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迁安二镇中2016--2017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

更新时间:2017-08-30 浏览次数:10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    )

    A . 邓稼先 B . 焦裕禄 C . 贾思勰 D . 袁隆平
  • 2. 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3. 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 . 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B . 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 C . 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D . 使美国对台政策破产
  • 4. (2017八下·枝江期中)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这是儿女心中的歌”。其中的“生日”是指(    )

    A . 7月1日 B . 8月1日 C . 10月1日 D . 12月25日
  • 5.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A . 大决战开始了 B . 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C .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D . 解放战争打响了
  • 6.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最终被迫害致死,这充分反映(    )

    A . 当时党内斗争严重 B . 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在当时遭到严重的践踏 C . 文化事业收到摧残 D . 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7.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 8. (2017八下·东阿期中)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 9.

    下图为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陪都的合影。这张合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重庆谈判 C . 解放战争 D . 平型关大捷
  • 10. (2017八下·海南期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 恢复了国民经济 B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 消灭了地主阶级
  • 11. 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反映了人民解放军(    )

    A . 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 . 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 . 取得了三大决战的胜利 D .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 12. (2017八下·安岳期中)

    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 . 抗美援朝 C . 解放西藏 D . 大炼钢铁运动
  • 13. (2017·鄂托克旗模拟) 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香港澳门回归
  • 14.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 .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 .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 15. 读下图,安徽省某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的推行 C . 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16.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这是由于(   )

    ①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②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7. 美国时间2015年9月27日上午,纽约联合国总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共同将一块红绸布缓缓拉下,露出中国赠送给联合国70周年华诞的礼物——“和平尊”。历史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

    A . 日内瓦会议 B . 1971年第26届联大 C . 上海APEC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
  • 18. 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 . 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B . 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 . 洗雪耻辱——港澳回归 D . 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 19. (2017·鄂托克旗模拟)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20. (2017八下·平阴期中)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C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21.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推行顺序正确的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①③④
  • 22. (2017八下·钦州港期末)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 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 .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实现路线 D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23.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在哪届奥运会上,中国人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    )

    A .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B . 第27届悉尼奥运会 C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 D . 第30届伦敦奥运会
  • 24. 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筹粮

    543万人

    30万副

    88万辆

    9亿多斤

    A . 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 .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 人民的积极支持 D . 解放军武器先进
  • 25. 20世纪70年代,美国急于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B . 中国采取不再敌视美国的政策 C . 美国在华有重大利益 D . 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日趋冷淡
  • 2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 .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 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 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 27. (2017·河北模拟) 深圳是中国区域经济改革开放的拓荒者,浦东是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引擎,雄安新区将成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的增长极。这三个区域的相同点是(    )

    A . 都是改革的试验区 B . 都促进了沿海的开发 C . 都是近代开放的口岸 D . 都推动了京津冀发展
  • 28.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9. (2017八下·平阴期中)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 . 求同存异原则 B . 互不侵犯原则 C . 平等互利原则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0. 著名作词人蒋开儒说:无论是《春天的故事》还是《走进新时代》,都是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潮流中,自己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最为强烈的情感呼喊。下列情景与那个时期无关的是(    )

    A . 春播的田野上,一家人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精耕细作 B . 日新月异的深圳街头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 C . 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和党中央报喜 D . 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各地客商来来往往
二、<b >综合题</b>
  • 31.

    看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一拍摄于什么时期?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2. (2) 图二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的一幕情景?在这一事件中还有什么情景让你印象深刻?

    3. (3) 图三反映了建国初党采取的哪一重大措施?

    4. (4) 从图一到图三,你认为人民军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 32.

    新中国外交,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了联合声明。

    材料二:下图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时与周恩来握手的场景。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以上摘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材料三:图说历史

    注释:图二是2001年上海APEC会议

    1. (1) 简述材料一提出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另一个时代”指什么?中美之间为开启“另一个时代”作出了哪些努力?

    3. (3)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分别与哪些外交事件有关?结合所学回答,你认为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33.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某校8年级(1)班的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进行了探究。

    1. (1) 【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请问:

      1949年“中国新生”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缔造者是谁?

    2. (2) 【总结成就】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0世纪的最后20年“社会变革”的领导者是谁?在“复兴之路”上,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 (3) 材料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指的是什么?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 (4) 【展望未来】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时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新华网北京电

      材料中所述“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和“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起点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5. (5) 就实现“中国梦”,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中学生应该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