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社九上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21 浏览次数:36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在电视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占领叫失败,有一种退却叫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有一种退却叫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
    A . 重庆谈判 B .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 2. 如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一张珍贵历史图片,该图片涉及的事件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五四运动 C . 遵义会议 D . 重庆谈判
  • 3. 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应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邀毛泽东赴渝谈判以掩盖内战目的 B . 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全面内战序幕 C . 先重点进攻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区 D . 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 4. 下面是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表。为此中共中央所采取的措施是(    )

    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获得美国大量先进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中城市、绝大部分交通线

    中小城市、农村、偏远地区

    A . 坚决迎战,绝不放弃中共中央所在地 B . 实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 . 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D . 进行主力决战,掀起三大战役的壮举
  • 5. 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 6. 电视剧《彭德怀元帅》曾在央视热播。你不可能在该电视剧中看到彭德怀(    )
    A . 领导平江起义 B . 指挥百团大战 C . 领导淮海战役 D . 指挥抗美援朝
  • 7.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 张学良 B . 佟麟阁 C . 李宗仁 D . 傅作义
  • 8.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准海战役
  • 9. 下列选项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参与的重大事件有(    )

    ①南昌起义   ②武汉会战   ③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淮海战役

    A . 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从19484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发动的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 11. 诗歌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白山黑水一盘棋,战锦方为决斗时”“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华夏岁时冬又春,雄师百万骋平津”,这三句诗体现的历史主题是(    )
    A . 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B . 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C . 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D . 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
  • 12.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3. 以下史实处于解放战争的某一阶段。这一阶段是(    )

    时间

    主要参战部队

    战役结果

    1948.9~1948.11

    东北野战军

    解放东北全境

    1948.11〜1949.1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8.11〜1949.1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 . 战略防御 B . 战略反攻 C . 战略决战 D . 最终胜利
  • 14.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昨天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来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针对《毛泽东先生来了!》,下列评述最符合当时历史情况的是(    )
    A . 蒋介石真心实意盼望毛泽东前来共商和平大计 B . 毛泽东置身犯险亲赴重庆与国民党和平谈判 C . 签订《停战协定》,对和平建国方针达成高度一致 D . 签订“双十协定”,蒋介石的目的全部实现了
  • 15.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其内容不包括(    )
    A .  改革土地制度 B . 修改宪法草案 C . 整编军队 D . 召开国民大会
  • 16.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同点有(    )

    ①都发生于重庆  ②都确立和平建国的方针

    ③只有国共两党的代表参加  ④都为实现民主统一带来曙光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7. 如图是名为《祝福祖国》的邮票。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    )

    A . 近代以来抵抗外辱首次完全胜利 B . 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C . 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D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 18.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 19. 如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被誉为“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C . 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 . 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 20. 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A . 封建帝制被推翻 B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 . 中国实现现代化了 D . 世界和平力量壮大了
  • 21. “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来的。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材料描述的是(    )
    A . 南京解放 B . 开国大典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抗美援朝胜利
  • 22. 首都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通常称为“开国大典”。这一庆典出现在(    )
    A . 1945年 B . 1949年 C . 1956年 D . 1978年
  • 23.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是(    )
    A .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 24.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B . 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 .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 . 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5. 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三大战役的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风华正茂 立志报国】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材料2:【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1. (1) 材料1中“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2. (2) 材料2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3. (3) 综述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史上,历史曾将挽救民族危亡的大任降于重庆,重庆以其巨大的牺牲和卓绝的奋斗圆满完成了这一重任。历史又给予重庆唯一的契机,希望这座有大功于国家民族的城市,能继续引导国家走出君主专制、极权独裁,开出自由、民主、宪政国家的康庄大道。然而,重庆错失、辜负了历史的第二次偏爱,在严酷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面前。重庆交出的是一份令人扼腕长叹的答卷。

    1. (1) 根据材料指出和重庆有关的是哪两件大事?
    2. (2) “重庆以其巨大的牺牲和卓绝的奋斗圆满完成了这一重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3) 材料中为什么说“重庆辜负了历史的第二次偏爱,交出的是一份令人扼腕长叹的答卷”?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摘自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电文

    材料二:“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三:“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去,我们去了,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1. (1) 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真实目的。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毛泽东为什么说“我们去得好”?
  • 29. (2020·台州模拟) 中国革命艰难曲折,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幸福靠奋斗,“初心”应牢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探索】

    资料一: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中国近代史》

    资料二:它(五四运动)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中华文化史》

    【不忘初心】中共十九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 (1) 指出资料一中的历史事件,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2. (2) 资料二中“思想活力”指的是什么?从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角度,分析资料二比资料一中的革命新在哪里。
    3. (3) 列举两例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如何“不忘初心”砥砺奋斗着。
  • 30. (2020九下·绍兴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三班某开展了关于“孙中山、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综合探究活动。

    孙中山

    毛泽东

    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

    ②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④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⑤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

    ⑥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

    ……

    ①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1921年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③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提出__A__重要论断

    ④1949年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评价:孙中山是__B__

    评价: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材料二: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1. (1) 在表格A、B两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A                        B

    2. (2) 请选用上表中的一个史实说明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未成事业。
    3. (3) 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和革命任务角度,谈谈孙中山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有何共同点?
    4. (4) 上述材料,对我们新时代的发展有什么启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