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10...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7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滴加试剂 C . 配制溶液 D . 蒸发溶液
  • 2.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 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B .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 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 .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3. 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5 N,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 13 N,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 )
    A . 5N B . 18 N C . 13 N D . 8 N
  • 4. 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示数为 32 N,将其悬挂起来浸入某液体中称时,示数为 18 N,则此时物体在该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
    A . 14N B . 18 N C . 32 N D . 50 N
  • 5.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两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B . 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 C . 乙烧杯中小球排开的液体质量大 D . 甲烧杯底部受到液体 的 压强小
  • 6. (2012·湖州)

    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甲比乙(    )


    A . 所受浮力小 B . 质量大 C . 所受压强大 D . 密度大
  • 7. 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
    A .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 B .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小 C . 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下更大 D .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
  • 8. 将20℃时某KNO3溶液均分为两份,第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a克晶体;第二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b克.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2a=b B . 2a≤b C . 2a≥b D . 2a<b
  • 9.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标志中,属于节水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 10. 下列哪个操作过后形成的是纯净物的是(    )
    A . 泥水中加入明矾后得到的上层清水 B . 海里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以后得到的盐 C . “3M”家庭厨房净水器处理过后的水 D . 经过蒸馏以后得到的水
  • 11. (2018·杭州) 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 . 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 . 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 . 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 . 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 12. 20℃时,将等质量的 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 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甲所示,升温到 50℃时如图乙所示。NaCl、KNO 3 在 20℃和 50℃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则(    )

    温度(℃)

    2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7.0

    KNO3

    31.6

    85.5

    A . 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为 20℃时 NaCl 的饱和溶液 B . 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为 50℃时 KNO3的饱和溶液 C . 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②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图甲烧杯②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3. 参照下表(A 物质的溶解性表),在常温 20 ℃时进行如下实验,则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温度(℃)

    20

    50

    溶解度(g)

    30

    100

    A . 37.5% B . 23.1% C . 28.6% D . 60%
  • 14. 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 15. (2017·浙江竞赛) 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
    A . 13.3克 B . 26.7克 C . 33.3克 D . 40克
  • 16. 70℃时的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17. 如图,将一个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的小物块从刚接触水面到缓缓浸入水中直至小物块完全浸没的过程中,请你选出以下哪幅图是浮力随深度 h 的变化图(    )

    A . B . C . D .
  • 18. 把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质量分数提高一倍下列方法能实现的是(    )
    A . 加入10g溶质 B . 蒸发45g水 C . 加入12.5g溶质 D . 加入100g 水
  • 19.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其中(a)中只有水,(b)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c)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若把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可知它们的质量(    )

    A . (a)最大 B . (b)最大 C . (c)最大 D . 一样大
  • 20. 20摄氏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7,则20摄氏度。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A . 28.6 克 B . 28.6% C . 40 克 D . 40%
二、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
  • 21. 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 (1) 写出图中编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② 蒸发;③;⑤

    2. (2) 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填序号)环节。
    3. (3) 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4. (4) 水循环中能为陆地不断补充淡水的是间的水循环。
  • 22.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甲试管生成 A 气体,则 b 应该接直流电源的极。
    2. (2) 两种气体中能点燃的是(填“A”或“B”)气体。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填“可燃性”或“助燃性”)。
    3. (3) 实验前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4. (4) 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23.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里,振荡,然后仔细观察,并指出哪个是溶液,哪个是悬浊液,哪个是乳浊液。①精盐 ;②花生油;③ 高锰酸钾钾
  • 24. 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再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的浮力乙杯中橡皮泥所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杯中水面升高多一些.

  • 25. 如图所示,体积为 1×10-3m3 、材料相同的两个金属球,分别连接在弹簧的上端,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 g 取 10 N/kg)

    1. (1) 图甲装置内是水,静止时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 70 N,则该球的重力为N。
    2. (2) 图乙装置内装的是另外一种液体,静止时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2 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kg/m3
  • 26. 潜艇在水下从长江开往大海,浮力(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轮船从长江开往大海会(填上浮或下沉)。
  • 27. 在一定温度下,向 100 g 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g。
    2. (2) 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a 、 b 、 c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用“>”“<”或“=”表示出来)。
  • 28. 将一木块漂浮于 50 ℃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 随时间 t 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填“升温”或“降温”)。浮力(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质量分数(填“变大”或“变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32 题 4 分,共 21 分)
  • 29.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的基础实验之一。

    1. (1) 现欲配制一瓶 75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g。
    2. (2) 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3. (3) 图中某步骤错误,该步骤的正确操作为
    4. (4) 下列情况中,可能会使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低于10%的是

      A.称取的氯化钠不纯,有杂质 B.在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保存

      E.氯化钠固体潮湿 F.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G.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H.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I.左码右物

    5. (5) 实验室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g,向其中加入g水可配得 120 克 5%的氯化钠溶液。
  • 30. 小明在学完浮力后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 (1) 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装水的容器是(填“甲”或“乙”)。
    2. (2) 小明将一只玻璃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铁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做好标记为 A ,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 克/厘米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 0.9 克/厘米3 。

      ①如图丙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 0.9 应该在(填“ p ”或“ q ”)点。

      ②使用过程中小明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水(如图丁所示),杯中液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仍在 A 处”)。

  • 31. 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C 三个步骤。

    1. (1) B 步骤称为
    2. (2) A、B、C 三个步骤中玻璃棒各自的作用分别是
    3. (3) C 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       (填字母)。
      A . 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 . 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 . 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4. (4)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操作④是图甲中的哪个步骤(填“字母”下同),操作⑤是哪个步骤

  • 32.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请证明漂浮的轮船的排水量m与船和货物的总质量m相等.
四、 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 14 分)
  • 33. 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如图乙是绳子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求:(g 取 10 N/kg)

    1. (1) 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
    2. (2) 金属块 体积露出水面时绳子的拉力。
    3. (3) 金属块的密度。
  • 34. 实验室用 38%的浓盐酸 配制 10%的盐酸溶液 500 毫升,需要加水多少毫升?溶液中溶质质量为多少?(已知 10%盐酸密度为 1.05g/cm3,38%盐酸密度是 1.2g/cm 3 )(保留一位小数)
  • 35. 有一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中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为 0.8 m2,高 5 m,密度为 0.7×103 kg/m3。(g=10 N/kg)

    1. (1) 未向池内注水时,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2. (2) 向水池内缓慢注水,在水位到达 1 m 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3. (3) 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 4 m 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