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人教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四章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单元检...

更新时间:2020-09-05 浏览次数:25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一下·平安期末) 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
    A . 自由扩散 B . 协助扩散 C . 主动运输 D . 胞吞、胞吐
  • 2. (2018高一下·新疆开学考) 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细胞收缩。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A . X>Y>Z B . Y>X>Z C . Z>Y>X D . Z>X>Y
  • 3. 胞吞或胞吐依赖的结构基础是(    )
    A . 磷脂双分子层 B . 细胞壁的全透性 C . 细胞膜的流动性 D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4. (2020高二下·绥化期末) 用呼吸抑制酶处理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对下列物质吸收量不变的一组是(   )
    A . Na+、氨基酸和葡萄糖 B . O2、H2O和甘油 C . K+、氨基酸和葡萄糖 D . K+、Ca2+和氨基酸
  • 5. (2020高一下·柳州期中)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B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属于主动运输 C . 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D . 大肠杆菌逆浓度吸收K+ , 属于协助扩散
  • 6. (2020高一上·商洛期末)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氧气和甘油出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B . 胞吐和胞吞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C . 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D . 农田被水淹会影响农作物的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 7. (2020高一上·南昌期末) 下图中Ⅰ~Ⅳ表示生物体中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Ⅰ、Ⅱ均表示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B . Ⅰ、Ⅱ、Ⅳ均表示被动运输 C . Ⅲ和Ⅳ所示运输过程均消耗能量 D . Ⅰ、Ⅱ、Ⅲ、Ⅳ均可在人体细胞中发生
  • 8. (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 如图中曲线 a、b 表示物质跨膜转运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 a 转运 B . 与方式 a 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 . ATP 供应不足对 a 和 b 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D . 方式 b 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 9. (2020高一上·西安期末) 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流动镶嵌模型),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 . 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 . 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 . 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
  • 10. (2019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 . 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 . 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 . 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 11. (2018高一上·成都月考) 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个圆柱体块甲和乙,甲在蒸馏水中放10分钟,乙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放10分钟,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A . 甲合适,乙也合适 B . 甲不合适,乙也不合适 C . 甲不合适,乙合适 D . 甲合适,但乙不合适
  • 12.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相当于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B . 水稻和蕃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C . 根尖细胞对水和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 D . 水稻培养液中Ca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载体蛋白活性受到抑制
  • 13. (2018高一下·林州开学考) 下列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②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K+  

    ⑤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⑥水分子进出细胞

    ⑦白细胞吞噬细菌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⑦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④⑥
  • 14. (2018高一上·韶关期末) 如图所示,a、b、c表示某植物体的三个相邻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为a>b>c,则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方向应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 . 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 . 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 . 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 16. (2018高一上·丹东期末)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 B .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 C .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终两侧液面会持平 D .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
  • 17. (2018高一上·丹东期末) 植物细胞对NH4+的吸收较困难,对NO3-的吸收较容易,是因为(      )
    A . 细胞膜上两种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 B . 细胞中NH4+和NO3-的数量不同 C . 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不同 D . 土壤溶液中NH4+和NO3-的数量不同
  • 18.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的“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 .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 欧文顿利用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释了脂溶性物质容易进入细胞的原因是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 D . 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19. (2017高一上·双鸭山期中) 图一中a、b、c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图二是一段时间后装置1与装置2的液面高度变化曲线,a、b起始液面高度均为H。则图一中a、b、c浓度的关系是(     )

    A . a>b>c B . c>b>a C . b>a>c D . c>a>b
  • 20. (2017高一下·三明期末) 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 . 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 . 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D . 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二、非选择题
  • 21.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要经过细胞膜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图是动物细胞膜的结构及几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图中所示的细胞膜结构中,A、B、C分别代表
    2. (2) 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一层
    3. (3) 细胞吸水膨胀时A的厚度变小,这说明A具有,大多数的B,结构C与细胞表面的作用有密切关系。
    4. (4) 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人的红细胞膜,则氧气、葡萄糖、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依次是 []、[]、[]
  • 22.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 (1) 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 (2) 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此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
    3. (3) 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 (4) 如图为胰岛B细胞结构模式图(局部).胰岛B细胞通过基因控制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胞结构有(用图中序号表示).胰岛素以胞吐方式分泌出胰岛B细胞后,作用于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 23. 对法囊藻(一种海藻)细胞液中各种离于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

    1. (1) 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Ca2+等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中的含量.这表明细胞膜具有
    2. (2) K+和Cl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这种吸收方式为,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3. (3) Na+和Ca2+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它们的吸收方式属于
    4. (4) 法囊藻细胞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 24. (2016高一上·景德镇期中) 为探究膜的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E,F,G为用猪膀胱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起初3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体积VG>VE=VF,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g/mL、0.1g/mL、0.3g/mL的蔗糖溶液.

    1. (1) 几分钟后,3支小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2. (2) 对比分析e、f小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
    3. (3) 该实验说明
    4. (4) 若将两组这样的装置,一组放于37℃的恒温箱中,一组放于0℃的恒温箱中,几分钟后观察,可见两装置中e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 说明
  • 25. (2019高一下·兰州月考)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彼得•阿格雷由于发现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而获得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我们知道,人体有些细胞能很快吸收水,而另外一些细胞则吸水很慢。早在19世纪中期,科学家就猜测细胞膜有允许水分和盐分进入的孔道,每个通道每秒种有几十亿个水分子通过,但这一猜想一直未得到证实。 

    1988年,阿格雷成功地分离了存在于红细胞膜和肾脏微管上的一种膜蛋白,后来他认识到这个蛋白有水通道的功能,这就是科学家们长期搜寻的水分子通道。他画出了清晰的水通道蛋白的的三维结构图,详细解释了水分子是如何通过该通道进入细胞膜的,而其他微分子或离子无法通过的原因。

    罗德里克•麦金农由于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制的研究也获此奖。离子通道是细胞膜的另一种通道。他提示了当离子穿过细胞膜时,不同的细胞通过电位变化发出信号,控制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同时,离子通道通过过滤机制,只让特定离子通过,而不让其他离子通过。

    1. (1)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功能特性是
    2. (2) 离子通道的化学本质是膜上的
    3. (3) 水通道、离子通道和离子载体运输物质时的共同特性是性。
    4. (4) 肾脏中肾小管和集合管能迅速吸收原尿中的水,最可能的原因是
    5. (5) 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均匀分布。

      ①该实验设计有很大的问题,其原因是缺少

      ②经过完善,本实验可以通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判断实验结果,也可以通过 判断实验结果。

      ③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