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1-16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下列有关ME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MERS病毒也含有核酸 B . MERS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C . MERS病毒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寄生生活 D . 获取大量MERS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 2. 仅由单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个体有(  )

    ①大肠杆菌 ②衣藻 ③葫芦藓 ④蚯蚓 ⑤蓝藻 ⑥蘑菇 

    ⑦草履虫 ⑧流感病毒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⑥⑦⑧ C . ①③⑤⑦ D . ①②⑤⑦
  • 3. 雄性孔雀开屏时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高等动物之所以表现出第二性征,是因为性激素起作用,就其化学本质而言,是下列哪种物质作用的结果( )
    A . 蛋白质 B . 核酸 C . 糖类 D . 脂质
  • 4. (2015高一上·株洲月考) 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是(  )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④池塘

    A .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 .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 . 细胞、种群、个体、生态系统
  • 5. (2015高一上·宁阳月考) 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  )

    ①揭示了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③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

    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B . 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 C . 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 D . 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
  • 7.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下列有关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 B . 框图②内的生物除烟草花叶病毒外,都是原核生物 C . 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壁 D . 框图④内都是原核生物
  • 8.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淀粉、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物质 B . 脂肪、肝糖原、肌糖原、淀粉均为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C .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 D . 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9.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四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 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 B . 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 C . 将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D . 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 10. (2017高一上·河口月考)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的发挥并非依靠单个蛋白质独立起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才是执行功能的主要途径。这种相互作用现象说明( )。
    A . 蛋白质性质稳定 B . 蛋白质空间结构复杂 C . 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D . 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 11. 下列有关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 B . 在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染液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C . 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核酸分子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D . 实验结果是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 12. 有三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可知,共有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四条核苷酸链,它们是(  )
    A . 一个DNA分子,两个RNA分子 B . 三个DNA分子 C . 两个DNA分子,一个RNA分子 D . 三个RNA分子
  • 13. 下列过程中,消耗ATP和产生ATP的过程分别是(   )

    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②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

    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⑤抗体的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

    ⑥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⑦酵母菌产生酒精的过程

    A . ①⑤,②③⑥⑦ B . ①②④,③④⑦ C . ②④⑤,③⑥ D . ①②⑤,③⑥⑦
  • 14. 下列与无机盐的功能无关的是(  )
    A . 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 B . 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C . 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 . 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 15. (2018高一上·黄陵期末) 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

    A . 淀粉酶、纤维素酶、溶菌酶 B . 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C . 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 D . 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 16. 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具有识别和免疫功能 B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⑤有关 C . a面为膜内侧,b面为膜外侧 D . ③为磷脂分子亲水性头部,④为磷脂分子亲脂性尾部
  • 17. (2020高一上·南昌期末) 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a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B . 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C . 图乙中f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 . 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 18. 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 . 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 . 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 . 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 . 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
  • 19. (2020高一下·贵溪期末) 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 .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 .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 . K+通过原生质层 D .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 20. (2019高一下·武威期末) 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有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阶段 ②所需的酶基本相同 ③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④都产生CO2 ⑤都产生了[H]

    A . ①③⑤ B . ①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 21. (2021高二上·吉安月考)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A . 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 . 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 . 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 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 22. 食品等保存的方法有很多,其原理不完全相同。下列哪项方法的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 )
    A . 在地窖中保存蔬菜 B . 鱼肉腌制保存 C . 种子晒干保存 D . 水果低温保存
  • 23. (2017高三上·西宁月考)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吸收量多少)。甲、乙两图分别是( )

    A . 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 . 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C . 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D . 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 24. 将一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其一叶片的主脉切断(如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将此叶片经脱色处理后,再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呈红棕色,b部呈蓝色。这个实验证明了(  )

    A . 光合作用需要光 B . 光合作用需要CO2 C . 光合作用需要H2O D .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 25.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进行的结论 B . 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 C . 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D . 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 26. 下图甲表示细胞中某条生物反应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酶,A,B,C代表不同的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若a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②若B大量积累,则很可能是b和c的催化反应被抑制所致

    ③当乙图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④酶活性在t2时比t1时高,故此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7. (2019高二上·成都开学考)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
    A . 细胞的体积 B . 细胞的表面积 C .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D . 细胞分裂的快慢
  • 28. (2015高一下·广州期中)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 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 .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 .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 .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 . 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 29.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 

    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相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④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⑤
  • 30. (2019高三上·石家庄开学考)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形态、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①②③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不同 B . ①②③三个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②③ C . ③过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没有变化 D . 与甲相比,乙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二、综合题
  • 31.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如图1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c是构成a的一种元素,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已知HIV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图1中c表示元素。
    2. (2) 在人体细胞内,a的名称是,一分子a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1分子组成的。
    3. (3) 丙的检测可用试剂,显色。
    4. (4) 的千变万化决定了甲的多样性,乙通常由条链构成,丙是生命活动的
    5. (5) 若图2是乙的基本单位,则m可代表腺嘌呤、胞嘧啶、。(填中文名称)
  • 32. 图甲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图乙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甲中的A、B细胞分别所处的时期:

      A:;B.

    2. (2) 图乙中8时期发生的生理过程叫
    3. (3) 图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
    4. (4) 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条。
    5. (5) 图乙中6时期与11时期的共同点
    6. (6) 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形成的子细胞是
  • 33. 下面的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为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D表示
    2. (2) 据乙图分析,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图中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3. (3) 乙图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研究者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三、实验题
  • 34. 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若乙装置为对照组,则其和甲装置的区别应为
    2. (2) 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①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适宜的光照下照射1 h,测定红墨水滴的移动距离。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5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移动4 cm。

    3. (3) 测定植物的呼吸强度。

      ①在甲、乙装置的烧杯中加入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环境中1小时,温度与(2)中温度相同。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1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移动1.5 cm。

    4. (4) 综合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强度为每小时红墨水滴向移动c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