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2...

更新时间:2020-09-25 浏览次数:3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北京时间2017年3月30日19时左右,一场特殊天象“火星合月”(即火星距月球很近)美丽上演。

    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火星和月球且级别最低的是(   )
      A . 河外星系 B . 银河系 C . 太阳系 D . 地月系
    2. (2) “火星合月”时,下列天体相互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球位于火星和月球之间 B . 月球位于火星和地球之间 C . 火星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 D . 火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 2. 太阳活动减少,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
    A . 全球农业生产倾向于减产 B . 各地降水量普遍减少 C . 无线电短波通信不受影响 D . 高大树木不再有年轮
  • 3.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于(   )
    A . 中生代末期 B . 古生代末期 C . 中生代中期 D . 新生代初期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洪期减少地表径流 B . 旱期减少蒸腾蒸发 C . 洪期减少地下径流 D . 旱期增加表水下渗
  • 5. (2019高一上·惠东月考)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地壳 B . ②-岩石圈 C . ③-地幔 D . ④-软流层
    2. (2) 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 B . 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 . 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 . 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 6.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5月29日—30日24小时内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此时段该地受(   )
      A . 冷锋影响 B . 低压中心控制 C . 暖锋影响 D . 高压中心控制
    2. (2) 此时段该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 气压下降 B . 吹偏南风 C . 晴朗天气 D . 阴雨天气
    3. (3) 下列天气现象中与该天气系统活动有关的是(   )
      A .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 B .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C . 台风山竹带来的降水 D . 一场春雨一场暖
  • 7. (2018高一下·双流月考)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其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在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结合此诗句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诗句描述农历九月初三夜易形成“露”的主要原因是(    )
      A . 白天多云,空气湿度较大 B . 天气炎热,水面蒸发量大 C . 天气转晴,大气散射明显 D . 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2. (2) 下列诗句描述的季节与此诗句一致的是(    )
      A . 春潮带雨晚来急 B . 黄梅时节家家雨 C . 巴山夜雨涨秋池 D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8.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甲山的形成过程是(  )
      A . 沉积——褶皱——断层——侵蚀 B . 褶皱——断层——侵蚀——沉积 C . 断层——侵蚀——褶皱——沉积 D . 沉积——断层——褶皱——侵蚀
    2. (2) 乙为中生代晚期沉积岩层,其中可能含有(  )
      A . 象牙化石 B . 三叶虫化石 C . 恐龙蛋化石 D . 原始鱼类化石
  • 9.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日为(   )
      A . 春分日 B . 夏至日 C . 秋分日 D . 冬至日
    2. (2) 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
      A . 自西南向东北 B . 自西向东 C . 自东北向西南 D . 自东向西
  • 10.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 . 气压甲地低于乙地 C . 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甲是市区,乙是郊区 D . 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2. (2)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   )
      A . 甲为海洋环境,乙为陆地环境 B . 环节①为人类提供水资源再生 C . 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 . 环节③④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3. (3)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丙、丁纬度较低,则(   )
      A . 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按性质则属于寒流 B . ②影响下,非洲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 C . ④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D . 此洋流圈是北半球副热带的大洋环流
  • 11. (2020高一上·南阳期末)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    )
      A . 流水侵蚀作用 B . 流水沉积作用 C . 风力侵蚀作用 D . 风力沉积作用
    2. (2) 若某区域正经历从乙图到甲图的演变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 . 降水变化率减少 B . 土壤肥力增加 C . 河流含沙量增大 D . 风力堆积明显
  • 12. (2018·浙江选考)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 (1)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A .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2. (2)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 . 西北风的影响 B . 副极地低压控制 C . 沿岸暖流影响 D . 盛行西风的控制
  • 13. 下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 . 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 . 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 . 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2. (2) 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
      A . B . C . D .
  • 14. 读南半球某一低压系统示意图,A、B 两虚线为两条槽线,回答下列各题。

    1. (1) 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易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关于图中近地面气流运动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 顺时针辐散 B . 顺时针辐合 C . 逆时针辐散 D . 逆时针辐合
    3. (3) 该天气系统一般出现于(   )
      A . 赤道附近 B . 低纬地区 C . 中纬地区 D . 高纬地区
  • 15. 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
      A . 雨季及时排水 B .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 减弱噪音干扰 D . 降低光污染危害
    2. (2) 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 . 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 . 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C . 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D . 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洲部分地区略图(图1)。

    材料二 缅甸翡翠玉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主要分布于乌龙河上游地区,后经流水作用,在乌龙河上游河床中也广泛分布,分布于河床中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1. (1) 该季节,印度半岛盛行风是,该盛行风的形成原因是
    2. (2) 图中M气压中心名称是,该季节一艘自东向西经过北印度洋的轮船在航行过程中(顺或逆)风(顺或逆)水。
    3. (3) 图中“翡翠产区”地壳厚度比乌龙河入海口地壳厚度(厚或薄)。“水石”的形成依次经历了等地质作用(填写图2中的序号)。
    4. (4) 甲区域地貌类型为,简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 年 8 月 8 日,在四川九寨沟发生 7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

    材料二 我国部分及周边地区某日某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

    1. (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九寨沟景区内碳酸盐分布广泛,发育了大规模钙华沉积,据此可推断当地岩(具体岩石名称)广布。
    2. (2) 甲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后隆起形成,属于(褶皱或断块)山脉,周边岩浆活动频繁,因此(能源)丰富。
    3. (3) 图中①地以天气为主,未来几天③地可能出现阴天、 、雨雪等天气现象。
    4. (4) 与②相比,④的风力更,说出判断理由。
  • 18.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 “台风玛莉亚移动” 路径及“千岛湖配水工程”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2018年7月11日上午9点左右,台风“玛莉亚”在我国福建沿海一带登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千岛湖配水工程从千岛湖引水一路北进,最终到杭州等地,将于2019年全线贯通。

    1. (1) 台风“玛莉亚”生成于热带的洋面上,其能量主要来自于 ;而赤道附近没有台风,是因为该地区
    2. (2) “玛莉亚”在福建登陆时,杭州主要吹,台风属于(填天气系统),当其登陆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出现天气。
    3. (3) 半个多世纪来,引起千岛湖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千岛湖配水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环节。
    4. (4) 从水循环角度,简述千岛湖配水工程的地理意义。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 图1中丙地为挪威的松恩峡湾,松恩峡湾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峡湾两岸山高谷深,岩层坚硬,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

    材料三 图2为里斯本和拉巴特的降水资料统计图。

    1. (1) 形成松恩峡湾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构成松恩峡湾岩层的花岗岩和片麻岩按成因分类分别属于
    2. (2) 都柏林处于填风带名称)控制,其冬季气温特点是
    3. (3) 里斯本和拉巴特所属的气候类型都是,但拉巴特的年降水量(填大于或小于)里斯本的年降水量,主要原因是拉巴特受(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控制时间较长。
    4. (4) 简析北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