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06-28 浏览次数:80 类型:月考试卷
一、<b>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b>
  • 1.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B . 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C . 古埃及文明延续了近3000年 D . 月亮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 2. (2019高一下·济宁月考) 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 .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 3. 《查士丁尼法典》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 .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 .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 . 法律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 .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 4. 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反映了当时(    )
    A . 希腊的医学发达先进 B . 波斯人生活丰富多彩 C . 东西方文明交流发展 D . 希腊人的创造力丰富
  • 5. 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成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欧洲地区的字母文字的源头。这种字母文字是(    )
    A . 埃及字母 B . 腓尼基字母 C . 拉丁字母 D . 阿拉伯字母
  • 6. 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 . 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 . 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 . 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 . 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 7.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8. (2020高一下·潍坊月考) 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征伐中亚,遭遇强大帝国战败,对他的敌人的正确的描述可是(   )
    A . 突厥民族,骁勇善战 B . 信仰耶稣,崇尚法律 C . 信仰真主,政教合一 D . 相信理性,要求民主
  • 9. 下表为古代非洲文明简表。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地区

    表述

    A

    北部非洲

    接近亚欧大陆,文明开化较早

    B

    东部非洲

    桑海帝国政治法律制度完备、文化学术繁荣

    C

    西部非洲

    拥有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

    D

    南部非洲

    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该遗址反映了(    )
    A . 印第安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 B . 阿兹特克人国家发达的城市化水平 C . 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中心 D . 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
  • 11. 下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    )

    A . 通过A航线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 B .  B航线沟通了欧洲和印度的联系 C . 通过C航线绕过好望角到达太平洋 D . 沿着D航线可以实现环球航行
  • 12. 著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中提到: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依上所述,对“新航路开辟”理解正确的是(    )

    ①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商路的阻遏  ②葡萄牙和西班牙充当了急先锋

    ③“传播上帝福音”是精神动力 ④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3. 关于马铃薯的传播,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信息,据此判断他的结论可能是马铃薯(    )

    16世纪中期

    欧洲

    马铃薯传入欧洲,起初被用作饲料和观赏、药用植物

    1770年

    法国

    科学家帕门尔发表科学论文,详细分析马铃薯的营养优势

    1795年

    英国

    泰晤士报刊出食谱,教人蒸煮马铃薯汤,用马铃薯做面包

    1650—1850年

    中国

    人口增长了两倍(明末清初,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

    ①用途广泛,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商品   ②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食物结构

    ③营养价值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主食 ④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18高一下·沭阳期中)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
    A . 以欧洲为中心 B . 以地中海为中心 C . 寻求海外财富 D . 进行殖民战争
  • 15. 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这一历史现象导致(    )
    A .   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 B . 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C .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面临困境
  • 16. 有学者指出:“启蒙时代的知识分子们醉心于牛顿式的世界机器的宏大设计,以至于他们确信,只要遵循牛顿的推理方法,人类就能发现那主导政治、经济、正义、宗教、艺术等的自然规律。”由此推论,牛顿为启蒙运动提供的思想武器是(    )
    A . 理性精神 B . 天赋人权 C . 自由平等 D . 主权在民
  • 17. (2020·新课标Ⅰ)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 .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 .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 .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 18. 孟德斯鸠认为国家应由君主单独一人根据根本法,依靠一些中间的、从属的权力进行统治。伏尔泰认为英国式政府的可取之处在于:下院议员、爵士、君主间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这表明两人均(    )
    A . 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 . 赞成直接的民主制 C . 赞成 “虚君 ”统治 D . 保留封建等级制度
  • 19. 某学生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整理出的关键词如下图所示,由此判断他研究的是(    )

    A . 英国光荣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日本明治维新 D . 德意志的统一
  • 20. (2020高一下·济南开学考) 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都严重匮乏 B . 英国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 C . 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D .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 21. 某校学生在进行复习时,记录下的关键词有“1871”、“铁血政策”、“俾斯麦”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内容是(    )
    A . 日本明治维新 B .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 德意志统一与帝国的建立 D . 美国南北战争
  • 22. 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 . 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B .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C . 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 .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
  • 23.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与力学、数学、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1889年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便是典型。这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 呈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特点 B . 促使城市家庭生活的改进 C . 促进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D . 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 24. 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 .   推动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B .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业的产量 C . 宣告了工业时代的到来 D . 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
  • 25.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劳动群众的苦难,知识界一些先进人物,对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理性社会’的憧憬破灭了,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理想社会’”。这里的“他们”对新“理想社会”的探索(    )
    A . 为工业革命发生提供了政治前提 B .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C . 满足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 D . 成为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理论来源
  • 26. (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 《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于(    )
    A . 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 B .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 . 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 D . 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 27. (2020高一下·滕州月考)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一百多年来,《国际歌》被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用同样的旋律争相传唱。此歌是为了纪念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该政权是(   )
    A . 七月王朝 B . 巴黎公社 C . 法兰西第一帝国 D . 法兰西第二帝国
  • 28. 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个体系(    )

    ①促进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④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9. 下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工业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

    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

    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化大

    生产程度提高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30. “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纽带。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    )
    A . 古埃及人 B . 古巴比伦人 C . 阿拉伯人 D . 意大利人
  • 31. 后世史书中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但一直有学者存在质疑。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    )
    A . 发现《汉谟拉比法典》 B . 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 C . 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 D . 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
  • 32. 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
    A . 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 . 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 C . 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 . 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 33. (2020高一下·宁河月考) 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 )
    A . 君士坦丁堡 B . 罗马城 C . 耶路撒冷 D . 腓尼基
  • 34. “从来没有不事火的婆罗门,没有婆罗门不祭祀布施好善,在阿逾陀这一座城市里面,从没有因通婚而种姓混乱。”(选自《罗摩衍那》)以上内容可作为原始史料来(    )
    A . 了解古埃及的文学创作 B . 考察古印度的社会制度 C . 知道古巴比伦的阶级关系 D . 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生活
  • 35. 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遭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亚洲觉醒”主要是指(    )
    A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B . 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C . 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 . 亚洲国家意识到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二、<b >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b>
  •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程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 (2) 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
  •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5年以前约30年期间,发生了两次“革命”。一次与法国有关,主要是政治性的,涉及政府组织、公共权力和权威、公共财政、税收、行政机关、法律、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各阶级的法律地位等。另一次“革命”则带有更多的比喻含义,主要是经济性的,涉及财富生产、制造技术、自然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展、资本的形成,以及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等。后者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发生,是由于英国社会具有某些政治特点,由于英国依赖早期商业和航海上的成就,也由于英国式生活鼓励个人冒险和革新精神。

    ——据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上)》改编

    材料二

    社会主义者致力于减轻由资本主义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他们认为在工业巨头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财富差异。因此痛心于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声讨允许劳动剥削存在的制度。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发展了启蒙思想对于平等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政治、法律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期待在未来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持有这个基本观点,然而他们对于什么才是建立并巩固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佳道路却各持己见。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一次与法国有关”“革命”的名称。并结合所学,概括“另一次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经济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提炼早期工业化时期社会主义者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者对于“建立并巩固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佳道路却各持己见”的表现。
  • 38. 十九世纪中期的世界

    1. (1) 将与上图中对应国家代号(字母)填入相应位置。

      题号

      国家

      言论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人的表决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能依靠铁和血。”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2. (2)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五国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