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质量评估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14 浏览次数:96 类型:期末考试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 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笑一笑,十年少”说明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健康长寿 B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C .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是因为牛奶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等营养 D . “是药三分毒”说明药物既能治病,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2. 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天体,根据它们的体积大小和质量大小,从大到小可以排列为( )
    A . 星系 星团 恒星 行星 B . 星团 星系 恒星 行星 C . 行星 恒星 星团 星系 D . 星团 星系 行星 恒星
  • 3. 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化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 B .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地理环境 C . 古老地层中的化石结构一般比较简单 D . 化石就是地层中的生物尸体或遗体
  • 4. 地球的发展历史可以分成若干个代,新生代占优势的陆地动物和植物分别是( )
    A . 三叶虫和藻类植物 B . 昆虫和蕨类植物 C . 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D .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 5. 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成功登陆月球开展探测工作。下列能源中,不可能作为“玉兔号”在月球上的工作能源的是( )
    A . 太阳能 B . 核能 C . 电能 D . 汽油
  • 6. 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g铁粉和4.0g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g 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 CuSO4 Cu B . “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 C . 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 . 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 7.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了有机小分子可生成无机小分子 B . 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 .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D . 达尔文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生物进化
  • 8.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是( )

    ①燃料燃烧  ②光合作用

    ③动植物呼吸  ④微生物分解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9. 根据生物的进化,下列物种动物的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 . A→B→C→D→E B . B→A→D→C→E C . B→C→A→D→E D . A→D→B→C→E
  • 10.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有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这是摘自诗歌《化石吟》的片段,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 . “最早的鸟儿”比“最早的鱼儿”先出现 C . 两栖类是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 D . 根据“最早的鸟儿”的特征,说明鸟类可能由爬行类进化而来
  • 11.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 . 滚摆实验 B . 米勒实验 C . 研究宇宙膨胀实验 D . 研究地球形状实验
  • 12. 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骨骼肌受到刺激后都能收缩 B . 在体内,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 . 骨骼肌的两端分别固着在同一骨上 D . 一块骨骼肌至少跨过一个关节
  • 13. 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 .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 .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C . 水稻虫害严重 D . 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 14. (2021九下·柯桥月考) 某固体由Ba2、Cu2、Na、Cl 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 Na B . Cu2 C . Cl D . Na、Ba2、Cl
  • 15. 某农田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调查,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NH4)2SO4 , 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
    A . (NH4)2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B . 土壤酸化板结可能是长期施用(NH4)2SO4的结果 C . 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的同时加入熟石灰 D . 草木灰(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溶液可能呈碱性
  • 16. 如图为部分遗传概念的关系图,图中A、B、C分别是( )

    A . 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 B . 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 . 细胞核、染色体、基因 D . 染色体、基因、细胞核
  • 17. 近年,山东省部分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以下事实中,与该病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无关的是( )
    A . 病原体为多种肠道病毒 B . 可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等传播 C . 儿童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弱 D . 大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即可恢复健康
  • 18. 下列物质中能满足如图中的变化要求的甲物质是( )

    A . Cu B . Al2O3 C . Mg D . CuO
  • 19. 将微量蝮蛇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先注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原 B . 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C . 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此血清进行预防 D . 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蛇毒产生免疫作用
  • 20.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CuO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已知实验中CuO样品的质量为15g,样品中CuO反应完全,杂质不参与反应,U形管中干燥剂足量且吸收完全,该小组经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后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①B装置的质量/g

    45.5

    43.9

    ②C装置的质量/g

    100.5

    103.2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H2 B . 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C . 完全反应后B中减少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D . 选用第①组数据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 21. 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

    1. (1) 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填化学式)。
    2. (2) 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反应(选填“氧化”或“还原”)。
    3. (3) 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气的温度低于,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
  • 22.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肥胖儿逐年增多,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等错误的营养观念,是导致学生营养状况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图显示,不同人群中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是不同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所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易患夜盲症。
    2. (2) 我们每天都吃较大比例的粮谷类食品,因为粮谷类食品中的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最终被消化成才能被吸收。
    3. (3) 小明每天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到医院看医生,医生并未为他开药,而是建议他多吃食物。
  • 23.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黄河源头的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甲、乙两图。其中图甲表示一个黄鼠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乙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
    2. (2) 图甲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的生存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3. (3) 适宜的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乙的b点和c点之间,原因是
    4. (4) 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乙中c点以上,会造成的后果是
    5. (5) 请举两项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 24. 小明参观生态农庄后,对科学在生态农业方面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以下是他的总结。
    1. (1) 农作物生长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常用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有些酸性土壤需要改良,通常给土壤施用(填字母),既能改良酸性土壤又能给土壤施肥。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磷酸钙

      D.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

    2. (2) 农民常在塑料大棚的上方悬挂一些炭火盆,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促进作用,使农作物增产。
    3. (3) 合理施用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常用的化肥有K2SO4、CO(NH2)2、Ca(H2PO4)2、KNO3等,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KNO3。如将CO(NH2)2与熟石灰研磨,(选填“能”或“不能”)产生氨气。
    4. (4) 生态农庄大量用沼气作能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沼气燃烧产生的光和热可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 25. 如图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电解槽的作用是电解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夜晚,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途径为____(填字母)。
      A . 太阳能→电能→热能 B . 化学能→电能→热能 C . 太阳能→化学能→电能→热能 D . 电能→化学能→电能→热能
    3. (3) 太阳能燃料电池中可循环使用的原料是
    4. (4) 与单一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太阳能燃料电池的优点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 26.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取一定量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请根据题目回答:

    1. (1) 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丙中的现象是
    2. (2) 要得出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需要准确称取的数据是
    3. (3) 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填字母)。
      A .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 .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 .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 . 氧化铜没有完全被还原
  • 27. 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生物的影响,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破碎的5号电池,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③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1条生长时间和身体状况等一致的金鱼,定时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表:

    组别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2. (2) 老师认为该同学的设计中,步骤⑤放入1条金鱼,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太大。那么,你认为各鱼缸应该分别放入条金鱼较合理。
    3. (3) 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
    4. (4) 如果要让实验更加严谨,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5. (5) 如果需要对照组,在实验中该如何设置?
  • 28. 媒体上有一些所谓的“科学”报道,常用个例或看似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作为依据,具有很大迷惑性。科学的态度则必须分析其证据是否可靠?因果关系是否符合逻辑?而不是轻易地接受和传播。如为了获取新药疗效的证据,早期常采用简单的对照实验,即让实验组服用新药,对照组不服,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病人病情好转有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起了作用。

    ⑴为了排除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单盲实验”法,即给实验组病人服用新药,对照组病人服用“安慰剂”(与真药外形相似但无任何作用),但两组实验对象都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新药还是“安慰剂”。

    ⑵“单盲实验”的结果可能还会因研究者对实验结果的预期不同而产生偏差。为了使研究者对两组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更加客观,目前采用更严格的“双盲实验”法,即

    ⑶由于存在病人自愈以及心理因素等影响,最好的做法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该组实验对象应如何处理?

    ⑷有统计显示,每年冰淇淋销量上升的同时,溺水死亡的人数也会增加,据此有人推理得出:吃冰淇淋会带来溺水死亡的风险。对于这样的因果推论,你觉得是否合理?为什么?

四、解答题(29题7分,30题5分,31、32题各10分,33题16分,共48分)
  • 29. 小科的有些同学经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学,到了第三、四节课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他所在学校的校门口外有不少卖烧烤、炸串、冷饮的小摊贩,许多同学喜欢光顾那里。2018年3月21日妈妈带小科去医院看因生病做手术的姑姑,妈妈买了一箱牛奶和一些其他营养品。小科看到牛奶箱子上写的生产日期是2017年11月1日,保质期是60天。请分析回答:
    1. (1) 请判断妈妈给姑姑买的牛奶饮品是否安全,并说明理由:
    2. (2) 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等,蛋白质除了能供能外,还是,所以对姑姑的身体恢复有利。
    3. (3) 在资料中,有的同学不吃早饭就去上学,这些同学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的原因是
    4. (4)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生中,“豆芽型”与“肥胖型”明显增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5. (5) 牛奶中的钙和铁属于类营养物质,可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儿童时期体内缺钙,易患,因此小科也应该多喝牛奶。
    6. (6)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请你对常吃街边小摊食品的同学提一句建议:
  • 30.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15年5月28日电,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通报称,广东出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疑似病例,据美国和沙特研究人员报告,引起该病的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骆驼体内,因此专家建议饲养或屠宰骆驼的人要戴上防护面罩、手套,并穿上防护衣,勤洗手,骆驼奶要加热饮用,骆驼肉也要烹饪熟再吃。

    材料二:2015年6月1日晚,重庆东方轮船公司“东方之星”号在湖北监利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医务人员等各方力量投入救援,全力搜救失踪人员……

    1. (1) 材料一中的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一般由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病菌属于(选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 (2)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材料一中的“饲养或屠宰骆驼的人要戴上防护面罩、手套,并穿上防护衣,勤洗手”等做法属于
    3. (3) 材料二中的医务人员抢救呼吸和心跳骤停的溺水者时,最先应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即人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证的畅通。若某人因外伤出血,血呈鲜红色,喷射状,抢救时应立即用手指压迫伤口的(选填“近”或“远”)心端进行止血。
  • 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利用太阳能为主的太阳能热水器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太阳能-电能双能热水器示意图,A是由一排真空镀膜管组成的集热器,B是储水箱,C是电加热器。

    1. (1) 在阳光直射下,图中水管与A、B中的水将沿(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这是因为;电加热器的作用是
    2. (2) 家庭用太阳能热水器与燃气式热水器的初装费、使用年限见表:

      热水器类型

      初装费

      使用年限

      太阳能

      1500元

      15 年

      燃气式

      700元

      5年

      若你的父母决定选购这两种热水器中的一种,那么你将建议购买哪一种?写出你这样选择的两条理由。

  • 32. 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钾元素。

    某同学取该钾肥(如图甲)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杂质不参加反应)

  • 33. 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 AgCl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g与含有杂质的废铁屑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组别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 (1) 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
    2. (2) 第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 (3) 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 (4) 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