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16 浏览次数:1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为了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期望发现可能孕育生命的“另一个地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当地时间2018年4月16日19时32分发射一颗探测卫星,名为“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英文缩写为“苔丝”(TESS)。“苔丝”高1.5 m,太阳能帆板收起时直径约为1.3m,重363 kg,比大多数太空探测卫星小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苔丝”寻找的这颗太阳系外行星(   )
      A . 所在恒星系一定有八大行星 B . 自转方向一定与地球相同 C . 与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 D . 公转周期为1个恒星日
    2. (2) “苔丝”在太空飞行中,对其太阳能帆板造成损坏的可能是(   )
      A . 太阳辐射 B . 无线电波 C . 地球磁场 D . 耀斑活动
  • 2. 下图为地球局部地区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反映的地壳圈层为(  )
      A . B . C . D .
    2. (2) 图中④层的物质状态(  )
      A . 呈熔融状 B . 为固气共存 C . 呈气态 D . 呈固态
  • 3. 下图为世界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其中乙地位于赤道附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甲、乙气候类型分别为(  )
      A . 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 B .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 .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 . 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 (2) 图示甲地出现干旱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3. (3) 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大气环流 B . 地形地势 C . 洋流性质 D . 海陆位置
  • 4.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报告,2019年4月北极海冰面积平均为1345万km2 , 这比1981-2010年的长期平均范围减少了124万km2 , 比2016年4月创下的历史低点少了23万km2。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海冰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材料可得出,当前北极地区海冰(  )
      A . 整体趋向增加 B . 整体持续增加 C . 整体趋向减少 D . 整体保持不变
    2. (2) 导致北极地区海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太阳活动影响 B . 全球气候变暖 C . 北极航运繁忙 D . 海洋环境污染:
    3. (3) 当前北极地区海冰变化可能导致(  )
      A . 北冰洋海岸侵蚀程度减小 B . 全球各地异常天气事件减少 C . 俄罗斯农作物总产量下降 D . 北极海域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
  • 5. 图为两支洋流经过海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乙分别代表(  )
      A . 暖流、寒流 B . 寒流、寒流 C . 寒流、暖流 D . 暖流、暖流
    2. (2) 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 . 降温减湿 B . 增温增湿 C . 降温增湿 D . 增温减湿
    3. (3) 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阻碍全球热量交换 B . 对航运安全无影响 C . 不利于各种鱼类汇集 D . 扩大海洋污染面积
  • 6. 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人均水资源统计(单位:m2/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是(  )
      A . 人均水资源分布相对均衡 B . 华北平原地区人均水资源多 C . 人均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D . 东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差异小
    2. (2) 目前河南、河北两省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 退耕还林还草 B . 跨流域调水 C . 控制人口数量 D . 缩减经济规模
  • 7. (2020高三上·阆中月考) 读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岩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地岩石是(  )
      A . 侵入岩 B . 喷出岩 C . 变质岩 D . 沉积岩
    2. (2) 形成乙地的外力作用是(  )
      A . 冰川侵蚀 B . 风力侵蚀 C . 断裂下陷 D . 流水侵蚀
    3. (3) 图中丙地的构造地貌是(  )
      A . 背斜成山 B . 向斜成山 C . 背斜成谷 D . 向斜成谷
  • 8.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该地构造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 岩浆活动 B . 变质作用 C . 断层作用 D . 外力作用
    2. (2) 下列地貌中,与甲构造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
      A . 华山 B . 渭河谷地 C . 长白山 D . 鄱阳湖
  • 9. 澳大利亚本来没有兔子。1788 年,随着英国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亚,几十只兔子被运到澳大利亚。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回大自然作为猎物,让兔子逃到草原上飞快繁殖。澳大利亚人对野兔的生长放任自流,到十九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的扩张之势。它们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业面临长时间的破坏。澳大利亚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兔子的数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澳大利亚的兔子破坏植被,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 整体性 B . 差异性 C . 开放性 D . 地域性
    2. (2) 治理澳大利亚兔子泛滥的措施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环保志愿者的干扰   ②兔子适应性强   ③缺少自然天敌   ④森林资源丰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10. 下图为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推测甲坡为(  )
      A . 迎风坡 B . 阴坡 C . 北坡 D . 阳坡
    2. (2) 该山自然带带谱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B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 (3) 乙坡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的主要成因是(  )
      A . 光照条件好 B . 水分充足 C . 土壤肥沃 D . 白昼时间长
二、综合题
  •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地河流分布示意图,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沿海地区。

    1. (1) 图示河谷形态:②河段为河谷;④河段为河谷。与②河谷相比,④河谷具有等特征。
    2. (2) 图示③处为生(地貌),一般分布在处。④河段地势落差大,作用强烈。
    3. (3) ①处多形成(地貌),并说明理由。
  • 12.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 A、B、C、F、G、H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2. (2)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搬运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没有进入陆地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3. (3) 城市化导致H环节(填“减弱”或“增强”),植树造林导致F环节(填“减弱”或“增强”),围湖造田导致G环节季节变化(填“增大”或“减小”)。
  • 13. 读某年1月某时世界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 图中乙天气系统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填“由中心向四周”或“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填“高”或“低”),四周气压(填“高”或“低”)。
    2. (2) 图中③地比④地气温,并分析其依据。
    3. (3) 图中③地风向为。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并说明理由。
    4. (4) 简述未来④地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等天气现象。
  •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日太阳光照图,其中阴影区域为黑夜,非阴影区域为白天,箭头指示地球自转方向,弧ADB为晨昏线,该日之后,北半球各地昼开始长于夜,昼渐长、夜渐短。

    1. (1) 根据材料推测该日为北半球的(填节气)日。此时弧AD为(填“昏”或“晨”)线。
    2. (2) 图中B、C、E、F四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图示时刻,F点地方时为时,北京时间为时。
    3. (3) 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为,全球各地(填昼夜状况)。
    4. (4)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征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