 陕西窑洞 C . 傣族竹楼 D . 客家族土楼
    2. (2) 土掌房反应的气候特点(  )
      A . 湿冷 B . 湿热 C . 干旱少雨 D . 干热
二、综合题
  •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2016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称,最近6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4180万,其中约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40%分布在二线城市。

    1. (1) 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2. (2) 为应对人口大量涌入的不利影响,试为这些城市提出可行的合理措施。
  • 14.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城镇化率从不足8%增至2016年的61.18%.1981年,该省有地级、县级市共9个、建制镇110个。下图示意2018年山东省不同规模的城镇数量(单位:个),并中,地级、县级市共44个。

    1. (1) 归纳山东省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 (2) 山东省2018年末常住人口为10047.24万人,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将有百万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山东省受大学教育人口比例仅为8.69%,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感人口的22.29%.

      分析山东省人口特点对进一步城镇化的不利影响。

  • 1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稞由野生普通大麦培育而成,目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青稞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而由青稞制作的糌粑、青稞酒等是藏族人民的传统食品,也是招待外宾的重要食物。青稞播种前需要合理整地,整地时要深耕、适时灌水、施以底肥。西藏日喀则市素有”世界青稞之乡”美誉,青稞产量占全区45%以上。当地利用青稞深加工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提高了青稞的附加值,让种植户得到了实惠。

    1. (1) 推测青稞的生长习性。
    2. (2) 青稞播种前的合理整地可大大提高产量,试分析其原因。
    3. (3) 日喀则市将青稞深加工产业作为精准扶贫项目,试简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