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10-12 浏览次数:4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热带雨林 B . 海洋生态系统 C . 生物圈 D . 湖泊生态系统
  • 2. 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 化学肥料和农药 B . 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 .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 . 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 3. 你现在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下列关于青春期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你认为不正常的是( )
    A .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B . 身高突增 C . 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D . 失眠多梦,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滴加液体 C . 闻气体气味 D . 检验氧气
  • 5.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 面粉 B . 麻油 C . 食盐 D . 白醋
  • 6.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 . 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 7. 下列四幅图片中,现象与解释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苹果的影子--光的直线传播 B . 日食--光的色散 C . 雨后彩虹--光的色散 D .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 8. 关于下列各项生物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克隆猴” B .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繁殖香蕉苗 C . 通过酵母菌发酵制作面包 D . 通过体外受精技术产生“试管婴儿”
  • 9. 如图为酵母菌繁殖过程示意图,该生殖方式属于( )

    A . 分裂生殖 B . 出芽生殖 C . 孢子生殖 D . 有性生殖
  • 10. 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方案较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1.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B .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 .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 土壤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
  • 12.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冰块熔化 B . 山间生雾 C . 枝头结霜 D . 瀑布结冰
  • 13. 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 . 1.5亿千米 B . 150亿千米 C . 15×108m D . 1.5×1011km
  • 14. 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A .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 .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 .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 .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 15. 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Y的溶解度比X的溶解度大 B . t1℃时,X、Y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20% C . 把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NaOH) 固体的烧杯中,若烧杯内有晶体析出,则烧杯中饱和溶液的溶质为Y D . t2℃时,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Y
  • 16. 现有100g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采取了以下方法

    ①再加入10g硝酸钠

    ②蒸发掉一半溶剂

    ③蒸发掉50g水

    ④再加入100g10%的该溶液

    ⑤与100g30%的该物质溶液混合。其中正确的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17. 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
    A . B . C . D .
  • 18.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时,绘制的两朵黄瓜雌花生长发育期间体积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与曲线不符的是( )

    A . 曲线a是子房发育的结果 B . 曲线b可能是没有授粉造成的 C . 在A点花冠、花萼等逐渐凋落 D . 在A点时,黄瓜产生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1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B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20. 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蝉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②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③雌雄青蛙通过抱对进行体内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④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⑤卵巢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输卵管里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⑤
  • 21. 在炎热的夏天,小科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 . 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 22. 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B . 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 . 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 D . 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 23.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熔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 24. 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 .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C . 探究燃烧条件 D . 探究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 25. “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 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 B . 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 . 为了节省时间,每天让父母开车接送 D .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 26. 复学后,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每天测体温,戴口罩,消毒等,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1. (1) 额温枪测体温非常方便,只要对准人体的额头就可以测量。它的原理是因为它能接收人体发出的,从而计算出温度数据。
    2. (2) 戴口罩吸气时口罩有凹陷现象是因为吸气时口罩内气压 外界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3) 学校用过氧乙酸对教室进行消毒。过氧乙酸具有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使用时一定要稀释。一般消毒用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2%~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现要配制4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过氧乙酸消毒液kg。水 kg。
  • 27. 如图所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据图回答:

    1. (1) 光、CO2、H2O等属于生态系统的部分,图中生产者是 。
    2. (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写出图示中的食物链:
    3. (3) 铅中毒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
  • 28.        
    1. (1) 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白屏上的ab范围内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b处色光应是色。
    2. (2) 如图所示,用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蜡烛的烛焰时,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一个(填“正立”“倒立”)烛焰的像。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9. 下图是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将浸泡过的玉米种子纵切,在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填序号)。
    2. (2) 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是因为大豆种子结构中(填序号)有二片。
    3. (3) 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它是由(填序号)构成的一个整体。
    4. (4) 从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的来源看,它们都是由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成的。
  • 30. 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

    1. (1) 实验Ⅰ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色固体。
    2. (2) 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气体a在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 (3) 实验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 31. 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些天然内陆咸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1. (1) “夏天晒盐”中的“盐”其溶解度可用图中来表示(填“a”、或“b”、或“c”)。
    2. (2) 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3. (3) 在t2℃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g。
    4. (4) 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32. 实验室需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
    1. (1) 查阅硝酸钾的溶解度。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 (2) 计算。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的质量为 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mL(1mL水的质量是1g)。
    3. (3) 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      (填字母)。
      A . 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B . 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 再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4. (4) 量取。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填字母)。量取时,若俯视刻度线,则实际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  。

      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溶解。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 33. 种子萌发时是否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小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 (1) 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试管里盛的液体应是
    2. (2) 往漏斗中加清水的目的是
    3. (3) 若能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表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 34. 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停止通水蒸气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 , 比较发现t2高于t1

    1. (1) 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 (2) 小科认为仅凭“t2高于t1”的现象还不足以证明小明的观点,因为:
    3. (3) 小科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与液面A等高;②然后向杯中倒入;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 , 若,则可以验证小明的结论是正确的。
  • 35. 科学实验社团根据资料卡片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二氧化硫气体开展了如下探究。

    ⑴【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⑵【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

    猜想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⑶【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 , 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 , 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 , 再改通入,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猜想3成立

    ⑷【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亚硫酸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