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1年1月普通髙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地理试...

更新时间:2021-03-05 浏览次数:23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福建宁德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近年来,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电池构件材料等40多家汽车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宁德集聚。2019年,该公司首个海外电池生产基地在德国动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汽车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宁德集聚,主要有利于这些企业(    )
      A . 减小竞争压力 B . 提高协作效率 C . 增加产品类型 D . 降低生产能耗
    2. (2) 该公司在德国布局电池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
      A . 电能丰富 B . 海运发达 C . 市场需求大 D . 劳动力廉价
  • 2. 人口迁移是一种普遍的人口地理现象,对协调人地关系具有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赞比亚两个时段国内人口迁移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①所示人口迁移的驱动因素是(    )
      A . 资源开发 B . 自然灾害 C . 地区冲突 D . 边境贸易
    2. (2) ②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
      A . 土地总面积扩大 B . 农产品产量增加 C . 人口老龄化加深 D . 人口环境容量减小
  • 3.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下图示意2000~2014年伦敦、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单(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处于城市化进程后期的是(    )
      A . B . C . D .
    2. (2) 2000~2014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
      A . 规模快速扩张 B . 用地结构优化 C . 人口密度增加 D . 城市化水平下降
  • 4. 横风是指从车辆侧面方向吹来的风,易造成高速行驶的车辆侧滑、侧翻等事故。图1为某高速公路段某时刻的风速(米/秒)垂直分布图,该路段呈东西走向,地势平坦开阔,是横风的多发路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2中四条风速变化曲线,与图3中甲至乙风速变化一致的是(    )
      A . I B . II C . III D . IV
    2. (2) 根据图1中的风速变化,判断该断面横风为(    )
      A . 偏东风 B . 偏南风 C . 偏西风 D . 偏北风
  • 5. 农作物物候期与气候紧密相关。有学者研究了我国某种苹果两个主产地1996~2018年春季物侯期的平均出现时间,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距1月1日的天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山东福山与新疆阿克苏该种苹果树始花期的差异,表明春季阿克苏(    )
      A . 升温更快 B . 降水更少 C . 温差更大 D . 光照更弱
    2. (2) 某天北京时间14:40左右,阿克苏某中学的同学到当地果园(80°E,41°N)开展户外劳动时发现苹果树刚好出芽。为了解光照强度,同学们计算出此时太阳高度约为(    )
      A . 10° B . 30° C . 50° D . 70°
  • 6. 来自于生产、生活污水以及泥沙等的总氮(TN)是反映河流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N越大,水质越差。流域的土地利用对河流TN有重要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西南地区某流域(山地丘陵为主)7月和12月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河流TN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P值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时期

    林地

    耕地

    建设用地

    灌草地

    7月

    -0.800

    0.373

    0.786

    0.540

    1. (1) 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    )
      A . 施用化肥 B . 排放污水 C . 枯枝落叶 D . 大气降水
    2. (2) 该流域灌草地的P值大于耕地,其原因之一是灌草地的(    )
      A . 面积小 B . 土层厚 C . 坡度大 D . 植株密
  • 7. 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图1、图2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下列小题。

    1. (1) 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
      A . 汛期径流量 B . 非汛期径流量 C . 汛期输沙量 D . 非汛期输沙量
    2. (2) 根据1991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
      A . 水土流失强烈 B . 台风活动频繁 C . 植被覆盖率高 D . 受副高影响弱
    3. (3) 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 . 拓宽,变深 B . 拓宽,变浅 C . 缩窄,变深 D . 缩窄,变浅
二、 必考题:共47分。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仓库是货物的集散和储存地,属于城市重要的物流设施,仓库聚集地的变化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图1是某市2016年仓库的分布示意图,图2是该市两个时段新增仓库占比距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变化情况。

    1. (1) 推测图8中甲地无仓库分布的自然原因,并指出依据。
    2. (2) 与1951~1980年相比,2001~2016年新增仓库最集中地区位置发生了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并分析原因。
    3. (3) 机场附近区域是2016年仓库最集中地区之一,从该市加工制造业发展方向解释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别山是我国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下图为大别山腹地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当地政府在800米以上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在低海拔地区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 (1) 分析该地区800米以上区域适宜封山育林的自然原因。
    2. (2) 与N地相比,分析在M地建设农民新村的有利用地条件。
    3. (3) 有人建议在600~800米的区域推行“栽种果树+果树林下种植乡土药材”的农业发展模式。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卫星监测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在2000~2017年全球绿地面积增长贡献中分居第一、第二位。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25%的绿地增加面积,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下表为中印两国新增绿地及谷物(主要粮食作物)相关数据。下图示意森林绿地对自然环境的部分调节作用。

    国家

    2000~2017年

    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年谷物收获面积

    (千公顷)

    2017年谷物总产量

    (万吨)

    森林

    农田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102493.1

    61793.0

    印度

    4.4

    82.0

    13.6

    99220.0

    31361.0

    1. (1) 森林绿地增加对植被蒸散发、土壤直接蒸发等都具有调节作用。使用符号“+”或者“-”在上图的A,B,C处填写出森林绿地增加的调节作用(符号“+”表示增加、增强、上升,符号“-”表示减小、减弱、下降)。
    2. (2) 概括印度新增绿地结构特点,并从粮食生产角度分析其原因。
    3. (3) 有研究表明,印度农田绿地大规模灌溉增加了所在区域降水,分析其成因。
    4. (4) 我国森林大面积增加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说明理由。
三、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第19~2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 11. [选修3:旅游地理

    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始于1947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节之一。每年8月爱丁堡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在为期三周的艺术节中,苏格兰风笛手和高地舞表演者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艺术家在舞台或街头献艺,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数百万游客。下图为爱丁堡位置示意图。

    1. (1) 分析爱丁堡艺术节在8月举办的自然原因。
    2. (2) 有人认为举办艺术节对当地文化传承具有有利影响。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12. [选修6:环境保护]

    工程建设开挖基、坑产生的弃土、淤泥等称为建筑弃土,包括表层弃土和深层弃土。与深层弃土相比,表层弃土具有土壤成熟、土质疏松、结构完好、肥力较高等特点,是优质的土壤资源。表层弃土在建筑基、坑中被开挖出来后,通常与其它建筑垃圾一起随意堆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1. (1) 分析建设施工过程中将表层弃土随意堆放可能带来的大气环境问题。
    2. (2) 提出一条对表层弃土合理利用的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