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榆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25 浏览次数:36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44小题,每小题1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p>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
  • 1.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   )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2. (2) 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
      A . 北京郊区 B . 极圈附近 C . 赤道附近 D . 青藏高原
    3. (3)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
      A . 耀斑活动周期 B . 太阳辐射强度 C . 地形地势特征 D . 八大行星位置
  • 2. 下面甲图为1月、7月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乙图为30°N.30°S太阳辐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据甲、乙两图可知,(   )
      A . 纬度越高,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越大 B . 赤道附近1月、7月的太阳辐射量相等 C . 3~9月,30°N的太阳辐射量大于30°S D . 9月~次年3月,30°N太阳辐射量锐减
    2. (2) 北京市民正午人影最短时,E,F,G三地的昼长大小依次是( )
      A . F,E,G B . G,F,E C . E,F,G D . E,G,F
    3. (3) 同一地点在M,N,P三个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依次是(   )
      A . M,P,N B . N,M,P C . M,N,P D . P,M,N
  • 3. 北京时间2018年5月5日,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一夜之间爆发,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发出来。研究发现,基拉韦厄火山岩浆管道系统,从地下超过约60 km的深度一直延伸到地表。下面左图示意基拉韦厄火山景观,右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最有可能来源于右图中的(   )
      A . 圈层① B . 圈层② C . 圈层③ D . 圈层④
    2. (2) 受基拉韦厄火山岩浆喷发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地球圈层是(   )
      A . 大气圈 B . 生物圈 C . 水圈 D . 岩石圈
  • 4. 海陆风是因为海洋和陆地对太阳辐射加热或冷却的速度不同引起的,白天刚开始时,风很小,随后风力逐渐增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有关海陆风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不考虑云量的影响,白天海陆风风力最大出现在(   )
      A . 9~11时 B . 正午时刻 C . 13~15时 D . 16时以后
  • 5. 下图示意世界某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有关该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降水年际变化大 B . 气温日较差大 C . 降水季节变化大 D . 气温年较差大
    2. (2)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 20°~30°的大陆西岸 B . 20°~30°的大陆东岸 C . 30°~40°的大陆西岸 D . 30°~40°的大陆东岸
  • 6. 下图为印度半岛部分地区某月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四个地区风速最大的是(   )
      A . 斯里兰卡西北部地区 B . 印度中部地区 C . 孟加拉国东北部地区 D . 巴基斯坦东部地区
    2. (2) 图中甲天气系统(   )
      A . 频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 B . 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洋面 C . 移动路径只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 . 在赤道地区出现频率较高
    3. (3) 图示月份(   )
      A . 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B . 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 C . 潘帕斯草原草木枯黄 D . 中南半岛盛行东北风
  • 7. 读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a.b、c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
      A . 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B . 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C . 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D . 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2. (2) 图示河流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 光、热、水资源丰富 B . 冬季冰期长 C . 草原和荒漠植被为主 D . 河流含沙量大
  • 8.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河流的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甲区域夏季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高于乙区域,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 植被覆盖率 B . 地形差异 C . 雨季时间 D . 距海远近
    2. (2) 甲图中A处数值小于B处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 地形阻挡 B . 受高压控制时间长 C . 位于非季风区 D . 蒸发较多
  • 9. 下图为太平洋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造成甲海区水温不同于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 寒流流经 B . 暖流流经 C . 径流汇入量大 D . 太阳辐射少
    2. (2) 当乙附近水温较常年异常偏高时,受其影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的国家是( )
      A . 智利 B . 美国 C . 澳大利亚 D . 英国
  • 10. 下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甲城市年均温比乙城市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示季节最可能为(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2. (2) 甲城市年均温比乙城市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纬度 B . 海拔 C . 海陆位置 D . 洋流
  • 11. 读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丙(草甸为主)、丁(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A . 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 B . 垂直分异规律 C . 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 D .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 (2) 丁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 )
      A . 盛行西风 B . 西南季风 C . 东北信风 D . 西北季风
  • 12.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某水平方向上的植被和气温、降水变化关系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小题。

    1. (1) 若图示某一端点的植被是荒漠,则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 非洲西部  B . 南美西部 C . 欧洲西部  D . 北美西部
    2. (2) 图中M处的植被最可能是(   )
      A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 热带草原植被 D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13.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 自然因素 B . 家庭因素 C . 经济因素 D . 政治因素
    2. (2) 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②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③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④由

      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4. 右图示意中国、印度、日本三国1950年以后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示可以反映出(   )

      A . a-b段曲线变化与计划生育有关 B . 1975年后我国人口增长低于印度 C . 1995年前日本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D . 2010年后中日人口变化特点相同
    2. (2) 推测至21世纪中后期,三个国家( )
      A . 劳动力负担将会极大减轻 B . 劳动人口比重差距将缩小 C . 劳动力就业压力逐渐增加 D . 人口迁移方向与现在相反
  • 15.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从环境的角度看,该城市布局较合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功能区③可能是(   )
      A . 商业区 B . 住宅区 C . 工业区 D . 绿化区
    2. (2) 该城市的风频图最可能是(   )
      A . B . C . D .
    3. (3) 若该城市选择--地价较低的地区进行廉租房建设,则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的是(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 16.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图为该市旧宝安路与新宝安路景观对比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宝安路景观的变迁说明(   )
      A . 工业制造水平提升 B . 第三产业比重攀升 C . 城市交通已立体化 D .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2. (2) 宝安路两侧建筑景观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 . 人口素质 B . 工业化 C . 工程技术 D . 科技水平
  • 17. 深圳地处广东省南部,东西两侧均临海,中南部地区毗邻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也给深圳带来了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读某年深圳城市热岛强度(单位:℃)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深圳城市热岛强度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

      ①人口密度 ②海陆分布 ③纬度位置④地势起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2) 下列措施中,利于缓解深圳城市热岛效应的有( )

      ①道路铺设透水砖②冬季利用地热采暖③加强通风廊道建设④增加绿化面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8. 读沿120°E 经线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E山脉作为自然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有(   )
      A . 我国草原区与荒漠区的分界线 B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 暖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分界线 D .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 (2) F所示地形区为(   )
      A . 山东丘陵 B . 武夷山脉 C . 两广丘陵 D . 浙闽丘陵
    3. (3) 与图中K地相比,H地( )
      A . 夏季降水量大、气温较低 B . 冬季降水量大、气温较低 C . 夏季降水量小、气温较高 D . 冬季降水量小、气温较高
  • 19. 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示海洋是(   )
      A . 南海 B . 黄海 C . 东海 D . 渤海
    2. (2) 长江沿岸汇人支流与交汇处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 . 雅砻江——宜宾 B . 嘉陵江——重庆 C . 岷江——武汉 D . 京杭大运河——南京
    3. (3) 由宜昌至洞庭湖出口这段河流的显著特点是(   )
      A . 水量急剧减少,时常断流 B . 两岸峭壁耸立,滩多流急 C . 地下水补给多,水位稳定 D . 河道蜿蜒,形成“地上河”
二、必考题:共46分。
  •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的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 (1) 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泉水的形成过程。
    2. (2) 该地的泉水水量年变化幅度很小,试解释其原因。
    3. (3) 分析该地巨大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韩国首尔都市圈由首尔市、仁川市、京畿道组成。1980 年以前,韩国人口快速向首尔市集中;从1980年开始,环绕首尔市的京畿道人口密度增速超过首尔市;在1990年后,首尔市的人口开始向京畿道和仁川等城市转移。首尔都市圈人口从1955年的393万人增至2015年的2442万人(不含外国人),占韩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8. 3%增至49. 1%。下图示意韩国重工业中心分布和首尔都市圈区位以及韩国城市化进程。

    1. (1) 据材料简述1950~2015年韩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2. (2) 分析1990年后首尔人口向京畿道和仁川等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
    3. (3) 当前韩国人口主要集中于首尔都市圈,综合分析该人口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
  • 22.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读河套平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我国阴山山脉以北的地形区是 , 简述该地形区的主要特征。
    2. (2) 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导致其北侧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 (3) 分析黄河由甲地至乙地径流量不断减少的原因。
    4. (4) 简述河套平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三、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题计分。
  • 23. [选修3:旅游地理]

    牙克石市面积27590 km2 ,总人口33万多,市区凤冠高级滑雪场为全国最大的多功能

    雪上运动基地,且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冰雪之乡”的美誉。牙克石市依靠“林海雪原”发展冰雪旅游,将“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下图示意牙克石市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分布。

    分析牙克石市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

  • 24. [选修6:环境保护]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是药材冬虫夏草的主要产地,每逢采收期都吸引上万人到当地采摘。近年来,采集队伍经过之处,均留下大批垃圾。三江源当地垃圾处理难度高,令当地曾一度成为“垃圾岗”(下图),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

    分析三江源当地垃圾处理难度高的原因,并提出垃圾处理的合理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