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02-25 浏览次数:1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比喻静止的旧事物,在物理上若说沉舟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物为(  )

    A . 流水 B . 千帆 C . 河岸         D . 飞鸟
  • 2. (2018·深圳) 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 .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 . 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 .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 3. (2012·成都)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三棱镜分解白光   B . 笔在水面处“折断” C . 水面上山的“倒影”   D . 手影游戏
  • 4. 运动会上,400m决赛,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 B .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 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 D .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 5.

    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B .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 .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D . 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
  • 6. 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考试,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 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 C . 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 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 7. 如右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B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C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 8. (2016八·西安月考)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

    A . 2.1m B . 2.5m C . 4.6m D . 5m
  • 9.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高压锅可以快速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气压越高沸点越低,因此水可以更快沸腾 B . 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冰棍上出现白色颗粒,是由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 C . 舞台喷洒干冰,干冰先升华后液化从而产生烟雾 D . 冬天寒冷的北方,测量室外气温时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太高
  • 10. (2018八上·临沂期末)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二、填空题
  • 11. 盛大节日我们在排练文艺汇演“男女生合唱”节目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声的响度大,声的音调高。(选填“男”或“女”)
  • 12.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是光的现象.
  • 13. 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前4 s内运动的路程是m;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km/h。

  • 14. (2019·成都) 以镜正衣冠,如图所示,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像的大小(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周围的同学都能看见小红,是因为光照到小红身上,发生了光的反射。

  • 15. (2017八上·常熟期中) 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 16. 夜晚当桥下的灯开亮时,江水上实景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下河水深为1m,桥上一彩灯距平静水面10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江水再上涨1,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
  • 17. 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的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的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 18. 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上的红字会出现的现象是:纸是色的。白纸上的红字(选填“能”或“不能”)看清。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1. 按要求完成填空。

    1. (1) 如图甲所示,实验说明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2. (2) 如图乙所示,将纸板EOF的ONF平面沿直线NO所在的位置绕其向后转动,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3. (3)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①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②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通过可以改变钢尺振动发声的响度。

  • 22. 乐乐同学在扶风县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时捡回一小块漂亮的花岗岩,他用天平和量筒欲测量这块花岗岩石的密度。

    1. (1) 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花岗岩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花岗岩石的密度ρ;

      ④将花岗岩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花岗岩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的正确实验步骤顺序为(填写序号)。

    2. (2) 如图甲所示,乐乐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3. (3) 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花岗岩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由图丙和丁可知这块花岗岩石的体积,试计算这块花岗岩石的密度为kg/m3
    4. (4) 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 23. (2019·盐城) 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

    1. (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cm。
    2. (2) 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MM′/NN′)面反射形成的。
    3. (3) 为验证“像是虛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的位置,(直接/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4. (4) 将棋子B(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lB , 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1

      2

      3

      4

      lA/cm

      5.40

      7.15

      9.80

      12.50

      lB/cm

      5.20

      6.96

      9.61

      12.32

      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小于/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5. (5) 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慼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 24. 如图甲、乙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 (1) 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②
    2. (2) 如果把纸板的右半边沿ON向后折,反射光线(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3. (3) 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4. (4) 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五、计算题
  • 25.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途中有一段长为2400m的隧道,开凿此隧道时挖了约3×105m3的岩石。隧道建成后甲乙两地的行车时间缩短了0.5h,对两地的经济往来、经济发展和地区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全部通过该隧道的时间是80s,回答以下问题:
    1. (1) 在开凿隧道时采用激光准直技术,这是利用了原理。
    2. (2) 若隧道岩石的密度为 2.5×103kg/m3 , 打通隧道需要搬运约多少吨岩石?
    3. (3)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 (4)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