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实验中学初二第三次月考...

更新时间:2016-12-22 浏览次数:471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7·江油模拟) 如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 . 防止噪声产生 B . 阻断噪声的传播 C .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 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 2.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竹的倒影 B . 水面“折”枝 C .  手影 D . 镜中花
  • 3. (2016九上·莒南期中) 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液化 C . 蒸发 D . 升华
  • 4. (2016九上·大庆期中) 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B .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 . 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 . 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内的
  • 5. (2016八上·铜山期中)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 .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 .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6. 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 7.

    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 .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 . 冰的熔点是0℃ C .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 .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 8. 关于电视机的遥控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遥控器是利用激光进行遥控的 B . 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遥控的 C . 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 D . 遥控器利用可见光进行遥控的
  • 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站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 .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D .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 10.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C . 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 D . 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 11. 下列光学仪器正常工作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  )

    A . 放大镜 B . 照相机 C . 汽车的后视镜 D . 投影仪
  • 12. 一凸透镜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 . 放大的 B . 缩小的 C . 正立的 D . 倒立的
  • 13. (2016九上·嵊州期中) 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 .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 . 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 14.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B .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C .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D .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 15.

    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 . 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 . 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 . 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 16.

    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教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若要拍摄镜头前1m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 cm.


二、<b >填空题</b>
  • 17.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

  • 18. (2016八·酒泉月考)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19.

    如图是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照片,高温的岩浆使冰盖(选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导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量减少,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



  • 20. 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

  • 21.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些(选填“强”或“弱”),从而使像移(选填“前”或“后”)到视网膜上.

  • 22.

    甲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 cm.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工作的.


  • 23.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4=∠5),其中 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 ,空气在 (选填“AE的上方”、“AE的下方”、“CG的左方”或“CG的右方”).

  • 24.

    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


  • 25. 南通的濠河被誉为“江城翡翠项链”,濠河“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人的(选填“实像”或“虚像”);漫步河畔,看到河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的缘故.

三、<b >实验题</b>
  • 26. 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 (1) 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2

      86

      90

      98

      98

      98

      98


    2. (2)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2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 (3) 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4. (4)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

  • 27.

    小张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 (1) 小张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 (2) 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

    3. (3) 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

  • 2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 (2) 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cm,像的大小比物

    3. (3)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      )

      A . 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 . 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 . 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 29.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 (1) 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

    2. (2) 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 (3)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A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观察纸板B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4. (4) 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光在反射时,

四、<b >作图题</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