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

更新时间:2020-12-27 浏览次数:4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理解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1. (1)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
    2. (2) 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②“是“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3) “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
  •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②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 (1) 丁香结指的是,象征着
    2. (2) 文中画线句子①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3. (3) 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②的理解。
    4. (4) 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有何作用?(    )
      A . 通过赏花激发了作者浓浓的诗情画意。 B .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 . 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 D . 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 (1)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2. (2) 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3. (3) 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4. (4) 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______,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______的欢呼。

    1. (1) 文段选自
    2. (2) 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A肃静  寂静  安静

      B宣告  宣布  宣读

      C热情  热烈  热心

    3. (3) 这三个自然段按顺序,写了两个程序。
    4. (4) “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 5. 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蓝鸦

        北美洲生活着一种墨西哥蓝鸦,这是一种体格弱小的鸦,可是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有无数天敌。从自然条件讲,蓝鸦的生存极为困难。只要猛禽们发现蓝鸦的巢,顷刻之间,就可能将蓝鸦群扑杀得一个不留。

        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十几只蓝鸦自然结合成一个群体。它们把隐秘的巢深藏在老橡树的树冠中,借助橡树茂密的叶片,把巢遮盖得严严实实。

        接下来的问题是,除了隐藏巢穴,蓝鸦几乎也不能发出叫声。老蓝鸦可以不发出任何声音,然而,那些饥饿中的雏儿,当它们急需进食时,自然而然会发出叫声。可是,每一声鸣叫都是(qiǎn  qián)在的危险,都在(zhāo  zhào)唤猛禽的靠近和死神的光顾,大自然对于蓝鸦的考验,正在于此。于是,整个墨西哥草原,虽然生存着难以计数的蓝鸦,却听不见蓝鸦雏鸟的叫声。

        在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里,蓝鸦保存了物种的繁衍。让雏鸟不发出叫声何其困难。在困难的时刻博爱成了拯救蓝鸦群体的力量。蓝鸦用食物一刻不停地堵住雏儿的嘴,当雏鸟的父母离巢外出,其他老蓝鸦承担起爱的义务,给予所有雏儿如同己出的照顾,巢中的雏儿个个嘴里几乎时时都含着食物,不再发出危险的声音。所有的蓝鸦都是同一个雏儿的父母,所有的雏儿都是同一对蓝鸦的孩子。在蓝鸦这个大家庭里,一份爱,全体成员都可以分享。

        正是爱的分工和协作,正是爱的平均分配,让蓝鸦在险恶的环境中战胜天敌。

    1. (1) 为文中划线字选正确读音

    2. (2) 按要求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①从短文中找出近义词:

      荒凉

      隐蔽

      光临

      多么

      ②尽量多写几个:

      顷刻    如同

    3. (3) 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的生存条件是怎样的?

    4. (4) 为什么蓝鸦在这样的条件下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 (1) 这段话描写了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
    2. (2)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
    3. (3) 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参差

    4. (4) “檐前积雪”指的是(    )
      A . 屋檐前边的积雪 B . 春天未融化的积雪 C . 白色的丁香花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①德劭( sh 4 o ):品德美好。②醍醐( t 0 h 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④遮( sh ) ):几乎,差不多。

    1. (1) 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用原文回答)

    2. (2) 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

    3. (3) 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

      A .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 .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 (4)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5. (5) 文章段末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之歌

    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点——     解除——     清润——

    2. (2)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3) 诗人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诗人借雨歌颂了什么?
    4. (4) 这首诗诗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9. 课外阅读题。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    )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    )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    )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    )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 (1)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章中的括号里。

      A.干干瘦瘦     B.稳稳当当     C.平平淡淡      D.皱皱巴巴

    2. (2) 哑巴老人的船,他摆得,从中可以看出哑巴老人
    3. (3) “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
    4. (4) 哑巴老人生病住院,人们怀念他的原因有哪些?
    5. (5) 通读全文,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 (1)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的月光      的翡翠    的交响曲

      的山野      的柿子    的水墨画

    2. (2) 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①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②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③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④谁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3. (3) 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

      比喻句:

      拟人句:

      排比句:

    4. (4) 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5. (5) 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6. (6)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与儿子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着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说:“睡吧。”

    1. (1) 文章第二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

    2. (2) 通读全文,你会发现“我”追风赶月地回到故乡老屋,和父亲一起仅是先吃饭,再是聊家常,最后与父同寝。只为这些平淡琐事,“我”心里会感到失落吗?为什么?

    3. (3) 文中“我”先后两次落泪。第一次是由读信引起的,第二次是

    4. (4)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体贴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情各一例,试加以概括将其写在横线上。

    5. (5) 文中对夜色、月色有一些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表明:

    6. (6) 选文结尾部分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父亲为什么“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  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  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  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 (1) 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

      含笑不(以  已)     (佩  折)

      (竟  竞)然          倒(像  向)

    2. (2) 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 (3) 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 (4) 注意划线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 13. 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

      迅速:

    2. (2) 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3. (3) 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4. (4) 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 14. 课外阅读

    时间就是生命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用笔做武器,写文章激励广大群众起来革命。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 (1)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表明
    2. (2) 鲁迅把忙碌后看书当作是;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把节省时间看作是
    3. (3) 文章第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珍惜自己的时间,第自然段写他珍惜别人的时间。
    4. (4) 文章赞扬了
  • 15.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 (1) 按原文填空。
    2. (2) 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
      A .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 (3) 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4. (4) 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5. (5) 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 16.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下了晚自习,随手锁上班级的门。走到半路才发觉,钱包丢在了教室里。

        真感谢当初的粗心,有一扇窗户没有关上。一阵兴奋,一阵欢呼。也许,当时我被在校运动会上获得的两枚跳远金牌冲昏了头脑;也许,我想用一种果敢的近乎完美的姿势进入教室——总之,那时,我挥动双腿,向窗台跳去。

        不幸的事发生了。牛仔裤的束使我双腿无法伸展,我的右腿膝盖重重地磕在了窗台的水泥棱上。

        一阵剧痛迅猛地向我袭来,我的右腿就像被一块烧红了的铁块过一样。

        力量,顿时消失得一干二净。我浑身一软,倒在了地上。

        我的右腿,除了那膝盖,早已全无知觉。那膝盖里,就如一次次地爆炸着原子弹,一次次地将神经冲动传入我的大脑。

        我的牙,咬得不能再紧;我的眼,闭得不能再紧;我的大脑,已经被涂成了黑色,麻木地机械地接收着来自右腿的信息。

        疼痛在缩小,缩小着它的范围,却加大了它的强度。最后,它集中在一点上,犹如一根毒针,在我骨中穿梭。

        疼痛,似乎已耗尽我积蓄的热量。我冷,冷得心在发慌。我无法控制我的身体,因为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神经,此时都在不住地抖!

        我不能说话,我的嗓子早已在一次次大量的呼吸中变得干燥而疼痛;我不能走路,仅一条腿根本无法支撑身体的平衡!

        我靠着墙,静静地坐在那儿,感受着疼痛和冰冷的侵……

    1. (1) 给文中划线字注音,写在文中横线上。


    2. (2) “一种果敢的近乎完美的姿势”是指,而最终导致不幸的事发生,那就是
    3. (3) 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我跳窗台的原因。
    4. (4) 作为读者,你一定很欣赏作者对于疼痛体验的描写吧,请你摘录3句描写疼痛的语句。
    5. (5) 《体验疼痛》的作者叫侯涛,他希望阅读过这篇文章的每一个朋友都能在留言板上写一句话,与他共享共勉。

      BBS:

  •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大家纷纷说:“白糖最甜。米饭最香!”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 (1) 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

       津津有味:                               

    3. (3) 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  坚定─ 

    4. (4) 你认为军政委刘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 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ù  g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 (1) 按照内容,补充词语。

      雨声     天     飘散     雨点

    2. (2) 把短文中的拼音写在横线上。

      hán  bāo  yù  fàng

      fù  gài

    3. (3) 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徘徊:

      ②遮蔽:

    4. (4) 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
    5. (5)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6. (6) 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③“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我”心中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在生活中,你曾受过感动吗?请把自己的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

    7. (7) 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二句写下来。
  • 19. (2019六上·汕头期末)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___________

        ①春不总是千篇一律。有时候,四月一个箭步就跃上了我们弗吉尼亚的小山丘。顿时,整个舞台就活跃起来:郁金香引吭高歌,连翘花翩翩起舞,梅花表演起了独奏,树木也在一夜之间披上新绿。

      ②有时候,春又悄然而入,羞涩腼腆,欲前又止,就像我的小孙女,倚在门边,偷偷往里瞅,又一下子跑开了,不见踪影,只听见她在门厅格格地笑。我喊一声:“我知道你在那儿,进来吧!”于是四月便倏地一下飞进我们怀中。

        ③山茱萸的花骨朵嫩绿绿的,镶着赤褐色的花,在那漂亮的花萼里,竞稳稳地簇拥着几十颗小种子,我们不禁要惊羡地问一句:一个月前这些种子还在哪儿呢?苹果树像卖帽人,向人们展示他帽子上那一片片带玫瑰红的乳白色丝缎。所有熟睡的都醒了——樱草花、蝴蝶花、草夹竹桃……大地也暖和起来——你可以闻到四月的气息,感觉到它那股馨香,把它捧在手中赏玩。

        ④所有这一切都向我暗示着一个主题,就像一行弦乐拂过我的脑际。生命在继续!这主题极简单  又极神奇  那就是  所有现在的一切  过去也如此  所有现在的一切  将来也如此。那个触人。弦的时刻去而复返。有一年的二月,我们在南面山坡上拔蔷薇和金银花根,我用双手扒开腐臭的枯叶和发霉破碎的树皮,忽然发现在那堆枯树烂叶底下,一株野生的根茎上竟发出一道绿光,倔强地朝着不见太阳的方向伸展。我不是说我看到了上帝的神迹,我想我发现的是一株野蝴蝶花。

        ⑤这株蝴蝶花可______只是活了下来,它______在生长,完全遵守着应有的程序生长,应和着那人类还很年轻时就已很古老的节奏和力量。而且它的生命还是从早已远去的冬季留下的枯叶里滋生出来的。这根茎的生命是不可扼杀的。我掩上土,用铲子拍拍它,告诉它耐。等着,春天会来的。

        ⑥这是复活的季节,那些死去的,或看起来好像死去的,又重新获得了生命——僵直的枝条柔软起来;枯黄的大地绿意融融。这正体现了一个奇迹:世上没有死亡,只有永恒的生命.....

    1. (1) 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 (2) 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比喻完全按老一套,没有变化。   

      ②打动人的心灵,使人深受感动,引起人的共鸣。

      ③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3. (3) 在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空白处加上标点。
    4. (4) 在第⑤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5. (5) 从修辞角度谈谈第②自然段画横线句子这样写的好处。
    6. (6) 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与“我用双手扒开腐臭的枯叶和发霉破碎的树皮,忽然发现在那堆枯树烂叶底下,一株野生的根茎上竟发出一道绿光,倔强地朝着不见太阳的方向伸展”这句话互相呼应的句子。
  • 20.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那里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_堆叠素数论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 (1)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2. (2) 文中“明星”指的是,“微尘”指的是
    3. (3) 陈景润给华罗庚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陈景润是一位
    4. (4) 陈景润在信中写了三层意思,分别为:

      ;②;③

    5. (5) 本文赞扬了华罗庚的哪些品质?
  • 21. 课外阅读。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邻座的外交官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oW。

      “SoW”——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  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雾中。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岛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

    1. (1)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的天空

    2. (2)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

      形容路途很遥远。

      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莽撞;冒失。

    3. (3) 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

    4. (4) 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 2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秘的火星

        火星和地球长得太像——同样是岩石行星,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有两极,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火星和地球长得太像——同样是岩石行星,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有两极,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以前科学家就认为火星上曾经有大量的水。后来人们对火星的探测进一步证明,火星上确实曾经有水。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火星上的第一滴水也许就是陨石或者彗星带去的。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就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持续了数亿年的陨石风暴,给火星送去了最初的水汽。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火星诞生之初,水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当火山爆发时,水就随着熔岩被释放出来,大部分以蒸汽状态飘散,小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充满低处,形成了湖泊和海洋。

        火星上的水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的体积和重量比地球小得多,对物质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气体很容易脱离火星的吸引力而逃向太空。持续不断的大气大逃亡,使火星的表面大气压仅为地球的1%。在这么低的大气压下,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因此,火星最终成了一颗万籁俱寂、荒凉干燥的行星。

    1. (1)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②持续不断的大气大逃亡,使火星的表面大气压仅为地球的1%。

    2. (2) 火星上的水有两种来源:一是第一滴水也许就是或彗星带去的;二是在火星诞生之初,水就已经中了。
    3. (3) 火星上的水没能留住有哪些原因?请写出原因。
  • 2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 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 , 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 (1) 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2. (2) 请你根据第⑩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3. (3)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4. (4) 对第⑧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 . 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 . 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 . “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畜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 2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 zhònɡ)子种(zhǒnɡ 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葵花呢?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花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 bánɡ)。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1. (1) 选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 (2) 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四个词写下来,再写出你从课外想到的四个词
    3. (3) “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词。
    4. (4) 写出描写向日葵外形特点的一段话:

      写出描写向日葵作用的句子:

    5. (5) 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点,写出了“果实格外饱满,格外香”并且产生了联想,这联想是
    6. (6)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向日葵的?请选出的正确。(   )
      A . 按时间顺序。 B .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 C . 按事物的特点、类别顺序。 D . 按空间顺序。
  • 2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相信你,能行!

        “气死我了,成绩差还要偷看,作弊!”数学老师边嚷边推着两名学生走进了办公室。班主任一看,是一班两名“双差生”,他们垂着头。涨红着脸,胆颤心惊地等着训斥。看到他们的样子,班主任克制住火气,把他俩拉到身边,亲切地说:“是不是考试时作弊呀?那好,老师就给你俩讲一个‘作弊’的故事”。

        “十几年前,有一个孩子成绩比你俩还差,又调皮捣蛋,是个十人看见九摇头,阎王看见伸舌头的讨厌鬼。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偷看作弊,老师们对他也没办法。五年级时,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一次摸底测验。”

        “那他又偷看了?”李峰已没有了先前恐惧,插话道。

        “是啊,他还作弊。可正当他拿出一本作文选准备抄作文时,却发现新的语文老师竟然站在他的身后,而且用一双威严的眼睛盯着他!”

        “惨了,惨了,这下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有苦受了。”须军也被故事吸引,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忧起来。

        “是啊,当时他心里也这么想。可是新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发火,而是用一种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一只手轻轻地把作文选合上,尔后在他的肩头轻轻一拍,一字一顿地说:“好好写,自己写,相信你,能行!”

        “这老师多好啊!”两孩子轻声感叹着。

        “是啊,那孩子心里激动极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因为读书至今,他从没有被一位老师这样真诚地信任过!他得一下子有无尽的自信和动力在他身上聚集:老师相信我能,我一定能行!”

        “后来,他把老师的那句‘相信你,能行!’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痛改前非,成绩一点点赶了上来。几年过后,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从一名差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你俩一点儿也不比故事的‘他’笨,只要他们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克服缺点,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不会比‘他’差!你们说行不行?”

        “行!”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走出办公室,去向数学老师认错了。几天后,他们的课桌上写着五个字:“相信你,能行!”

    1. (1) 班主任老师的故事中的孩子是谁?

    2. (2) 故事中的“他”由差变好的原因是什么?

    3. (3) 促使李峰、须军转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简要回答。

    4. (4) 文中两位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被称之为教育。

    5. (5) 假如你的成绩不够理想,读了本文后作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