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2 征税和纳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一3.8.2《征税和纳税》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01 浏览次数:1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7高三上·雅安月考)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现行标准下的6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比联合国制定的减贫时间表提前了10年。下列选项有利于我国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是( )

    ①国家应对贫困家庭进行大规模的信贷支持

    ②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消除人们收入差距

    ③发挥市场作用,提高效率,增加物质财富

    ④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17·海南会考) 2016年我国脱贫人口1000万,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大力支持。这体现财政(    )
    A .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B . 具有促进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作用 C .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D .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 3. (2016高二下·山西期末) 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托底政策。财政政策既能托底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中国经济的问题。其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

    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

    ③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④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增加──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公共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4. 财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4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

    A .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B . 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C . 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D . 加强风险防范,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5. (2017高二下·宿迁会考)

    财政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图中空白处应填入(  )

    A . 扩张性货币政策 B . 扩张性财政政策 C . 紧缩性货币政策 D . 紧缩性财政政策
  • 6. (2019高三上·寿县月考)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为推动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可采用的财政措施是(    )

    ①对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给予贷款补贴

    ②依法关停未按时完成改造的钢铁企业

    ③对未按时完成改造的企业用电实行加价政策

    ④对按时完成改造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0高二下·易县月考) “加力提效”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赋予2019年财政政策的新内涵。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加力”要求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加快支出节奏,扩大支出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规模:“提效”要求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专家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②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③财政支出可增加社会总供给,改善人民生活

    ④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0·十堰模拟) 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减税降费坚持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聚焦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重点支持了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企业减税红利再投资比例上升,有力促进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增加,居民消费活力提升。关于今年此轮减税降费的影响,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A . 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有效供给 B . 减轻民企税费负担→增强投资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实力 C .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债务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增加就业岗位 D .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减少财政收入→积极财政政策→增强经济活力
  • 9. 2011年6—8月,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回答问题。

    1. (1) 农业部组织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受旱地区,指导农民落实科学抗旱措施,加强农情调度,强化技术指导,大力推进科学抗旱。这体现了政府( )

      A . 坚持依法行政 B . 坚持科学执政 C . 加强公共服务职能 D . 加强社会管理职能
    2. (2) 中央财政拨付抗旱救灾资金,用于旱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增强县级应急抗旱服务能力建设、恢复农业生产以及加强抗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说明财政具有    的作用。( )

      ①改善人民生活 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③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缩小收入差距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0. (2020高二下·张家界月考) 2018年我国将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这说明财政具有    作用( )
    A . 促进社会公平、改进人民生活 B .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 .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D .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11. (2017·浙江模拟) 2016年,国家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这里体现的国家财政作用有(   )

    ①决定资源配置   ②改善人民生活

    ③促进社会公平   ④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2. (2015高一上·扶余期中) 2015年凭证式(四期)国债已于10月10日起在全国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将至10月19日结束发行。作为今年最后一期凭证式国债,本期国债最大发行总额为300亿元,其中,三年期150亿元,票面年利率4.25%;5年期150亿元,票面年利率4.67%。我国发行国债的主要意义在于(   )。

    ①防范通货膨胀   

    ②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③防范经济过热   

    ④弥补财政收支不足,改善民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19·蓝田模拟) 2018年9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决定在部分主产区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东北地区实施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机制,避免发生农民“卖粮难”。这体现了()

    ①国家财政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②国家财政能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③国家通过运用行政手段克服市场弊端

    ④国家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引导经济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一理念不仅仅在普通民众心中生根发芽,更在企业中发扬光大,并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普通民众能够形成这一社会共识,是因为(  )

    ①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19·南京模拟) 2018年上半年,我国实现财政收入104331亿元,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非税收收入持续下降。全国财政支出111592亿元,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支出增幅较高。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发展

    ②财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③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

    ④政府税费结构改革取得成效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19高一下·新宁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部提出,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坚持有保有压,聚焦重点检查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要增加对脱贫攻坚,科技发展、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投入,要大力压减一般性坛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要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更好地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难以支出的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亟须资金支持的领域。

    结合材料和的学经济知识,说明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是如何发挥财政作用的。

  • 17. (2020高三下·山东开学考)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某班学生以“三农”要“提成色”和“稳底盘”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材料二 近几年,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扶持比重越来越大,全国财政每年对“三农”的投入不少于3万亿元。未来,国家相关政策走向、“三农”发展路线都与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息息相关。

    材料三一个小小的番茄,在田间地头不过值几分钱,加工成番茄酱、番茄汁后价格就能倍增;如果是周末假期到田间旅游采摘,甚至将番茄作为盆景观赏,那它的价格就是田间地头时的几十倍、上百倍了;如果再进一步,把这小小的番茄或番茄酱注入绿色、有机、品牌农业等优质、特色的“基因”,那它将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 (1) 有同学认为加大国家的财政投入就能解决“三农”短板问题。结合材料,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 (2) 简要说明材料三的模式对新农村发展的启示。
  • 18. (2018高一上·鹤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增活力、扩范围、促公平、强基础”的主题,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四个领域入手,通过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拓宽政策调节覆盖面、营造机会平等环境、完善配套支持体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着力提高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群体的收入水平。
    材料二: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助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