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毕节市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5-31 浏览次数:11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在自然科学领域,对于“物质”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不灭理论说明物质不会转化 B . 物质用肉眼都能看的见,但构成物质的微粒,用肉眼都是看不见的 C . 物质是可变的,但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 .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构成的
  • 2. (2017·潮阳模拟) 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 B . 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 C . 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 D . 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 3. 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是(   )
    A . NH4HCO3 NH3↑+CO2↑+H2O↑ B . CaCO3+CO2+H2O=Ca(HCO3)2 C . 2NaCl+2H2O 2NaOH+H2↑+Cl2 D . 2Mg+CO2 2MgO+C
  • 4. (2013·常州)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 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B . 微粒间有空隙 C . 微粒在不断运动 D .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 5.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
    A . 蒸馏水 B . 氯化钠 C . 金刚石 D . C60
  • 6. (2017九下·高台期中)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HCl(CO2

    适量NaOH溶液

    洗气

    B

    NaCl(NaOH)

    过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C

    CO2(CO)

    足量O2

    点燃

    D

    稀盐酸(稀硫酸)

    适量硝酸钡溶液

    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7.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NaOH  HNO3  NH4NO3 B . KNO3  CaCl2  HCl C . H2SO4  FeCl3  NaNO3 D . NaCl  BaCl2  Na2CO3
  • 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 B . 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 . 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 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二、非选择题
  • 9. 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Na 、Mg 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合理即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合理即可);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的原因是
    2. (2) 现有如下反应图:

      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图2反应的实质是结合成水分子。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 10. 已知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其中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碱,C是生理盐水的组成成分,E在工业上广泛的应用于玻璃、造纸等的生产。将它们配成溶液后,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和E能反应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一”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在某种条件下能生成该物质

    1. (1) 写出A、B、E的化学式:A:B:,E:
    2. (2) 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 (2019九上·罗甸期末)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 (1) 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
    2. (2) 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一种),其阳离子是
    3. (3) 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 (4)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标号)。

      a.  C和Ne     

      b. Be和Mg     

      c. Al和Si      

      d. F和Cl

    5. (5) 第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 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2. (2) 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 (3)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个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用端口字母表示)。
    4. (4) 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__7(填“>”、“<”或“=”)
  • 13.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Ⅰ.A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Ⅱ.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Ⅲ.C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符合题意操作步骤为(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小”或“偏大”)。

  • 14. “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但不法商人把它添加到饮用品当中,人喝了这样的饮用品,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 , 完成下列问题:
    1. (1)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2)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 (3)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4. (4) 390克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 15. (2019九上·南开期末) 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4g气体,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计算:反应前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