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10月...

更新时间:2021-02-26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已知12克石墨或金刚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Q1和Q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Q1<Q2 B . 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C . 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D . 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 2. 能量通常包括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下列有关能量转化关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甲烷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B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 二次电池放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 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3. 恒温恒容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H2(g)+I2(g) 2HI(g),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 . 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 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HI同时消耗1 mol H2 D . H2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改变
  • 4.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对应的表述均正确的是( )
    A . 已知 金属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 . 稀醋酸与 溶液反应: C . 已知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 ,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 已知 ,则可知 的燃烧热
  • 5. 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① 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1)=2H2(g)+O2(g)    △H1= +571.6kJ/mol

    ② 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     △H2=+131.3kJ/mol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 CO(g)+3H2(g)     △H3=+206.1kJ/mol

    A . 由反应①知H2的燃烧热为571.6kJ/mol B . 反应② 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 . 反应③ 若改用新催化剂,△H3不变化 D . 反应CH4(g)=C(s)+2H2(g)的△H=+74.8kJ/mol
  • 6.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 . 工业合成氨中,将氨气液化分离以提高氨气产率 C . SO2氧化为SO3 , 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D . 盛有2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MnO2 , 试管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 7.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一定温度下,10mL 0.40 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3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 . 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B . 反应至6min时,c(H2O2)=0.20 mol·L-1 C . 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D . 4~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 8. 已知汽车尾气处理反应能量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 形成N≡N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 D .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9. 在1L的容器中,用纯净的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 反应生成C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OE段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快 B . 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C . 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1·min-1 D . 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
  • 10. 反应速率 v 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 + Cl2 = 2HCl的反应速率 v 可表示为v = kcm (H )cn (Cl ),式中 k 为常数,m,n 的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

    序号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可推得下列 m,n 的值正确的是( )

    A . m = 1, n = 1 B . m = , n = C . m = , n = 1 D . m = 1, n =
  • 11. 结合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H2(g)与 molO2(g)键能之和比1molH2O(g)的键能高 B . H2O(g)变为H2O(l)时,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 C . 2molH(g)与1molO(g)生成1molH2O(g)所吸收的热量是bkJ D . 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H=2(b+c-a)kJ•mol
  • 12.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到两倍,使再达到平衡,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x+y<z B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 B 的浓度增大 D . C 的体积分数下降
  • 1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已知反应:

    ⑴CH4(g)+2O2(g)=CO2(g)+2H2O(l)      ΔH1=a kJ·mol1

    ⑵CH4(g)+2O2(g)=CO2(g)+2H2O(g)      ΔH2=b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O(g)=H2O(l)的ΔS<0,ΔH=(a-b)kJ•mol1 B . 上表中x=(1 796+b)/2 C . 当有4NA个C—H键断裂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为a kJ D . a>b且甲烷燃烧热为b kJ·mol1
  • 14. 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图甲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t2t3t4t5时刻后各改变一种条件。若t4时刻改变条件是压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t1=15 s,则前15 s的平均反应速率v(C)=0.004 mol·L1·s1 B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g) B(g)+2C(g) C . t2t3t5时刻改变的条件分别是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 D .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4 mol
  • 15. CO2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乙烯:2CO2(g)+6H2(g ) C2H4(g)+4H2O(g)。0.1Mpa时,按n(CO2):n(H2)=1:3投料,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的ΔH<0 B . 曲线b代表H2O C . N点和M点所处的状态c(H2)不一样 D . 其它条件不变,T1℃、0.2MPa下反应达平衡时c(H2)比M点大
  • 16. 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 (g)   △H=-92.4kJ·mol-1)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N2、3molH2

    2molNH3

    4molNH3

    NH3的浓度(mol·L-1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а1

    а2

    а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c1>c3 B . a+b=92.4 C . 2p2<p3 D . а13=1
二、填空题
  • 17. 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用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kJ的能量。
    2. (2) 如图所示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作用是;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3. (3) 通过实验测定的中和热的ΔH常常大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
  • 18.              
    1. (1) 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ΔH=+11 kJ·mol1 , 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151 kJ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kJ。
    2. (2) 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 CH3OH(g) ΔH1 ②CO2(g)+3H2(g) CH3OH(g)+H2O(g) ΔH2   ③CO2(g)+H2(g) CO(g)+H2O(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

      C—O

      C O

      H—O

      C—H

      E/(kJ·mol1

      436

      343

      1076

      465

      413

      由此计算ΔH1kJ·mol1;已知ΔH2=-58 kJ·mol1 , 则ΔH3kJ·mol1

  • 19. 京津晋冀等地曾多次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中含有大量的气体污染物,其主要成分是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有机物乙烯可以消除氮的氧化物的污染。已知:①乙烯的燃烧热ΔH=-1 411.1 kJ·mol1;②N2(g)+O2(g)=2NO(g) ΔH=+180 kJ·mol1

      则乙烯和N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C2H4(g)+6NO(g)=2CO2(g)+3N2(g)+2H2O(l)ΔH= kJ·mol1

    2. (2) NH3催化还原可以消除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①相同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选用不同的催化剂(a、b、c)发生反应:4NH3(g)+6NO(g) 5N2(g)+6H2O(g),反应产生N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a>b>c

      B X点时,NH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

      C 达到平衡时,使用催化剂c时NO的转化率最小

      D 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②恒温恒容下,向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8 mol NH3和2.4 mol N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体系的压强为反应前压强的 倍,则化学平衡常数K=(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上述反应改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则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 煤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石资源,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1. (1) 燃煤时往往在煤中添加石灰石,目的是,达到该目的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煤的综合利用包括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的气化和液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CO(g)+ H2O(g)⇌CO2(g)+H2(g)△H。 查阅资料得出相关数据如下:

      温度/℃

      400

      500

      平衡常数K

      9

      5.3

      ①该反应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反应将不能正向进行,由此判断该反应的△S(填“>”或“<”")0。

      ②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1 mol CO(g)和0.1 mol H2O(g)发生反应,在400℃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O(g)的转化率为

    4. (4) 将2 mol CH4和4 mol H2O(g)通入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 H2O(g)⇌CO(g)+ 3H2(g)。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2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③压强:p1 (填“>”“<”或“=”)p2

三、原理综合题
  • 21. 向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B、C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4个阶段所改变的外界条件均不相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中从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物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 (2) 乙图中t2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
    3. (3) 乙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在这4个阶段中C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4. (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5. (5) 反应开始时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