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21 浏览次数:1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写在答题栏内。共计20分)
  • 1. (2017八下·如皋月考)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

    A . 选举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 B . 讨论通过“共同纲领” C .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 . 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 2. 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 1949年9月 B . 1949年10月1日 C . 1950年10月1日 D . 1953年7月
  • 3. 中国共产党一向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1950年,农村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标志是(   )
    A . 解放区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在农村镇压地主、反革命 D .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 4. 排序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排序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了解得更清楚。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场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开国大典;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④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②④③
  •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 6.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了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   )
    A . 第一颗原子弹 B . 第一颗氢弹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 第一颗导弹
  • 7.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党的一位好干部而赋的词。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焦裕禄
  • 8.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 9. 之所以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主要是因为(   )
    A . 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 .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 . 作出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D .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10. 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

    ①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12. 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 .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 . 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 13.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共同富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4. “紫荆怒放雪百年耻辱,白莲盛开还万众尊严。”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被列强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国的(   )
    A . 经济特区 B . 特别行政区 C . 民族自治区 D . 直辖市
  • 15. 在“一国两制”前提下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 . 社会制度 B . 经济制度 C . 主权归属 D . 社会生活
  • 16. 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的(   )
    A . 海军 B . 空军 C . 陆军 D . 第二炮兵部队
  • 17.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段话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
    A . 和平共处 B . 独立自主 C . 求同存异 D . 共同发展
  • 18. 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绿色食品”更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 . 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 . 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 人们喜爱绿颜色的食品 D . 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吃好”的变化
  • 19. 2009年9月,邓稼先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   )
    A . “两弹元勋” B . “杂交水稻之父” C . “铁人” D . “炮兵英才”
  • 20. 从2009年到如今,“双11”“双12”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全民网购狂欢节。下列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关的是(   )
    A . 空间技术 B . 生物工程技术 C . 原子能技术 D . 计算机技术
二、材料题(30分)
  • 21. 一座座丰碑,承载着中国革命艰难历程。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中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其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2. (2) 图二中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西藏是何时和平解放的?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3. (3) 图三是抗美援朝纪念碑。参加这场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人是谁?它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材料二: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3.2。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中反映的是建国初期对哪三大行业的改造?它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一例“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谈谈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
    3. (3) 材料三中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什么运动所致?
  • 23. 材料一: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族)。

    材料二:

        

    材料三: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说:“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1. (1) 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
    3.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前提基础是什么?
  • 24. 某班以“新中国外交成就”为主题准备小论坛,请你帮助完成。
    1. (1) 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2. (2) 请你帮助完成“新中国外交成就”知识卡片(下表)

      时间

      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1世纪

      加入世贸组织

    3. (3)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有同学认为美国常给中国制造麻烦,我们不应该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也有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斗争,但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应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对此,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 (4) 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5. 根据下面3个关联词写一篇80—120字的历史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体现关联词之间的联系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圳经济特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