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东丽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1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 ①圈层 B . ②圈层 C . ③圈层 D . ④圈层
    2. (2) 有关太阳辐射能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 . 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 .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 D .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 2. 如图为长江三峡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西归”主要依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 植物蒸腾 B . 地表径流 C . 水汽输送 D . 地下径流
    2. (2) 如图能直接体现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 .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矛盾 B . 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 C . 把地球各大圈层联系起来 D .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 3.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 . 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 . 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 (2) 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冰川侵蚀 B . 风力侵蚀 C . 海浪侵蚀 D . 流水侵蚀
  • 4.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表示。世界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蒸发量、降水量、陆地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   )
      A . 35‰ B . 25‰ C . 30‰ D . 40‰
    2. (2)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与下列哪种要素的纬度变化规律相似(   )
      A . 世界年均降水量 B . 海洋表层水温 C . 世界年均蒸发量 D . 年太阳辐射量
    3. (3) 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影响其差异的因素最主要是(   )
      A . 洋流 B . 径流 C . 降水 D . 蒸发
  • 5.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如图a,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 (2) 如图b,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 6. 读下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为城市乙为郊区,①③为水平气流,②④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关系为(   )
      A . 乙>甲>丙>丁 B . 甲>乙>丙>丁 C . 乙>甲>丁>丙 D . 甲>乙>丁>丙
    2. (2) 若该图表示海陆间循环且甲地为海洋,则其中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各环节正确的是(   )
      A . ①是径流 B . ②是降水 C . ③是蒸发 D . ④是水汽输送
    3. (3) 下列几种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7. 在山西某煤矿区,某同学被邀请下矿井参观,在矿灯照耀下,该同学看见夹在岩石地层中的巨厚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树干的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大约是(   )
      A . 古生代 B . 中生代 C . 新生代第三纪 D . 新生代第四纪
    2. (2) 该地质时代最繁盛的动物是(   )
      A . 三叶虫、珊瑚 B . 恐龙 C . 鱼类 D . 哺乳类
    3. (3) 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 温热的草原地区 B .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 半干旱的黄土高原 D . 湿热的森林地区
  • 8. 下图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区Ⅱ分布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 . 水土流失 B . 台风 C . 洪涝 D . 风暴潮
    2. (2) 泥石流是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较少,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3. (3) 干旱与洪涝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种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是(   )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打机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 气候 B . 地形 C . 生物 D . 成土母质
    2. (2) 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
      A . 有机质含量母质 B . 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C . 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 . 土层厚度
  • 10. 2020年6月9日,木星和土星共同谱写“双星伴月”的美丽乐章。木星和土星均属于(   )
    A . 矮行星 B . 地内行星 C . 地外行星 D . 远日行星
  • 11. 近年来,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实现了智能居家放牧,在家中用手机就可以精准获取牛(羊)群的位置。与BDS功能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GPS B . GIS C . RS D . VR
  • 12.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
      A . 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 B . 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 C . 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D . 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2. (2) 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 . 气温变化 B . 降水变化 C . 土壤变化 D . 坡度变化
    3. (3) 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
      A . 气温条件 B . 蒸发条件 C . 降水条件 D . 光照条件
  • 13.   2020年6月1日5时2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岛某地(36.15°N,140.50°E)发生5.1级地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结合右图分析日本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板块的(   )

      ①生长边界②消亡边界③张裂地带④碰撞地带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 (2) 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与地震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 滑坡 B . 洪涝 C . 蝗灾 D . 海啸
    3. (3) 遇到地震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身处平房,应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区②身处户外时,应躲到房屋外墙窗下避震③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④身处街道时,应护住头部,远离高层建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④
二、综合题
  • 14. 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2. (2) 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层(填文字),主要原因是.
    3. (3) 图2中①表示辐射,④表示辐射。
    4. (4)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读图2选择填空)
      A . ①减弱 B . ②增强 C . ③增强 D . ④减弱
    5. (5) 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6. (6) 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作用弱,气温低。
  •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 (1) 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
    2. (2) 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填字母)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
    3. (3) 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填字母)环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填字母)环节关系最密切。
    4. (4) 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5. (5) 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6. (6) 水在自然界中的是水循环的内因;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是水循环的外因。
  •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的黑土有机质丰富,土质松软,非常适宜耕作。东北黑土一般分布在从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山麓地带。20 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导致黑土退化,而自然因素又加剧了其退化,出现“露黄黑土”。为保护黑土,近年来当地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免耕”法效果明显,即不翻动或少翻动表层土壤,并在收获农作物的果实后留下作物残茬覆盖土壤表层。下左图示意东北黑土、黑钙土分布,右图示意黑土区地面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减弱作用和覆盖在地表的作物残茬。

    1. (1) 描述东北黑土的主要分布特点。
    2. (2) 说明地形、土壤、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退化的加剧作用。
    3. (3) 简述“免耕”法对黑土退化的遏制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