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1年小升初语文现代文专题复习试卷(小说)

更新时间:2021-06-21 浏览次数:200 类型:二轮复习
一、<b>小升初语文现代文专题复习——小说</b>
  •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群光头男孩

        在印第安纳州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布莱恩的少年不幸得了脑瘤,他在接受化学治疗。治疗的结果是他漂亮的金发全部掉了。

        布莱恩难过极了,他整天躲在家里,连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见。大家都很着急。

        一天,同班的一个男孩对自己的妈妈说:“我想把头发全剃光,这样,        。”妈妈赞同地点点头,拿出剃刀,帮儿子把一头柔软的金发全剃了。

        这一天,学校里有了一个光头男孩,第二天,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第三天,学校里出现了一群光头男孩。第四天清早,这一群光头男孩来到布莱恩家门口,他们大声叫着布莱恩的名字。布莱恩透过窗户看到这情景,激动地跑出屋子。这一群光头男孩相拥在一起,每个人都笑得那么欢快。

    1. (1) 联系上下文,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把这个男孩的话补充完整。
    2. (2) 短文第4自然段中的“这情景”指的是(    )
      A . 学校里有了一个光头男孩。 B . 布莱恩因为得了脑瘤,治疗的结果是他漂亮的金发全部掉了。 C . 一群光头男孩在布莱恩家门口大声叫着布莱恩的名字。
    3. (3) 在文中找到表现布莱恩心情变化的句子,。他先是,后来又起来。
    4. (4) 短文表现了布莱恩班上的那群男孩(    )的品质。
      A . 善解人意 B . 勇敢坚强 C . 疾恶如仇 D . 没有主见
    5. (5)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 2. 课外阅读。

    三个朋友

        有三个朋友,他们从小就在一块儿,挺要好的,长大以后,他们各自到外地去工作了。其中有一个朋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生活碰到了困难,他迫切地需要一件棉衣。那两个朋友知道了,一个尽快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旧棉袄寄去,免得那个朋友挨冻;另外一个不舍得将自己的棉袄寄给他,只寄去一封信,说了一堆好听的话,还撒谎说:“我只有一件棉袄,自己要穿,等以后再想办法吧!”

        后来,这个需要棉衣的朋友生活变好了,什么都不缺了。他请那两个朋友到家里做客。当时没有送棉袄的朋友,这回带来一件崭新的狐皮袄。那个原来需要棉袄的朋友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现在什么也不缺。我当时就有一件比狐皮袄更宝贵的棉袄。”说完,他拿出了那件旧棉袄,给这个朋友看。

    1. (1) 状状默读短文时,圈出了不懂的词语“迫切”,请你联系上下文,告诉状状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2. (2) 当一个朋友迫切需要一件棉衣时,他的两个朋友知道后,一个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另一个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
    3. (3) “我当时就有一件比狐皮袄更宝贵的棉袄”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个问题再读短文,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
      A . 朋友寄来的棉袄质量好,非常贵重。 B . 朋友寄来的棉袄代表了“我”和他之间珍贵的友情。 C . 朋友寄来的棉袄材质比狐皮袄更好。 D . “我”不喜欢狐皮袄。
    4. (4) 当朋友寄来旧棉袄时,那位需要棉袄的朋友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此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5. (5) 在你的心中,朋友是什么?
  • 3. 阅读短文。

    只是闹着玩

        ①小豆豆和洛基的感情很好,常常闹着玩。可洛基毕竟是条小狗,有一次玩着玩着就“动真格”了。它真的咬了下去,小豆豆疼得一声惊叫。听到叫声,爸爸妈妈飞跑过来,只见小豆豆衣服上全是血。洛基知道闯了大祸,(恐惧  不安)______地看着小豆豆。

        ②这时候小豆豆脑袋里只有一件事:“如果爸爸妈妈把洛基丢掉,那可怎么办?”小豆豆觉得,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她紧挨洛基蹲着,一边用手按住耳朵,一边大声说:“不怪洛基!不怪洛基!”爸爸妈妈想要把她的手拿开,但是小豆豆不松开手,喊着:“一点儿也不疼!不要对洛基发火,不要发火!”

        ③小豆豆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担心洛基。

        ④血一直在汨汨地流。爸爸妈妈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答应“不怪洛基”,小豆豆这才松开手。妈妈看到耸拉下来的耳朵,惊叫起来。幸好治疗及时,爸妈这才放心下来,可小豆豆还是非常担心,爸爸妈妈真的会“不怪洛基”?

        ⑤小豆豆回到家,着急要告诉洛基“没事啦!谁也没有生气”,却不见洛基的身影!她哭了起来。在医生那里,她拼命忍着没有哭出来,她怕自己一哭,洛基就会受到责备。但现在,她却止不住泪水了。一边哭着,一边呼唤:“洛基!洛基!你在哪儿?”

        ⑥这样叫了几遍,小豆豆沾满泪水的脸上突然出现了笑容。原来洛基从沙发后面走到小豆豆跟前,轻轻舔着绷带缝中露出的那只完好的耳朵。

        ⑦夏末的月亮,升起在院子的上方,(温柔  轻柔)______地看着这对更加亲近的好朋友。

    1. (1) 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选出适当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 (2) 在③④自然段中,小豆豆分别担心()()。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A.爸爸妈妈不遵守诺言    B.爸爸妈妈会斥责洛基

    3. (3)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小豆豆的连续动作有:,从这些动作中我体会到了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衬托出小豆豆和洛基感情更加亲近。
  •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人有了能耐,脾气也怪了。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答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 (1) 你认为“苏七块”是一个(   )
      A . 苏七块是一个只认钱不认人的势利小人。 B . 苏七块是一个医术精湛、心地善良而又倔强的人。 C . 苏七块是一个讲朋友义气的人。
    2. (2) 文章第三段“格色”一词的含义是,小说介绍苏七块“格色的规矩”的作用是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苏七块的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精明能干。 B . 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 C . 华大夫钦佩苏大夫,是因为苏大夫立下看病必先七块银元的规矩。
    4. (4) 说说你对华大夫“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这句话的理解。
  • 5. 类文阅读

    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白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往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话说当时武松踏住蒋门神在地下,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依我三件事,便罢!”蒋门神便道:“好汉但说。蒋忠都依。”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蒋门神听了,要挣扎性命,连声应道:“依得!依得!蒋忠都依!”

    1. (1) 从上文看武松痛打蒋门神的原因是;蒋门神是个的人。
    2. (2) 第三段中蒋门神连说五六个“依得”,表明:
    3. (3) 第二段中“踅”应读,根据上下文其词意是
    4. (4) 武松战胜蒋门神的原因是:
    5. (5) 第二段画线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其内容与上文丝丝入扣,从而突出
  • 6.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嘎子和老钟叔

        ①老钟叔是地区队的侦察排长,名叫钟亮。他多年从事侦察工作,多次出色完成侦察任务。因为生病,老奶奶将他隐蔽在偏僻的韩家祠堂里。韩家败落,已十多年不住人了,满院子尽是野草藤蒿,荒得像座古庙。又因为这地方的大门终年给一把铃铛大锁倒锁着,不论是敌人,还是一般群众,都没有对这儿生过疑心。一年多中,很多同志秘密在这里养伤,从不曾出过岔子。

        ②这老钟叔虽然三十多岁了,身上又有病,可嘎子缠着他时,他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唱小曲、破谜语、编快板、说笑话儿,给小嘎子讲英雄故事……转眼就和嘎子成了撕不开扯不断的朋友了。

        ③现在,小嘎子揣好给老钟叔的食物,打北屋出来,兴奋地直奔东墙根去。在那里,一排儿戳着十几个苇个子,好像贴墙立着的一扇大屏风。他若无其事地走上前去,假装转圈玩,回身看看四下无人,便把第三个苇个子轻轻挪开,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进去了。然后又回身把苇个子原封摆好,猫着腰,在那苇与墙之间的小夹道中往前摸,又钻过一个窟窿,几经辗转才轻悄悄地来到南屋,推开那块独扇的小门儿。

        ④小门推开了,屋子里一片昏黑,老钟叔坐在烂草上,“凿壁偷光”似的就着一道亮儿在弄一件什么东西。小嘎子近前一看,惊喜得跳起来。原来老钟叔削成了一把木头手枪。啊,削得多么精巧呀!

        ⑤小嘎子咂着小嘴儿,像眼珠子一样捧在手里:“哎呀呀,叫我可怎么谢你吧?”

        ⑥“你当这是给你的吗?”老钟叔故意慢吞吞地逗他说。

        ⑦“不给我给谁?”嘎子疑惑了。

        ⑧“给呀——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小英雄!”

        ⑨“他是谁?他在哪儿?”

        ⑩“你猜。”

        ⑪小嘎子两个眼珠子骨碌一转,叫一声:“猜着啦! ——就是我!”说着,他做个拉栓的姿势,闭上左眼,朝着坯缝儿一瞄,喊道:“狗汉奸!哪厢逃走! ——啪!”

        ⑫“噓——街上都听见了!”老钟叔连忙指指窗外,止住他,可一股柔和的笑纹纹,却从心底涌上脸来。“好,送你就送你吧。可你要当得起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小英雄啊!”

        ⑬“那是当然!”小嘎子把“手枪”往腰里一别,挺起小胸脯,“一二一,一二一!”满屋子开起正步来,刚刚转得两圈,却忽地朝前一扑,搂住老钟叔的脖子满怀期待地问:“老钟叔,我想跟你当个侦察员去,要我不?”

        ⑭老钟叔把大手扣在他头顶上,笑了笑,一股老侦察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好嘎子,当侦察员要经得住考验和锻炼。不光得勇敢,还得遇事沉着!”

        ⑮“啊!那怎么就能沉着了呢?”

        ⑯“一句话,得有革命到底的铁心一颗!”老钟叔挺直了腰板说,“你要真想干我们这一行,我就再讲个英雄的故事给你听。”

        ⑰小嘎子被老钟叔感染了,他拿定了主意,要做一个保家卫国的战士,激动得连忙收起“手枪”,一屈腿跪坐在老钟叔的对面,凝起神来细听。

    (节选自徐光耀《小兵张嘎》,有删改)

    1. (1) 边读短文边思考,照样子,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概括主要内容

      老钟叔的特点

      第①②段

      特点1:侦察经验丰富

      特点2:

      特点3:

      第③~⑰段

      特点1:

      特点2:

      特点3:

    2. (2) 将对第①段中“从不曾出过岔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 韩家祠堂的居住环境好,适宜生病养伤的同志好好休息。 B . 韩家祠堂位置偏僻,大门终年给一把大锁倒锁着,不住人。 C . 韩家祠堂满院子尽是野草藤蒿,而且院子中岔路较多。
    3. (3) 把短文中描写嘎子情感变化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兴奋——()——()——()——激动

    4. (4) 阅读这篇短文后,老师和同学们针对嘎子的形象进行了交流。老师说:“我们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住主要情节,抓住具体的细节描写,可以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嘎子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下面轮到你发言了,你会怎样与大家交流呢?请写一段发言。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曹操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路过麦田。曹操发布命令说:“现在正是麦子成熟时节,大小官兵不得践踏麦田,有违令者斩首!”所有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小心地扶着麦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还有的人望着官军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谢。

        曹操骑马正在赶路,忽然,田中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窜入田中,踏坏了一大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自己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兵士呢?”他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于是,曹操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于是三军将士都很害怕,没有人敢违反军令了。

    ——改编自《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注释)①割发:剪头发。剪头发在现在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父母给予我们的,不可毁伤,随便割掉不仅是不孝的表现,而且是大逆不道。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1. (1) 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自刎:

      割发代首:

    2. (2) 在下面句子中把描写官兵动作的词画上横线,并说说你读了这个句子后体会到了什么。

      所有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小心地扶着麦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3. (3) 曹操的马踏坏了麦田,其原因是什么?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4. (4) 曹操的马踏坏了麦田,他割发代首,有人说曹操狡猾,也有人说曹操严于律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地说说自己的理由。
  • 8. 课外阅读。

    巴学园的“试胆量”游戏

        ①校长对大家说:“要是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哪位同学愿意当鬼呀?请举手!”于是立刻就有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

        ②……

        ③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走出了校门。又过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轮到了小豆豆她们那个小组。同学们心里都在嘀咕:“虽然老师说过,不到九品佛寺院里鬼是不会出来的,但那鬼可千万不要在半路上出现呀……”

        ④她们哆哆嗦嗦地一步挨一步地走着,好不容易蹭到了能看见哼哈二将的寺院门口。尽管天上有月亮,夜幕下的寺院看上去还是一团漆黑。小豆豆在心里盘算着,那鬼保准在坟地等着呢,还是回去为妙。其他同学呢,稍有风吹草动,她们就“哎呀”一声大喊起来;脚下一踩上什么软绵绵的东西,马上就嚷:“鬼来啦!”到最后,甚至害怕得连手拉手的伙伴也怀疑着“该不是鬼吧”。“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组里不知是谁带着哭声喊道。此刻,小豆豆暗自庆幸:“               

        ⑤回到学校一看,前面的几组也都回来了,大家这才明白,因为害怕,几乎都没有到坟地去。

        ⑥过了一会儿,一个头上缠着白布的男孩被一位老师从门外领进来了,嘴里还“呜呜”地哭着。这个男孩是装鬼的,一直蹲在坟地里等着大家,可是等了好半天也没见一个人影,他自己却渐渐地害怕起来,终于哭着从坟地里跑出来。不多会儿,又有一个“鬼”和一个男孩哭着回来了。原来是装鬼的这个男孩看到有人走入坟地,正想跳出去叫一声:“我是鬼!”结果却刚好和跑进来的那个孩子撞了个满怀,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再加上撞得很疼,就“呜呜”地哭着一起跑回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事怪有意思的,同时又因为恐惧心理已一扫而光,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就在这时,用报纸套在头上装鬼的右田同学回来了,口里还在抱怨大家:“太不像话啦!我还一直在等你们!”说完,他便咯吱咯吱地挠起了被蚊子叮得发痒的胳膊和大腿。

        ⑦看到这情景,不知谁说了一句:“鬼还怕蚊子咬呢!”

        ⑧听到这句话,大家哄地笑开了。五年级班主任丸山老师说:“好了,我干脆把剩下的‘鬼’都带回来吧!”

        ⑨丸山老师说着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工夫,就把那些“鬼”全都带回来了,他们有的正惴惴不安地在路灯下东张西望,有的由于害怕已经跑回家去了。

    ⑩从这天夜里以后,巴学园的学生们再也不怕鬼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那鬼自己也吓得胆战心惊呢!

    (选自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有删改)

    1. (1)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心里算计或筹划。(

      ②一下子扫除干净,比喻全部消除或消失。(

    2. (2) 读第④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豆豆会暗自庆幸什么呢?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 (3) “试胆量”游戏的结果怎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觉得采用这样的办法有哪些好处?
    4. (4) 短文的第①自然段“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而第⑥自然段写到了其中的一些人哭着回来的样子。作者运用了的表现手法,突出体现了装鬼的男孩从的心理变化。
    5. (5) 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