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21 浏览次数:272 类型:期末考试
一、<strong>单项选择题</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每题1分,共20分)</strong>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这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在于(   )
    A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 .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 .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 . 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2. (2017八下·莱城期中)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 反抗外来侵略 B . 进行三大改造 C . 发展国民经济 D . 巩固新生政权
  • 3.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 .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 B .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C .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 .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 4. 下图是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在我国流行的服装,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

       

    A . 中苏友好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抗美援朝
  • 5. (2018·潍坊) “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 手工业合作化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6.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   )
    A .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C .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 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
  • 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 .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C .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 . 是践行“双百方针”的结果
  • 8.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 . “一五”计划时期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9. 下图中(1)处的内容应是(   )

    A . 两个凡是 B .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 三个代表思想
  • 10. 《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
    A . 土地所有制改变 B .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 .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变 D . 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 11. 李明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了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
    时 间 史 实
    1978年后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1985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A . 祖国统一大业 B . 社会主义改造      C . 改革开放 D . 民族工作成就
  • 1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国企的初步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国企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 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 坚持执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 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
  • 13.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特撰文针对最近几年的少数民族电影进行了分析,说它进 人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针对少数民族电影的内容,哪些关键词符合史实(   )

    ①民族区域自治 ②特别行政区  ③西部大开发 ④经济特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4. “黄埔任教,激扬文字培育革命英才;转战南北,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中;国际舞台,不卑不亢重塑大国形象;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愧人民公仆。”文中的“英才”应是(   )
    A . 孙中山 B . 蒋介石 C . 毛泽东 D . 周恩来
  • 15.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中美关系改善(   )
    A .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 .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 . 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 .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 16. 如图图徽寓意是(   )

    A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 科技强军、强国 C . 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 . 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 17.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 . 经济领域密切合作 B . 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C . 两岸直接“三通” D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18. 《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文中的“他”是(   )
    A . 邓稼先 B . 屠呦呦 C . 袁隆平 D . 钱学森
  • 19. 如图可以用来探究(   )

    A . 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B . 人民空军建设 C . 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D .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 20.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 十九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62年之前GDP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0年代以来GDP保持较高增长率的原因有哪些?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验及教训。
  • 22. 积极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国家统一是我国的重大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台湾)《国殇》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政策?实行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加快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做出了怎样的战略性举措?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写出香港回归的具体时间;概括香港得以回归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请为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提几点建议。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

    ——北师大版初二历史教材

    材料二:尼克松就任总统后,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外交季刊》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愿景,可以说,中美关系的未来已不再是美国一家主导,更不由某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好恶来决定,而是由中美两国的利益取向与战略需要决定。美国一些政治家认为,必须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世界知识》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影响中美大国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近年来,美国为什么要“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