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经济开发区七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01-21 浏览次数:2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9九上·海盐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 .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 .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D .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 . 云归岩穴暝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B . 禽鸟知山林乐            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C . 至于负者歌途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D . 环滁皆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二、字词书写
  • 3. (2019九上·海盐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wǎng的灵魂。一本好书,一篇好文,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诗选》,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岳阳楼记》,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磨lì的勇气;读《精神的三间小屋》,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chōng 憬。读书,就像用麦管shǔn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三、句子默写
  • 4.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浮云初起日沉阁,。(《咸阳城东楼》许浑)
    2. (2) 苏轼《水调歌头》中“”这两句,与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3. (3) 《商山早行》中诗人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的句子: 。 
    4. (4)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哲理的句子:
    5. (5) 《醉翁亭记》一文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名著阅读
  • 5. (2019九上·海盐期中)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请判断哪一首属于艾青早期作品?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从意象、情感等角度进行简要分析,说明理由。

    提示:艾青以他饱经风霜的人生历程、狂热不屈的伟大灵魂,为我们谱写了足以载入史册的无数伟大诗篇。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意象、情感各有不同的侧重。主题:早期作品——主要是诅咒黑暗,歌颂抗争,讴歌光明;后期作品——主要是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虎斑贝

        美丽的虎斑/闪灼在你身上/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比最好的瓷器细腻/比洁白的宝石坚硬/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五、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表弟

    毛尖

    我十五岁,表弟十四岁,一人抱两本新买的《笑傲江潮》,天兵天将似的,飞驰回家。在弄堂口,表弟大着胆子,向美丽的邻家大姐姐吹声口哨,于是被开心地骂一声小阿飞。

    那是记忆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我和表弟轮番跟家里申请巧立名目的各种经费,今天支援西部灾区,明天帮助白血病同学,然后偷偷买来《射雕英雄传》,买来《鹿鼎记》,包上封皮,题上“初中语文辅导丛书”。那个年代,父母刚刚被改革开放弄得心神不宁,一直没发现我们的视力在直线下降,还有我们的成绩。

    等到老师终于找上门了,父母才惊觉我们平时记诵的不是《岳阳楼记》,而是《九阴真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于是,王熙凤搜大观园似的,“辅导丛书”都被充了公。

    不过,事态的发展是那么令人惊喜,父母们很快也堕落为武侠迷。他们更勤奋地来检阅我们的书包,寻找第三、第四集辅导材料。有时,为了折磨他们,我们故意把悬念在饭桌上透露出来。这样,大人最终妥协了,他们自暴自弃地向我们低头,要求看第四本《天龙八部》。

    同时,表弟日复一日地醉心于武侠。他花了很多力气,得到一件府绸白色灯笼裤,穿着这条灯笼裤上学、睡觉,起早贪黑地在院子里扎马步、蹬腿,并且跟电视剧里的霍元甲、陈真一样,发出嗨哈嗨哈的声音,天天把外婆从睡梦中吓醒。那阵子,他暗暗地倾心了一个女同学,拐弯抹角地托人送了套《神雕侠侣》给她,只是那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看完书后又请人还给了他,表弟心灰意冷下来,从此更全心全意地投入武术。

    他先是想练成一门轻功。缝了两个米袋,成天绑在小腿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解下来。这样过了一星期,他不无得意地跑来,轻轻一跃,坐在我的窗口,说用不了多久,他就不必从正门出入学校,他就要飞起来了。可如此一个月,还是飞不过学校围墙。后来,经人介绍,他去拜了一个“武林高手”为师,拿了家里一个月的粮票,却沮丧地得知,十四岁,对于练武功,太迟了。

    不过表弟没气馁,他开始研究黄药师的桃花岛,研究《易经》和奇门遁甲术,但那显然大难了。第二天,他宣布他开始写长篇小说了,主人公叫缪展鹏.缪是他自己的姓。最讨厌写作文的他居然在两个星期里完成了他的长篇处女作。他用空心字题写了书名,《萧萧白马行》,小说结尾,他的英雄死了,一起死的,还有一个扎马尾的小姑娘。

    平时,他喜欢说英雄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死去,乔峰那样,“视死如归地勇敢”。而就在那年夏天,他自己也勇敢了一回。在一个黄昏,江边散步的他,听到似有若无的呼叫声,看到江心隐约出没的人头,没有丝毫犹豫地扎进了水里,全然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第二天,水上搜救队才找到他。白色的布覆盖着他,他的脚指头露在外面,显得特别稚嫩。我走过去,跟从前那样,挠了挠他的脚心,这回,他没躲开。我的眼泪决堤而出,弟弟啊,不许走!没有一个大侠是这么年轻就走的!

    到现在,漫漫长夜里,我还是经常会去取一本金庸看,都是他从前读过几遍的书。恍惚中,我还是会听见有人敲窗户,“小姐姐,我们比武好不好?”做梦似的,我会自己答应自己的声音:“好,我凌波微步。”

    “降龙十八掌。”

    “独孤九剑……”

    多么孤独的夜啊,单纯的八十年代已经走远,心头的江湖亦已凋零,像我表弟那样痴迷的读者渐渐绝迹,少年时代最灿烂的理想熄灭了。我们的梦想去哪儿了?金庸老了,我们大了,是分手的时候了。

    不过,或许我倒可以庆幸,表弟选择那个明媚的夏日午后离开,心中一定还有大梦想和大爱,因为那时,他身后的世界还熠熠生辉,有青山翠谷,有侠客,有神。

    1. (1) 本文主要讲述了表弟与武侠之间的四件事情,请分别简要概括(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 习武 ——写作——

    2. (2) 说说文中划横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小说结尾,他的英雄死了,一起死的,还有一个扎马尾的小姑娘。

    3. (3) 有人在“我走过去,跟从前那样,挠了挠他的脚心,这回,他没躲开”一句后面加了以下文字: 天空铺满灰色云朵一言不发,偶尔一两只水鸟寂寂飞过发出几声凄异的叫声,天地沉寂,只有江水的呜咽声声远去。请比较原文,简要说说是加好还是不加好。
    4.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文章第一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姐弟俩买到新书跑回家时的兴奋、得意之情。对邻居大姐姐吹口哨的情节,也表现了弟弟活泼开朗、略显侠气的性情。 B . 第四段“堕落”“勤奋”“折磨”“自暴自弃”等词语,贬词褒用,既反映了爸爸妈妈对武侠小说的态度转变,也风趣地写出了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C . 第七段“白色的布覆盖着他”,与前文弟弟喜欢穿“一件府绸白色灯笼裤”形成对照,既表现了生命逝去的残酷事实,也暗示弟弟至死都怀揣着他的武侠梦。 D . 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时代变了,人也长大了,梦想和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选择现实的生活而放弃曾经的梦想,武侠梦也渐渐走出了我们的心灵。 E . 本文题为“表弟”既因为主要讲述了表弟短暂一生中的几件趣事,也表达了对单纯真挚的姐弟亲情的怀念,概括了文章,点明了中心。
    5. (5) 有人说,毛尖散文的语言豪放率性,幽默风趣,而又充满感情,具有很强的冲击力,颇有新鲜感、亲切感和厚重感,可谓雅俗共赏。试选取其中二点,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说明。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推迟上学”的主题阅读

    (新闻摘要)

    2018年2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范围内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以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该政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

    据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2月27日止向各设区市教育局初步统计汇总,目前,全省已有67个县(市、区)拟在2018年试点或推行小学推迟上学,其中有62个县(市、区)春季学期将陆续在部分小学先行试点。

    (媒体声音)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普遍性的睡眠不足引起社会担忧。权威数据显示,2005年——2017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未成年人睡眠不足,其危害性显而易见,严重影响体质智商和生长发育。下一代睡不好,意味着未来国民的国际竞争力大受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测数据连年下滑,与日韩同龄人相比劣势明显,这与普遍性的睡不好有很大关系。

    小学“推迟上学”,表面上看是让孩子们多睡会,其实是一项关键性的减负实措。小学教育固然追求孩子们多学知识,可比长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身体健康。“让孩子们多睡一会”呼吁了很多年,可学校到校时间不推后,就只能早起早到,政府层面强制性的小学“推迟上学”,一个很小的调整,很可能赢得一代小学生的“睡饱睡足”,可谓功德无量之举。

    “推迟上学”释放出的减负理念,相比实措更值珍视。少年儿童的天性是玩,全社会有义务给少年儿童创造一个“吃好、 睡好、玩好、适宜学习”的生态环境。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成人社会的竞争推及基础教育领域,“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被不少家长视为圭臬,升学压力层层下压,小升初竞争激烈程度甚至不逊高考,孩子们的睡眠玩耍时间,让位给学习刷题,“减负”沦为看起来很美的理念,具体实施遇到各种阻力。政府层面的减负强制措施必不可少,但更关键的是“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成为社会共识,形成合力呵护一个宽松愉悦有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舒适环境。

    小学“推迟上学”既要“看起来很美”,又要实施起来有保障。“推迟上学”,一是希望小学生们不要太早起床,二是确保他们每天睡眠不少于10个小时。孩子们不能因为推迟上学而“推迟上床睡觉”,这需要家长严加督促,千万不能把多出来的睡觉时间消耗在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手游上。而笔者最担心的还是,现在孩子们的兴趣班学业辅导班很多,不能把学校让出的休息时间给辅导班占领,如果孩子们晚上忙于各种作业直到深夜,“推迟上学”一样没达到减负目的。

    希望“小学推迟上学”,能继续凝聚全社会“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共识。要建立“为小学生减负是民生”的理念,统筹各种资源力量让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慢下来,通过供给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遏制基础教育领域的恶性竞争,让全体中小学生共享国家发展进步的红利。

    减负从“推迟上学”开始,浙江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也期待政府和社会统筹更多资源缓解“放学早、接送难”难题,拿出更多减负实策,家长们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子女成长成才理念,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各方热议)

    宁波市某副校长:磨刀不误砍柴工。睡眠时间保证了,学生上课时的精气神也就出来了,效率就高了,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某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不能速成,而是要给学生喘气、发展的空间。某小学六年级家长:推迟半小时上学,是一场守护孩子睡眠时间的“及时雨”。这是小举措,却蕴藏着大智慧。

    @萍子:推迟学生的上学时间,应该考虑家长的上班时间,大多数家长上班时间比学生上学时间早。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真是愁死了。

    @能成铁:增加不了睡眠时间,只会增加熊孩子玩游戏时间。

    @白驹过隙:学生睡觉时间是作业时间决定的,解决睡眠不足的问题应该是少布置作业。

    (实情调查)

    政策下达后,记者就落实情况采访了有关人员,现摘录如下:

    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虽然可以推迟上学,但是因为临近毕业,孩子的作业还是很多的,没办法,现在竞争那么激烈,我们也不希望孩子落后,孩子自己学习也很刻苦,所以依旧达不到睡眠九小时的要求,真是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会吃不消。

    某小学生家长:推迟上学真是好举措,以前吃早饭都是匆匆忙忙,现在可以给孩子做一顿营养早餐,让他精精神神去上学。

    某小学生家长:虽然推迟上学是好事,但是我们上班路途很远,孩子晚送了,上班就赶不及了,孩子才读一年级,爷爷奶奶都不与我们住一起,我们只得再请人照顾,增加了家庭负担,叫别人照顾也有些不放心。

    某小学老师:孩子们推迟上学,但我们还是很早就上班了,因为有些孩子会早到。现在早到的现象好像越来越多了,把孩子关在校门外有些不安全,有些学校不准孩子八点进校,以致有些孩子在外游荡,甚至几个同学一起在某个小店抄作业。但是家长们确实也有些难处。

    某小学校长:教育厅出台这个举措,很是及时,虽然短时间内会有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困难和问题都是暂时的,一定会得以解决。

    某初中学生:为什么“推迟上学”只是针对小学生呢,我也希望能够推迟上学,我们也还在长身体,但是每天要上很多节课,有时作业做到九点多甚至十点,早_上7点半之前就要到校,我太累了,就想多睡一会儿。

    1. (1) 细读上述材料,探究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施行推迟上学的原因。
    2. (2) 下列对文本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我国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这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通担忧。 B . 2018年2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缓解了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的矛盾。 C . 小学“推迟上学”是为了让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慢下来,是为了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因为对小学教育来说,长身体比长知识更重要。 D . 媒体、学校、家长普遍担忧因为“推迟上学”而让出来的休息时间会被游戏、课外作业、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占领,从而达不到减负的目的。
    3. (3) “推迟上学”到底是缓解了孩子睡眠不足,还是让家长更为难?老师、家长、媒体众说纷纭。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六、课外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游宝石山记

    [明]都穆

    壬戌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 , 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选自《天下名山游记选》,有删改)

    (注释)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②黄晋卿:黄晋,元人。③靳:吝啬。

    1. (1) 遇到课外文言字词时,可联系课内所学。下列推断中你认为正确的一项( )
      A . 根据《愚公移山》中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推断本文中“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的“山之阴”是水的北面。 B . 看到“类屏障然”,可联系到《核舟记》中的“佛印绝类弥勒”,“类”可以解释为“同类”。 C . 根据《岳阳楼记》中的“淫雨霏霏”,可推断出“出没烟霏翠霭间”中的“霏”的意思是“弥漫的云气”。 D . 看到“诚天下之绝境也”,可想到《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中的“诚”,意思都是“实在”。
    2. (2) 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

    3. (3) 欧阳修《醉翁亭记》里写到了“乐”,本文作者都穆亦云:“乐可言耶!”他们的乐有何异同?请结合两者内容分析。
    4. (4) 《月夜游宝石山记》中哪句话阐明了景与情的真谛?小文读了蒋捷的一首词,觉得两者异曲同工,请根据(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虞美人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七、作文
  • 9. (2019九上·海盐期中) 小作文

        中国内地2019年暑期的强档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在看过电影后,小哪吒的形象设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一:我现在有点懵了。什么东西都喜欢走“黑深残”风格?八字眉、黑眼圈、一口鲨齿牙,真是颠覆传统,这是史上最丑的哪吒了吧!这暗黑风的造型,看上去非常可怕、邪恶!哦,还我可爱的哪吒!

        网友二:这个史上“最坏最萌”的小哪吒我喜欢。独特的“烟熏妆”加上贼贼地笑,很是抢眼。他痞痞的样子我是越看越觉可爱。再说这样的形象设定很新鲜,也是与主角的成长历程相吻合的。

    (幼年版哪吒的面部设定:尖尖的牙,大眼睛上下乌黑的连成一个圈圈,人称“烟熏妆”。)

    假如你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请结合材料内容,就小哪吒的形象设计用意写一段话回应网友的关切。字数150字左右。

  • 10. 大作文

    曾经,陶渊明“带月荷锄归”,悠然于南山之下;曾经,李清照“兴尽晚回舟”,怡然于藕花深处。曾经,刘长卿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画下农家生活;曾经,蒲松龄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笑噱人间世事……晚归,带给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呢?

    请以“晚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