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一...

更新时间:2020-12-06 浏览次数:18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共60分)
  • 1.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下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荒漠化只发生在A地区 B . 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 .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 . 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 (2) C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A . 沙漠化 B . 石漠化 C . 盐渍化 D . 三种类型都有
  • 2.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A . 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 B . 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C . 节约灌溉用水,减轻水土流失 D . 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
    2. (2) 与枣林地膜覆盖技术相比,枣林秸秆覆盖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A . 抗风抗旱,地区适应性强 B . 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 C . 病虫害少,增产效果显著 D . 抑制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3. (3) 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 . 改变枣林内与枣林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B . 增加了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气的交换 C . 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D . 增加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 3. 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 . 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 .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现阶段的描述 D . 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位不断上升
  • 4. 关于左下图中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5. 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GIS B . 乙是GIS C . 丙是RS D . 甲是GPS
    2. (2) 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 B . RS可以对水灾淹没区域进行动态预测分析 C . GPS可以确定运钞车的位置 D . 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 6. 下图为我国某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该地形区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7.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近年来,对甲乙所在区域的森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⑤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⑤
    2. (2) 乙河流是(  )
      A . 亚马孙河 B . 刚果河 C . 尼罗河 D . 密西西比河
  • 8.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棉花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全国稳稳当当坐上了第一把“金交椅”,“工业西红柿”占据亚洲“老大”位置,葡萄、枸杞、红枣、哈密瓜、香梨等特色农产品驰名中外,新疆的牛奶、羊绒、皮革及珍禽也是声名远播,被中外游客青睐。然而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高由到低排列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①② D . ③②①
    2. (2)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0. 下图所示为我国三个平原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
      A .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B . 光照较丰富 C .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 .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 (2) B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
      A . 水土流失、荒漠化 B . 酸雨、水土流失 C . 盐碱化、酸雨 D . 荒漠化、盐碱化
  • 11.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如“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 净化空气 B . 涵养水源 C . 吸烟滞尘 D . 防风固沙
    2. (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 .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 .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 12.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人类适宜居住的地方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 .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3. (3)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③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4. (4)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快商业性伐木发展本国经济      ⑤发展雨林生态农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 13. 读世界某资源分布图(阴影区),回下列小题。

    1. (1) 该资源最有可能为(  )
      A . 石油资源 B . 森林资源 C . 湿地资源 D . 水资源
    2. (2) 该资源的减少会导致(  )
      A . 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B . 全球变暖加快 C . 干旱呈全球化趋势 D . 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 14.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   )
    A . 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 . 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 . 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 . 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 15.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 . 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 . 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 . 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 . 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 16. 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
    A . 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B . 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 C . 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 D . 方格定位,便于栽树整齐
  • 17.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

    A .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 B . ①水田②旱地③草地④林地 C .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D . ①水田②林地③草地④荒地
  • 18.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下图示意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维持该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 . 江河 B . 森林 C . 村寨 D . 梯田
    2. (2) 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   )
      A . 减轻劳动强 B . 避免洪涝灾害 C . 获得清洁的水 D . 观赏梯田美景
  • 19. 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回答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

    A . 左上 B . 右上 C . 左下 D . 右下
  • 20.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 .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 .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 (2) 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A . RS技术 B . GPS技术 C . GIS技术 D . 实地考察
    3. (3) 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 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 .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21. 读如下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图中山脉是(   )       
      A . 太行山 B . 秦岭 C . 天山 D . 喜马拉雅山                                      
    2. (2) 此山脉是我国(  )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水田与旱地的界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2.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左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 .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 . 市场 B . 技术 C . 资金 D . 交通
二、综合题(40分)
  • 23.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写出山脉名称:C,D
    2. (2) 写出地形区名称:①盆地,②盆地。
    3. (3) 河流⑦是,它是我国最长的河。
    4. (4) A山作为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地理意义。答出四点即可。
  • 24.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2. (2) 简述本区域南部河流的流向?其主要补给类型?
    3. (3) 阿克苏的苹果果香浓郁、甘甜味厚、汁多无渣,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品质十分优良。请从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4. (4) 建国以来部分绿洲变成了荒漠,请分析其人为的直接成因。
    5. (5) 要遏制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可以采取的对策或措施有哪些?

      答出四点即可

  • 2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M处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 等赤道附近地区,被称作地球的“绿色腰带”。
    2. (2) M处森林广布,树木高大茂盛,推测M处气候类型及成因。
    3. (3) 该洲分布最大的植被类型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
    4. (4) 巴西森林大火,使国际社会再次聚焦森林如何保护这个国际难题,森林面积迅速减少有多种原因,试结合书本分析该国森林被毁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 26. 读下图,是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图中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各自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2. (2) 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