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部分市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1-02-22 浏览次数:20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机毁人亡,这是因为(   )
    A . 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 .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 . 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 .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 2. 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该物体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0-5min 时间内的速度小于 5-25min 时间内的速度 C . 25min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2.16m/s D . 物体在 5-25min 时间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 3. “雯雯,去图书馆看书了。”正在看电视的雯雯一听见这个声音,就知道是她的好朋友颖颖在叫她。雯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声音的音调 B . 声音的响度 C . 声音的音色 D . 声音的频率
  • 4. 冰上龙舟比赛赛场人头攒动,击鼓队员击打出节奏鲜明的鼓声,指挥参赛队员们使用冰钎推冰面使龙舟快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参赛队员们听到的鼓声属于噪声 B .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 . 通过鼓声指挥参赛队员们说明鼓声可以传递能量 D .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 5.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玉龙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夏天,自来水管外会挂有水珠——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 . 冬天,松树上挂满了雾凇——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 滇池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6. 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夏天,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冷风 B . 冬天,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热风 C .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D .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 7. 如图所示,挂在墙上的一面大镜子与竖直方向成45°角,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3m/s 的速度水平向右朝平面镜运动,则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分别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水平向左,3m/s B . 水平向右,6m/s C . 竖直向上,6m/s D . 竖直向下,3m/s
  • 8. 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部分看起来弯折 B . 平静的水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 C . 太阳光经茂密的树林在地上投射出一个个圆形的光斑 D . 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像
  • 9. 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类似凸透镜的空气泡,你猜猜看,当平行光线穿过它后,光线会(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发散 B . 会聚 C . 仍平行 D . 不改变方向
  • 10.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入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 )

    A . 甲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 . 乙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C . 甲是凸透镜,可用于娇正远视眼 D . 乙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 11. 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害物质的气体(   )
    A . 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 . 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 . 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 . 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 12. (2020八上·临泉期末) 严寒的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常会被冻裂,原因是(   )
    A . 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B . 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 C . 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D . 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二、多选题
  • 13.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出沿同一公路驶往乙地,2h 后两车同时开到距甲地 100km 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这 2h 中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B . 在这 100km 路程上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 . 前 60km 路程两车平均速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D . 在前 1h 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 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2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投影仪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C . 该透镜的焦距 f 一定满足 9cm 16cm D . 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 15. 有三个分别由铜、铁、铝制成的小球,已知ρ>ρ>ρ(   )
    A . 如果它们的体积相等,铝球质量最大 B .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铜球体积最大 C . 如果它们的质量、体积都相等,铜球的空心体积最大 D . 如果它们的质量、体积都相等,三个球中最多只有一个是实心的
三、填空题
  • 16. 2019年6月15日,成贵高铁成都至宜宾段正式开通运行,宜宾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已知宜宾西到成都东路程约260km,列车以2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从宜宾西到成都东大约需要h;如果以正在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铁路是的.
  • 17. 医院利用超声波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s才能接收到信号.

  • 18.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小梅联想到物理课上学到的热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霜是水蒸气形成的;露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
  • 19. 电视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实现对电视的控制,把遥控器对着墙壁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原理。放映机一般都使用粗糙的布作为投 影屏幕,光在屏幕表面发生漫反射,入射角反射角。
  • 20. 2019 年 1 月 6 日,我国部分地区能看到日食的现象,日食是由于形成的,很 多人通过照相机拍摄到美丽的日食图片,用照相机拍摄日食图片时,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透镜。
  • 21. 可燃冰有极强的燃烧力,1 m3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 m3甲烷气体和产生0.8 m3的淡水。可燃冰的密度为0.9 g/cm3 , 合kg/m3 , 则1.8 kg的可燃冰体积为m3 , 常温常压下可产生质量为kg淡水。
四、简答题
五、实验题
  • 23.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实验小组还记录了下列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2

    86

    90

    94

    98

    100

    98

    100

    1. (1) 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记录数据看出,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min时的数据;
    2. (2) 从记录可得出:水的沸点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 (3)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则在做该实验时,应选用温度计;
    4. (4) 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 24. 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 (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g。
    2. (2) 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于是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cm3

    3. (3) 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为g/cm3
    4. (4) 根据以上步骤,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5. (5) 回到家里他想测出盐水的密度,制订了如下的实验计划:(1)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2)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5)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 . (2)(1)(3)(5)(4) B . (1)(2)(3)(5)(4) C . (2)(3)(5)(1)(4) D . (1)(2)(3)(4)(5)
六、计算题
  • 25. 某天小颖在上学的路上,以 1m/s 的速度走了8min,后来感觉时间不够,她又以1.7m/s 的速度走了612m,求:
    1. (1) 前 8min 小颖通过的路程;
    2. (2) 她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 26. 小明用天平、玻璃瓶、水来测量酱油的密度。用天平称得空玻璃瓶的质量 m1=25.4g,将玻璃瓶注满水,称得其总质量为 m2=47.4g,将玻璃瓶的水全部倒出,重新注满酱油,称得其总质量 m3=51.8g,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 , 求:
    1. (1) 玻璃瓶的容积。
    2. (2) 酱油的密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