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人教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课标)选修4 第一章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11 浏览次数:210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 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通过燃烧植物的方式开始利用生物质能 B . 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人们只能将氢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 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的直接燃烧煤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 D . 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光和热
  • 2. (2020·哈尔滨模拟)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熔化Na2CO3 B . 保存液溴 C . 分液,先放出水层,再倒出溴的苯溶液 D . 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 3. (2020高一下·高昌区期末)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

    A . 碳酸钙的分解 B .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 .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 . 钠和水反应
  • 4. (2020·天津) 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Pa和298K下, 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HCN比HNC稳定 B . 该异构化反应的 C . 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 .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 5. (2020·柯桥模拟)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NO 和 22.4 L O2 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 2 NA B . 0.1mol•L-1 的氨水中,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存在以下关系: n(NH 4+)+n(NH3)+n(NH •H2O)=0.1 mol C . 已知氢气的热值为 143kJ•g-1 , 则氢气充分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H2(g)+  O2(g)= H2O(l) ΔH=-286 kJ•mol −1 D .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火柴头燃烧产生的 SO2 气体,当 10mL0.1mol•L-1 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0.0025NA
  • 6. (2020·柯桥模拟) H2 和 I2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  +I2(g)  2HI(g) △H= -a kJ/mol

     已知:

     (a、b、c 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碰撞理论认为,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微粒间碰撞次数成正比,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发生有效碰撞 B . 断开 2 mol HI 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 C . 相同条件下,1 mol H2 (g)和 1mol I2 (g)总能量小于 2 mol HI (g)的总能量 D .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H2 (g)和 2 mol I2 (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2a kJ
  • 7. (2020高二下·桂林期中)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不正确的是(     )
    A . 1mol硫蒸气与2mol硫蒸气完全燃烧时,燃烧热相同 B . 已知:2H2(g)+O2(g)=2H2O(l)  △H=-571.6kJ·mol1 , 则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 C .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aq)△H=-57.3kJ·mol1 , 若将含1molCH3COOH的稀醋酸溶液与含1molBa(OH)2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D . 已知Ⅰ:反应H2(g)+Cl2(g)=2HCl(g)   △H=-akJ/mol;Ⅱ: ,且a、b、c均大于零,则断开1mol H-Cl键所需的能量为2(a-b-c) kJ/mol
  • 8. (2020·台州模拟) 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低温下获得较高反应速率,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已知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由此可推算出该反应的ΔH B . 过程Ⅰ、过程Ⅱ均为吸热过程,且吸收的热量相等 C . 在该反应过程中,实际有两个H2O参与反应,断裂了三个氢氧键 D . 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ΔH , 提高了反应速率
  • 9. (2019高二上·肥东期中) 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⑴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1=-870.3 kJ·mol-1

    ⑵C(s)+O2(g)=CO2(g)ΔH2=-393.5 kJ·mol-1

    ⑶H2(g)+1/2O2(g)=H2O(l)ΔH3=-285.8 kJ·mol-1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 . ΔH=-488.3 kJ·mol-1 B . ΔH=-244.15 kJ·mol-1 C . ΔH=-977.6 kJ·mol-1 D . ΔH=+488.3 kJ·mol-1
  • 10. (2019高二上·温州期中) 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测定中和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实验装置看(量筒未画出),图中还缺少一个重要的仪器 B . 做完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2次 C . 烧杯间的碎纸屑的作用是固定烧杯的位置 D . 由于实验过程中有热量的散失,所以测得的中和热△H比理论值要小
  • 11. (2019高二上·宁夏期中) 在25℃、100 kPa时,已知:

    ①2H2O(g) = O2(g)+2H2(g) ΔH1

    ②Cl2(g)+H2(g) = 2HCl(g) ΔH2

    ③2Cl2(g)+2H2O(g) = 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 ΔH3 = ΔH1+2ΔH2   B . ΔH3 = ΔH1+ΔH2 C . ΔH3 = ΔH1—2ΔH2   D . ΔH3 = ΔH1—ΔH2
  • 12.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1 ,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 .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 mol-1 , 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大于28.65kJ的热量 C .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 已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 △H=b,则a>b
二、填空题
  • 13. (2019高二上·浙江期中) 在101 kPa时,氢气在1.0 mol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0 mol液态水,放出571.6 kJ的热量,氢气的标准燃烧热ΔH为,表示氢气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4. CH4的燃烧热为893 kJ·mol-1 , 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15. 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和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

    N2(g)+3H2O(l)=2NH3(g)+1.5O2(g),△H.

    已知:N2(g)+3H2(g)=2NH3(g)△H=a kJ/mol,

    2H2(g)+O2(g)=2H2O(l)△H=b kJ/mol,

    则N2(g)+3H2O(l)=2NH3(g)+1.5O2(g)的△H=kJ/mol(用含a、b的式子表示).

三、综合题
  • 16. (2019高二上·临高期中) 2SO2(g)+O2(g) )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被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99 kJ/mol。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理由是 。
    2. (2) 图中ΔH=kJ/mol。
    3. (3) 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计算由S(s)生成2 mol SO3(g)ΔH=
  • 17. (2019高二上·辽源期中)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

    ②H2(g)+ O2(g)=H2O(g) ΔH=-241.8 kJ/mol

    ③C(s)+ O2(g)=CO(g) ΔH=-110.5 kJ/mol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2. (2) H2的燃烧热为,C的燃烧热为
    3. (3) 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4. (4) CO的燃烧热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18. (2019高二上·通榆月考)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2. (2) 大烧杯上如果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
    3. (3) 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盐酸跟50mL 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4. (4) 若两溶液的密度都是1g/mL,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2﹣t1)分别为:   ①3.2℃   ②2.2℃   ③3.0℃写出表示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 19. (2019高一下·鹤岗期中) 已知下列反应: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H=-266 kJ·mol1

    试回答:

    1. (1) CO的燃烧热ΔH=
    2. (2) 在催化剂作用下,一氧化碳可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固体碳酸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 (3) 工业废气中的CO2可用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反应如下:

      CO2(g)+2NaOH(aq)=Na2CO3(aq)+H2O(l) ΔH=-a kJ·mol1

      CO2(g)+NaOH(aq)=NaHCO3(aq) ΔH=-b kJ·mol1

      则:①反应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的Δ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标况下,11.2 L 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kJ(用含a或b的代数式表示)。

  • 20. (2020·浙江) 研究 氧化 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Ⅰ   

    Ⅱ   

    Ⅲ   

    Ⅳ   

    已知: 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1)。

    可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反应或变化的 ( 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例如:

    请回答:

    1. (1) ①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

      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增大

      B 加压有利于反应Ⅰ、Ⅱ的平衡正向移动

      C 反应Ⅲ有助于乙烷脱氢,有利于乙烯生成

      D 恒温恒压下通水蒸气,反应Ⅳ的平衡逆向移动

      ③有研究表明,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Ⅱ分两步进行,过程如下: ,且第二步速率较慢(反应活化能为 )。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画出反应Ⅱ分两步进行的“能量-反应过程图”,起点从 的能量 ,开始(如图2)

    2. (2) ① 按物质的量1:1投料,在 和保持总压恒定的条件下,研究催化剂X对“ 氧化 ”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催化剂

      转化率

      转化率

      产率

      催化剂X

      19.0

      37.6

      3.3

      结合具体反应分析,在催化剂X作用下, 氧化 的主要产物是,判断依据是

      ②采用选择性膜技术(可选择性地让某气体通过而离开体系)可提高 的选择性(生成 的物质的量与消耗 的物质的量之比)。在 ,乙烷平衡转化率为 ,保持温度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选择性膜技术,乙烷转化率可提高到 。结合具体反应说明乙烷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