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2021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声学(中等难度2)

更新时间:2021-04-09 浏览次数:13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 .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D .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 2.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蝙蝠

    1 000~120 000 Hz

    海豚

    150~150 000 Hz

    60~65 000 Hz

    大象

    1~20 000 Hz

    A . 蝙蝠 B . 海豚 C . D . 大象
  • 3.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刷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 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 4. 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次声波的是( )
    A . 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 .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 .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 . 预报海啸、台风
  • 5. 如图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一部分曲谱:

    曲谱中的数字反映的是声音三要素中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振幅
  • 6. 如图所示,在一个水槽底部有一个透明密封玻璃罩,其中放有一个音乐闹钟。当闹钟开始闹铃时。往水槽内加水直到浸没玻璃罩,此时( )

    A . 看见闹钟振动,听不到音乐 B . 看见闹钟振动,听到音乐 C . 看不到闹钟振动,听不到音乐 D . 看不到闹钟振动,听到音乐
  • 7.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 “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 D . 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 8. 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 .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 .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 . 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 . 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 9.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 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D . 马路旁多植树种草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 10. 2018年9月30日,《厉害了,我的国国庆献礼》主题快闪在孝感国际广场进行,歌手们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 . 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 . 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 . 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 11. 下面关于这次迎新晚会有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观众能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哪位艺术家在表演,这是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中,其传播速度为3×108 m/s C . 声音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提高了歌声的音色 D . 艺术家们演唱时靠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
  • 12. 扫地机器人工作时会自动躲避障碍物,其避障的工作原理类似蝙蝠,则它对外发射的是(  )

    A . 激光 B . 超声波 C . 次声波 D . 三种都有可能
  • 13.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 . 电视遥控器 B . 眼镜店的镜片清洗机 C . 验钞机 D . 夜视仪
  • 14. 甲、乙两昆虫,甲的翅膀每分钟振动480次,乙的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人凭听觉能感觉到在飞行的昆虫是(  )

    A . B . C . 都感觉不到 D . 都感觉到
  • 15.

    最近巴西工程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所示),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B超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A . 速度太快 B . 响度太小 C . 频率太低 D . 频率太高
二、填空题
  • 16. 如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选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 17. 如图是“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请将表中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过程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

    几次实验中,要使钢尺振动的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延伸

    小雨同学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18. 下列每句话主要涉及的科学知识是:
    1. (1)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
    2. (2) 小张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小张的歌声
    3. (3) 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4. (4)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
    5. (5) 李琳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李琳的说话声
  • 19. 小华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铁质水管,小明在铁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
  • 20. 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21. 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 (1) 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2. (2) 5只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
    3. (3) 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试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
    4. (4) 如图所示,有一长笛,当演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音调,吹奏出美妙的曲子,图中七个小孔中A应为G应为。(填“1、2、3、4、5、6、7”七个音符中的某一个音符)

  • 22.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 23. 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 24. 如图所示是摩托车引擎后面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在处减弱噪声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 25. 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选填“高”或“大”)些。

三、解答题
  • 26. (2017七下·海宁月考) 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单位m/s

    空气(0℃)

    331

    3230

    空气(15℃)

    340

    铜棒

    375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在长为7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问:

    1. (1)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的原因

    2. (2) 从敲击到听到第一个声音用了0.2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速度=路程÷时间)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 27. (2015七下·浙江月考)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会“拐弯”的声音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

    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得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拐弯.

    2. (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102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

    3. (3) 你注意过高速列车通过时的声音吗?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请根据上面的知识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8.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的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逻辑吗?为什么?

  • 29. 李华的家在马路边,人来车往的噪声严重影响了他在家学习,请你想办法来帮助李华减弱干扰他的噪声(至少2个具体办法)。


  • 30. 据报道,1995年,有人为了奖金自愿做超音速飞机的噪声作用试验,飞机从他们头顶掠过,尽管他们双手掩耳,还是全部被噪声击毙,而且死状十分难看.1994年,某国空军的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试验,6个月后,地面农场的10000只鸡遭受噪声致死的有6000只,幸存下来的或脱毛或不下蛋,奶牛也挤不出牛奶。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 31.

    如图所示是摩托车发动机引擎后端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安装消声器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弱噪声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生产中采用其它方法减弱噪声的实例。

  • 32.

    如图所示,说明超声波在生活、医疗和工业等领域各有什么应用,它们分别是利用了声波在传递过程中的哪些特点?


  • 33. 一位女高音正在轻声为一名放声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四、实验探究题
  • 34. (2020七下·桐庐月考) 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0

    1450

    E

    0

    4900

    1. (1) 通过比较(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2) 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声敲打声。
  • 35. (2020七下·吴兴期中)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 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完成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1. (1) 步骤②中小明为了使橡胶球每次撞击玻璃板的力度是一样的,请问他是如何操作的?
    2. (2) 请完善表格中的“▲”处内容:
    3. (3)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4. (4) 小明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论,由此小明想为了更好的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玻璃(单层/双层)。
  • 36. (2020七下·天台月考) 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 (1)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2. (2)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 (3) 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选填“甲”或“乙”)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 (4)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选填字母)法。
      A . 推理 B . 类比 C . 控制变量 D . 转换
  • 37. (2019七下·余杭期中)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
    2. (2) 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8. (2019八下·余姚月考)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⑴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

    ⑵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⑶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被反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