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1-02-24 浏览次数:2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八上·韩城月考) 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 . 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 C . 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 . 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 2. 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这样可以改变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传播速度
  • 3. (2019八上·淮安期中) 苏梅尔一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这是什么原因(   )
    A . 彗星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 B . 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 C . 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 D . 原因尚待考查
  • 4. 医疗器械 “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 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B . 超声波不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C . 超声波的响度太小,人耳感受不到 D . 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 5. 为了确保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息和考试环境.很多省市在中、高考考试期间,会禁止市区单位施工,特别是产生较大噪声污染的.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 . 人耳处 B . 声源处 C . 传播过程中 D . 以上都不是
  • 6. 夏天的早晨,邳州银杏湖中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 . ﹣5℃ B . 20℃ C . 50℃ D . 75℃
  • 7. 使用蒸汽熨斗时,熨斗内的水变成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
    A . 熔化 B . 凝固 C . 汽化 D . 凝华
  • 8.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下雪后人感到寒冷的原因是(   )
    A . 熔化吸热 B . 熔化放热 C . 凝固吸热 D . 凝固放热
  • 9. 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 .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B .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C .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 .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 10. (2019八上·无锡期中) 我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B .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C . 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 .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一团团“白气”,这是河里的水的汽化现象
  • 11. (2018八上·无锡期中)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 . 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 .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C . 通过观察弹簧中的疏密波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D .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 12. (2019八上·南通期中) 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 次声波 B . 红外线 C . 可见光 D . 紫外线
  • 13. 2020年6月21日下午,苍穹上演了天文奇观——日食!这次日食被称为2020年最重要的天象奇观,日食现象的成因是(   )

    A . 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 B . 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 C . 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 D . 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挡住
  • 14. 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5. 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

    沸点/℃

    液态氨

    ﹣33.5

    酒精

    78

    100

    煤油

    150

    A . 液态氨 B . 酒精 C . D . 煤油
二、填空题
  • 16. 小华帮妈妈刷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产生的;它是通过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m/s。
  • 17. (2020八上·汉中月考) 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不同,
  • 18. 某商场门前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77.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该装置(选填“有”或“没有”)吸收和减弱噪声的作用。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减弱噪声。

  • 19.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120℃时,酒精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 (2) 在标准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3. (3) 根据图象可知,固态酒精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0. 我国北方的冬天,窗玻璃的(选填“内”或“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放在室外水桶里面的水结成了冰,这是水(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的;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 21. 今年春夏期间,我国云南省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放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处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成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 22. 有下列物体:太阳、月亮、LED灯、钻石,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要用时8min20s,则太阳到地球距离m,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因此百米赛跑,应以(选填“听到枪声”或“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较为准确。
  • 23. 电视遥控器用(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发光;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光合成。
  • 24. 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个金属盘,金属盘的底面会有小水珠出现,金属盘的温度也升高了请解释原因:

三、作图题
  • 25.          

    1. (1) 图甲中,小华站在路灯下(可看作点光源),请画出小华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范围。
    2. (2) 图乙中,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请用作图法确定室内电灯S的位置。
四、实验题
  • 26.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图片_x0020_100016

    1. (1) 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
      A .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 .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 .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 插入广口瓶中的导管不够长
    2. (2) 调整器材使之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稀薄,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 (3) 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选填“不能听到”或“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
    4. (4) 实验中将手机悬挂起来,而不是直接放在瓶中的原因是:
  • 27. 小明选择蜡烛和海波探究“不同的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将装有蜡烛、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使试管内的物质
    2. (2) 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蜡烛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眼睛分别在如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位置,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 (3) 如图丙是小明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第10min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 (4) 如图丁是小明绘制的蜡烛的熔化图象,蜡烛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 (5) 实验结束后,小明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原因是:
  • 28. 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下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 (1) 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 (2) 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cm。
    3. (3) 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L趋向于无限大)移动,影子大小将
    4. (4) 该实验还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五、简答题
  • 29.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辩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

    一般的录音是单声道的用一个拾音设备把各种声音记录下来,综合成一种音频电流再通过处理后由扬声器发出。这时我们只能听到混合的乐器声,而无法听出每个乐器的方位,即声音缺失了原来的空间感。用两个拾音器并排放置,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由这两个拾音器共同拾取,然后产生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当声源不在正前方时,声源到达两拾音器的路程不一样,因此,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声强差又有时间差,等于模拟了人的双耳效应,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立体声在播放时,至少必须有两个音箱或耳机放音。

    1. (1) 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不同和音色不同。
    2. (2) 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选填“左后方”、“右前方”或“右后方”)
    3. (3) 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____。
      A . 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 . 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 . 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D . 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 (4) 如图3,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0.204m,声速为340m/s,开始声源在两耳连线上,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a从0°增大到180°,则下列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t与夹角a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_____。
      A . B . C . D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