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1-02-22 浏览次数:16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冰水混合物 C . 高锰酸钾 D . 空气
  • 2. 以下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氧气验满 B . 给液体加热    C . 向试管内加固体 D . 用滴管滴加液体
  • 3. 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  O3 等新增指标的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 . 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C . 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D . 臭氧(O3)是一种氧化物
  • 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去西藏旅游的人往往会产生高原反应,吸氧气可以缓解症状,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大量白雾 C . 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改变 D . 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 5.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这三种关系。以下关系界定错误的是( )

    A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属于交叉关系 B . 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C . 原子和质子属于包含关系 D . 含氧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 6.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生成了三种分子 B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C .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增减
  • 7. 下列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引燃红磷 B . a、b两试管内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 C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符合题意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铜丝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已知所用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二比实验一操作简单、安全环保、测量更加准确。

    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

    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⑥实验一中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要缓慢伸入瓶内。

    其中正确说法的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填空题
  • 9.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C表示的粒子符号
    2. (2)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
    3. (3) 由B和D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10.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如图是关于水的组成、净化的装置图。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从微观上看,水是由(用名称表述)构成的。
    2. (2) 用装置一净化河水时,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
    3. (3) 3.6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g。
    4.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 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C . 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D . 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E . 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的河水仍然是混合物 F . 装置二可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三、综合题
  • 11. 如图所示,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常温下A、B均为无色液体,D常温下为淡黄色粉末,E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试回答以下问题:

    1. (1) 写出F物质的化学式:
    2. (2) 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 (3) C物质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为:,写出C物质在生活中的一个用途:
  • 1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 (1) 写出下列仪器名称:b
    2. (2)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 , 则氧气应从装置的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O2 , 瓶内先装满水,则氧气应从端通入(填“c”或“d”)。
    3. (3) 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①加热

      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熄灭酒精灯

      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4. (4) 写出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13.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与加热时间如图所示。若该同学取用9.8g氯酸钾加热至不在产生氧气时,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中A点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为:(写物质的名称)。
    2. (2) 试计算产生氧气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