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顺义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3-24 浏览次数:1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6.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嫦娥一号利用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得月球Fe和Ti等元素的含量。铁元素与钛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 (2) 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火箭送入既定轨道。长征三号丙火箭的三级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在点燃条件下两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嫦娥三号着陆地球表面,对可能存在的He-3等进行探测。He-3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4. (4) 嫦娥四号的月球车靠太阳能从月夜中唤醒,已完成25个月昼的探测工作。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能一样属于新能源的是

      A 风能            B 潮汐能          C 化石燃料

    5. (5)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岩石中的长石以钙长石(CaO· Al2O3·2SiO2) 为主,钙长石由种元素组成。
  • 27.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9版》预测,未来30年,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
    2. (2)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未来30年,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
  • 28. 小明网购金鱼时,暖心的商家附赠了一包增氧颗粒(如图),其有效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

    1. (1) 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为过氧化氢和碳酸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向增氧颗粒上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是
  • 29. 自来水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明矾[KAl(SO42·12H2O]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2. (2) 清水池中盛放的清水属于

      A 纯净物        B 单质        C 混合物       D 氧化物

    3. (3) 上述流程中起过滤作用的是
三、简答题
  • 30. 钢铁有工业的骨骼之称。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 依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 (1) 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B实验中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填“向左”“不”或“向右”)偏转。
    3. (3) C实验的目的是
四、科普阅读题
  • 32. 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0-50公里的上空,其作用之一是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在紫外线照射下,氧气和臭氧之间转化关系为3O2 2O3。臭氧(O3)是一种淡蓝色、有刺激气味的氧化性气体,空气中臭氧浓度太高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城市空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由汽车、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大气中进行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而产生。

    研究臭氧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与空气中NO2浓度、气温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氧气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属于变化。
    2. (2) 臭氧与氧气性质的不同点有(写出两点)。
    3. (3) 臭氧的日间(7:00-19:00)变化与气温的关系是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

      B二氧化氮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晴朗的夏天,更有可能形成臭氧污染

      D湿度与臭氧浓度的关系跟气温与臭氧浓度的关系相似

五、流程题
  • 33. 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海水综合利用可获取很多物质,其部分工业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使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2. (2) 反应②有NaCl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上述流程中,与反应②类型相同的反应是
六、计算题
  • 34. 使用氢能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绿色循环。我国科学家研究用BiVO4提高光催化分解水的转化率取得重大进展。用该方法分解18克水,可得到氢气多少克?(请分别依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

七、实验题
  • 35. 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CO2 , 选择的装置是
    3. (3) 能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4. (4) 用AC连接制取O2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6. 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①的目的是
    2. (2) 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3. (3) 该探究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37. 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性质。

    1. (1)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为
    2. (2)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d处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八、科学探究题
  • 38. 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消毒液,实验小组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Ⅰ、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Ⅱ、消毒原理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变性程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变性时变为白色固体。

    Ⅲ、ORP指漂白能力,ORP数值越大,漂白能力越强。

    (进行实验)

    实验1:在鸡蛋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15min现象如下表。

    序号

    1-1

    1-2

    1-3

    1-4

    实验

    操作

    实验现象

    液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无其他现象

    液体中产生大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少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极少量白色固体

    实验2:探究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

    序号

    2-1

    2-2

    实验操作

    取四个烧杯,分别倒入30mL浓度为1:100 的84消毒液,并置于20℃、30℃、40℃、50℃恒温箱加热,测量 ORP 变化

    取烧杯倒入30mL浓度为1:100 的84消毒液,在距烧杯10 cm处进行光照,测量 ORP 变化

    测量数据

    (反思与评价)综合考虑实验2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2-1设计中(填“有”或“无”)光照。实验2-2的中最好将温度控制在
    2. (2) (解释与结论)

      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实验1的目的是
    4. (4) 实验2-1得出的结论是
    5. (5) 由2-2能否得出光照是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之一,请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