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23 浏览次数:13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树  承/三年五 深情厚/苦心孤 B . 清/黑  案/兵来将    林深路/有观瞻 C . /草   席/耳盗铃 排忧解/能可贵 D . 然/招  叹/问心无    满腹经/羽扇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遗憾    寂寥    消火栓    断章取义    甘之如贻 B . 渺小    伫立    金钢石    形销骨立    因噎废食 C . 陀螺    忌讳    打圆场    铺张扬厉    适得其反 D . 搭档    视查    黄粱梦    众志成诚    以身作则
二、句子默写
  • 3. 古诗文默写
    1.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李清照遭受国难家难时要“”(《渔家傲》)表达的是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春望》)的慨叹。
    3. (3)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我们钦佩武汉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更敬仰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情怀。
三、名著阅读
  • 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性格常同中有异,请结合下面两个章回内容,分析武松和李逵的“同中有异”。

      ①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②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2. (2) 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请结合艾青《太阳》诗歌,具体说说“太阳”在诗中的寓意和表达的情感。
四、基础知识综合
  •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般来讲,医用外科口罩分三层,①  。最外层为防水层,可阻隔飞溅的液体;中间为过滤层,可有效阻隔 0.3~1.0pm的微粒;内层为吸水层,可吸收佩戴者口鼻的水气。能否正确佩戴口罩,成为隔离病毒的关键。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吸水层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戴好之后捏一下鼻子上面的金属条,保证严密隔离。

    1. (1) 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 (2) 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 6. (2020八下·镇平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近日,全国首部战“疫”个人诗集《战疫九歌》公开正式出版发行。这部献给战“疫”一线的生命赞歌,由诗人秋月组合肖明葵、王继秋创作完成,分为家国、情牵、鼓角、共济、颂歌、悼惜、众生、凝思、祈愿共九章,以诗文、视频和音频全媒体形式向读者立体呈现,为战“疫”加油,为人间大爱与真情发声。该诗集有40诗歌,计3万6千多字5千多行,诗句优美灵动,深情感人,是一部向生命致敬的优秀文学作品。

    材料二 漫画(见下图)

    1. (1) 请给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
    2. (2) 上图的漫画作品获得了网民的一致好评,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简要分析其获得好评的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在诗意之外

    ①“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②杜牧《山行》,流传千古。寒山,石径,白云生处,人间烟火,构成清幽静美又不失生气的画卷,最终化为经典的审美意象。但,在诗情之外,其实有更值得关注的话题——白云生处的人家,究竟是怎样生活的。

    ③产生这个想法,源于夏天在贵州的一次采访。正安县,石志村,一个村民散居山上山下的小村落,也是当地脱贫攻坚的前线。抵达石志村是一个阴天的下午。站在山脚下,当地干部对着面前的青山,一一指给我看:远处那几个房子,是我们村;那边半山腰,那一片房子,也是我们村;那边那个山尖尖,露出一点屋顶那个,对对对,也是我们村……我眯起眼睛眺望,厚重的云层遮住了夏日阳光,雾气缠绕在山间。几个灰色红色的屋顶,在绿色山体与乳白色云雾中影影绰绰,恍惚间有几分避世而居的幽远味道。

    ④但我意识到,我不是来游山玩水的。定睛再看,层林之间并不见道路,山上的百姓怎么出门?当地干部笑答:有公路,新修的,树木挡着呢,但是早些年,可是真没有。

    ⑤我们坐车往山上去。果如其言,绕过几道弯,一条新修的硬化路进入眼帘,沿着凌空延伸的电线,蜿蜒向山的深处。当地干部一路介绍:石志村一村之内,海拔落差超千米,以前,交通一直是个大问题。因为不通公路走不了车,物资流通只能靠人力,大物件进不去也出不来。住在高处的几户人家,靠山里的方竹笋等物产为生,论收入其实不算穷,家具家电也不是买不起,但是买了却运不进来。山上有人生病了,多是靠村医走访问诊。而村医出诊, 想把整个村走一遍,要天亮出门天黑归,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爬山。这几年,省里推进硬化路“组组通”,分散居住的村民终于享受到车开到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⑥耳朵里听着,心中便生出点感慨。“白云生处有人家”虽然如诗如画,但对于这些世居山上的群众来说,生活的富足与便捷,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可是在此之前,我虽也在不同的地方眺望过不同的山中人家,却只是在心里感慨过诗情画意,而从未思考过“诗中人”“画中人”的生活,而我们精准扶贫的干部就多了这方面的思考。

    ⑦在精准扶贫的当下,我们的扶贫干部知道要“修旧如旧”,要“看得见乡愁”,更知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面不仅有美好的传统意象,更有事关百姓福祉的发展要义,诗意与现实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统一。譬如石志村的一项重要物产方竹笋,并非种植而是野生,正因为这片幽静青山没有过度开发,使得方竹林得以安宁生息,多年来竹笋才盛产不绝,可以说是山之静美带来的实惠;又譬如,山脚下“稻田养鱼”的生态农业,竟引得常居江湖湿地的鹭鸟频频光顾这片大山,“青山飞鹭”成为让人难忘的生态景致。

    ⑧在石志村崭新的硬化盘山道上,当地干部还说起一件事:之前没有路的时候,许多山上人家多年住在旧居,有时并不是因为盖不起新房,而是因为送建材上山的运费甚至比建材本身的价钱更高。而今,沿着硬化路盘山而上,路边处处可见村民热火朝天盖新房的情景,为这座青山带来了火热的生活气氛。这种火热的气氛让人感动,这其实就是充满时代气息的新诗意。

    (作者:贾飞黄。)

    1. (1) 选文从“我”的视角讲述石志村发生的变化,请简述这样写的好处。
    2. (2) 请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
    3. (3) 文章第⑤段写石志村的交通状况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请具体分析。
    4. (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在诗意之外”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农历

    ①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历法一般被称作“公历”,是发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历法。而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另一套被称为“农历”的历法。公历的元旦是值得庆祝的节日和一个新年的开端,但中国人内心中更加认同的“新年”,则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中国人最重视的端午、中秋等节日,也是按照“农历”的日期确定的。

    ②在公历产生的源头,月的长度也是基于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的,但在其后的演化中, 公历不再寻求每月的长度与月相变化周期相符,而是追寻每年的长度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尽量相等。像公历这样以太阳公转为基准确定的历法,被称为“阳历”。而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 29 天或 30 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 29.53 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各月的十五,人们看到的都是圆月,每个月的初一,人们看到的都是一轮新月。在农历中,每年的基本长度为12个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为了让季节与月份的对应关系保持相对稳定,农历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这种既考虑月相变化、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被称为“阴阳历”有时,人们习惯把农历也称为“阴历”。但严格来讲,农历并不是只考虑月相变化的真正意义上的阴历。

    ③现在使用的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形成。虽然详细内容已经难以考证,基本可以确定在战国初期就已经出现了《黄帝历》《颛项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这六种历法,被合称为古六历。这些历法构造的基本原则相同,均是在与月相变化相关的朔望月的基础上,通过 19 年中设置 7 个闰月的方式调整年的长度。其区别在于岁首位置的不同,也就是一年开始位置的不同。秦国将全国统一后,也将自己使用的《颛项历》作为全国统一的历法进行实施。

    ④汉朝建立之初,各项制度都沿袭了秦朝的做法,《颛项历》继续得以使用。但由于《颛项历》对朔望月的计算不是非常精密,一百多年来累积的误差,使得十五晚上月亮不圆的现象开始出现。公元 104 年,一些负责观星的官员发现,当年十一月中的一天,诸多与历法有关的天文现象将在那一天集中发生,是理想的改历机会。于是,汉武帝下诏书召集天文学家开始改历,形成了《太初历》。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完整统一、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

    ⑤《太初历》已经相当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这部历法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十一月,以正月为岁首,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在这部历法中,还首次明确提出了我们目前仍然在使用的 24 节气。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为基础制定的。在公转轨道上,地球每转过约15度,则会到达一个新的节气,这样一年里就会有 24 个节气。因为地球上季节的更替与太阳公转相联系,所以同一地区在同一节气时的气温、光照、雨水等条件基本固定,从而使节气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此外,《太初历》规定,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将被加入一个闰月。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

    ⑥在《太初历》之后,历法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历法,进一步解决了历法测算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制定《乾象历》的东汉皇室子弟刘洪,就发现了月球的运动并不均匀这一事实。而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制定《大明历》时,把岁差的概念引入到了历法之中,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确定冬至点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由元代郭守敬组织制定的《授时历》中提出365.2425天为一年,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年的周期只差26秒,登上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最高峰。目前我们使用的农历,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测算的,而其基本指导原则来自于明末崇年间编写的《崇祯历书》。

    (作者:李会超)

    1. (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 (2) 依据第②段画线句,并联系全文说说“闰月”是什么意思?“特定的年份”是怎么确立的?
    3. (3) 第⑥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由元代郭守敬组织制定的《授时历》中提出365.2425天为一年,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年的周期只差26秒,登上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最高峰。

七、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 , 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 ,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有删改)

    【注释】①以愚触罪:唐宪宗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愚,指此事。②愚公谷: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刘向《说苑·政理》曾记载此谷名称的由来:“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翁,问曰:‘是为何谷?’对曰:‘愚公之谷。’桓公问其故,曰: ‘以臣名之。’”③龂(yín)龂然:争辩的样子。④混希夷:指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

    1.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处处之  寻向所 B . 渔人甚之  览物之情,得无 C . 大惊  记之而去 D . 酒食  不复
    2.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 (3) 有人说,语段(一)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写人。请做简要分析。
    4. (4) 语段(一)是陶渊明为《桃花源诗》作的序,语段(二)是柳宗元为《八愚诗》作的序,自序往往表明作者的旨趣,请分析两个语段表达主题的方法有何不同。
八、诗歌鉴赏
  • 10. 古诗赏析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
    2. (2) 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九、作文
  • 11. 题目:追梦路上一直有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 12.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瓷器易碎,磕磕碰碰难免出现破损,常让爱瓷之人痛心不已。锔瓷就是将已经破损的瓷器修复好,让曾经破损的瓷器展现出新的美感。锔瓷需要根据瓷器的年代、器型、破损部位等,设计不同样式的锔钉或花钉,对瓷器进行修补、装饰。镶入锔钉或花钉的瓷器复原再生,变成另一种独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展现出一种新的美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